附件1:江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西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制定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适当体现江西省特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命题应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等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内容意义的理解,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体现学业水平考试性质,控制必要区分度和适当难度。
二、命题原则1、思想性原则。
试题应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坚持正确思想政治方向,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2、科学性原则。
试题应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方案(试行)》要求相一致。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高中学生实际,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文字表达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基础性原则。
依据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命题,试题应反映普通高中教育要求,符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性质、特点、要求,突出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试题难易应适中。
4、时代性原则。
试题应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关注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联系,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实,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标要求表述为从低到高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A、识记,指对有关重大时事内容,思想政治必修模块中的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大体包括课程标准中的“了解、说出、知道、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复述”等学习要求。
B、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内容进行转换、解释或推理,懂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的含义及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
大体包含课程标准中的“理解、懂得、领会、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推理、整理、辨析、赏析、感悟”等学习要求。
C、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模块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和评析有关观点,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提出并分析问题,合理并有创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体包括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分析、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索、设计、策划、坚持、树立、实践”等学习要求。
四、考试范围1、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2、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3、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4、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5、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五、考试形式、时间、成绩呈现方式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90分钟3、考试成绩呈现的方式: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卷面原始分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得分成绩按百分比划分A (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
考试成绩分设区市划定等级,考生分数成绩排名前20%者为A级,前60%非A级者为B级,前98%非A、B级或学科成绩60分以上者,为C 级,其他为D级。
六、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全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
Ⅰ卷为单项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简析题、研究性学习题二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单项选择题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简析题有三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研究性学习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研究性学习题有1道题,共10分。
2、内容比例结构必修1 25% 必修2 20%必修3 20% 必修4 25%时事 10%3、试题难易结构容易试题,难度值0.8以上,约占70%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0.80,约占20%较难题,难度值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0.70-0.75附件2:江西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西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学科特点,有利于我省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江西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对生物学科的科学探究方法、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简单分析生命现象、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了解生物世界问题的能力。
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江西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以有利于推进中学生物课程改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有利于充分体现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二、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生物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正确、准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
试题要围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重点,侧重对必修模块中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试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重视对考生生物学基本素养的考查,突出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突出生物与生活、社会、环保和当代科技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从生活走进生物学,从生物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生物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4、公平性原则。
生物试题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我省中学生物课程教学实际,命题应注意各地市教育发展的差异性,试题选材避免城乡和地区差异。
5、友好性原则。
生物试卷设计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整洁合理、图示图表清晰美观,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
提示引导友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6、导向性原则。
试题要符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淡化分数竞争,科学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试题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考试目标要求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知识、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目标分类体系,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等级,其含义如下:认知水平具体解释行为动词提示知识了解水平(A)能识别和记住基本的生物结构、名称、概念、分类,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图例等描述、说出、简述、写出、指出、选出、举例、排列等理解水平(B)能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能读懂生物图表,收集整理信息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概述、概括、判断、区别、预测、推断、描绘等应用水平(C) 使用抽象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填绘生物示意图;原因概念分析、得出、运用、应用、使用、设计、总结、研究等技能模仿水平(A)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模拟、尝试、模仿、例证等独立操作水平(B)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和修改;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运用、使用、计算、制定、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情感经历(A) 建立感性认识体验、参加交流、观察等反应(B)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关注、认同、拒绝、选择等领悟(C)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性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确立、形成、决定等(二)考试能力要求1、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1)能够用文字、图表、图解、模型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把握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2)能读懂一般性生物学科普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3)能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条件和相关信息,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并能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
(4)能独立完成新课程必须开设的基本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5)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6)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并能初步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型法、演绎推理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可行方案,收集数据。
(7)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实践活动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试题中应有机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系统论的观点。
(2)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3)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