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符合哪些条件时应当编报CA VOK?(1)当主导能见度≥10千米;(2)无1500m以下或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两者取其大)以下的云、无任何高度的Cb或Tcu;(3)无重要天气现象(4678天气现象表)2、只针对什么天气现象报告强度?(1)除冰针外的降水(2)阵性降水(3)沙暴或尘暴(仅中等强度或以上报告)3、描述在METARA/SPECI中跑道视程分段编报的规定。
1)当跑道视程〈50m时,编报M00502)当跑道视程≥50m且〈400m时按照25m为增量编报;3)当跑道视程≥400m且≤800m时按照50m为增量编报;4)当跑道视程〉800m且≤2000m时按照100m为增量编报;5)当跑道视程〉2000m时编标P2000;6)当任何观测值不符合所使用的报告等级时,应向下取最接近的一级4、人工观测顺序如何?先室外后室内,先目测后器测,最高、最低温度在每日最后一次观测完干球、湿球(毛发表)后观测并进行调整。
5、哪些天气现象可编报REW’W’?1)中或大的降水;2)冻降水;3)雷暴;4)沙暴或尘暴;5)吹雪包括雪暴(高吹雪);6)龙卷风;7)火山灰;6、Ⅰ类运行?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不低于60m,能见度不低于800m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m。
7、Ⅱ类运行?精密进近和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低于60m,但不低于30m,跑道视程不小于350m。
8、形成雷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大气中存在大量不稳定的能量,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2)大气中存在充沛的水汽;3)大气中存在能促使空气上升达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冲击力;9、如何判定雪、雨夹雪的强度?1)主导能见度≥1000m时为小或弱的;2)主导能见度〈1000且≥500m为中常的;3)主导能见度〈500m时为大或强的;10、在METAR/SPECI中,主导能见度应按照什么增量等级来报告?1)当主导能见度<800m时,以50m为增量等级报告;2)当主导能见度≥800m且<5000m时,以100m为增量等级报告;3)当主导能见度≥5000m且<10000m时,以1000m为增量等级报告;4)当主导能见度≥10000m时,报告“9999”(但适用于“CA VOK”的条件时除外);5)当任何观测住不符合所使用的报告等级时。
应向下取最接近的一级。
11、什么是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云?在1500m或者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两者取其大)高度以下的云或者任何高度的Cb或者Tcu。
12、什么时候在观测记录簿记录BR、IC、FU、HZ、DU和SA(DRSA除外)?什么时候才在METAR 或者SPECI报中编报这些天气现象?IC、FU、HZ、DU是能见度〈10000m时记录,BR、SA是当1000m≤能见度〈10000m时,记录;编报是IC、FU、HZ、DU是能见度〈5000m时编报,BR、SA是当1000m≤能见度≤5000m时编报。
13、METAR/SPECI中符合哪些规定时应当编报为VRB?1)当60°≤风向变化〈180°,且风速〈2m/秒时,风向必须以VRB来报告;2)当风向变化≥180°时,风向必须以VRB来报告;13、在METAR/SPECI中,何时开始报告跑道视程?当主导能见度或正在使用跑道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小于1500m时才报告跑道视程。
14、现在天气组最多可报几组?最多可报三组15、观测到直径11mm的冰雹时如何处理?应当测量冰雹的最大重量,以克为单位,取整数后用文字说明记入纪要栏;16、那些天气现象须在能见度降到5000m或以下时才报告?IC、FU、HZ、DU、BR、SA(编报BR、SA时能见度必须在1000m~5000m之间);17、在METAR/SPECI中,何时编报NSC?如1500m以下或者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高度(两者取其大)以下无云,没有Cb和Tcu,也没有垂直能见度限制,而简语“CA VOK”又不适用,使用简语“NSC”代替云组编报;18、跑道视程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上的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19、在METAR/SPECI中,从上次例行报告发布后或过去1h起到本次观测时间之前的时段(两者取其短)内,在机场观测到哪些天气现象(但是在观测时段内没有观测到)时,应以补充情报方式报告?最多可报告几组?1)冻降水;2)中或大的降水(包括阵性降水);3)高吹雪;4)沙暴或尘暴;5)雷暴;6)龙卷云(陆龙卷或水龙卷);7)火山灰;最多可编报三组21、观测到雷暴,在天顶,伴随雨(降水量在9.8毫米/小时)和坚硬的球状、锥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内核不透明,外包透明冰层,着地反跳,坚硬不易碎(直径3毫米)主导能见度4000m 一直有轻雾存在。
现在天气组如何报告?+TSRAGS BR22、配备自动观测设备的机场,如何获取最低温度?直接在观测显示终端上读取,当读取的最低温度高于当日某正点值时,用该正点的值作为该日最低温度。
23、在METAR/SPECI报告中,强度符号与哪些天气现象结合使用?强度符号仅适用于除冰针之外的降水(包括阵性降水)以及中度或严重的尘暴、沙暴。
24、低云对飞机着陆有什么影响?低云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之一。
在低云遮蔽机场的情况下着陆,如果飞机出云后离地面高度很低,且又未对准跑道,往往来不及修正,容易造成复飞。
有时,由于指挥或操纵上的不当,还可能造成飞机与地面障碍物相撞或失速的事故。
25、本班检查上班记录,发现温度记录有误,应为23.5℃记录为22.5℃,如何更正?如果实在例行报告刚刚发出之后,自己检查发现同样的错误,如何更正?(报文的温度与记录一致。
)检查上班记录,发现温度记录有误,用蓝黑墨水笔更正,将整个错误记录上划一斜线“\”,并将正确数据记在错误记录的后面或右上方。
报文已经发了,在发一份更正报,应在报头时间组后加注“CCA”字样。
26、描述词FZ只用来表示什么?过冷却水滴和过冷却降水27、使用描述词MI、BC或VC编报FG时,对本场主导能见度有没有限制?没有限制28、形成辐射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近地面层中水汽含量充沛;2)晴朗的夜晚;3)1~3m/秒的微风;4)近地面层有逆温层存在;29、垂直能见度按什么增量等级编报?当垂直能见度≤600m时,以30m为增量等级编报;30、AUTO组可插在电文什么地方?它表示什么?AUTO组可插在天气报告“风向风速”组前。
它表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全自动观测的报告。
31、最低飞行扇区高度是如何定义的?以无线电导航设施为中心,半径46公里的圆的扇区内可以使用的最低高度。
这个最低高度对扇区内所有物体之上提供最小超障余度300m。
32、在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单位气压高度差和气温的关系是什么?在气压相同的条件下,空气柱的温度越低时,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小;空气柱的温度越高时,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33、为什么说绝热冷却是形成云的基本原因?未饱和湿空气上升过程中空气因为绝热膨胀而冷却,这种冷却过程冷却效应非常显著,常常能使湿空气团达到高度的过饱和而产生凝结,所以它是形成云的基本原因。
34、降水现象指的是?指液态和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或冻结物从云中或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35、哪几种天气现象出现应联系记录?各种降水现象、各种雾现象、各种吹雪现象、各种风沙现象36、正点指观测时间的半点和整点37、什么情况下必须用WS RWYD R D R编报风切变情报?当沿起飞航道或进近航道方向,在航空作业有影响的一条跑道面至500m(含)之间确实存在风切变现象时,必须用WS RWYD R D R编报风切变情报。
38在METAR/SPECI中,按顺时针方向报告风向变化的两个极端方向的条件。
风向变差≥60°且<180°,且平均风速≥2m/秒时,应当报告平均风向,并按顺时针方向报告风向变化的两个极端方向。
39、在METAR/SPECI中,何时开始报告跑道视程?当主导能见度或正在是用的跑到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小于1500m时,报告跑道视程。
40、在METAR/SPECI中,VC可与那些天气现象结合使用?VC仅和TS、SH、FG、BLDU、BLSA、BLSN、SS、DS、PO、FC、V A使用(雷暴、阵性降水、雾、高吹尘、高吹沙、高吹雪、沙暴、尘暴、沙(尘)旋风、漏斗云和火山灰)41、观测员应当按照那些规定进行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工作?1)按照观测规范规定的观测种别、时次、项目、时距和程序进行观;2)按照观测规范规定的格式和方法在相应的观测记录薄中进行记录;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1部分:观测和报告》(MH/T4016.1)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发布例行天气报告和特殊天气报告;4)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月总薄》、《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和《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档案薄》;42、列举三条须在《例行气象观测薄》内用文字记载的内容1)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发生变动或因仪器原因造成缺测的文字说明;2)罕见的天气现象,如龙卷、强冰雹、火山灰等的描述;3)灾害天气如强台风、雷暴等及造成的事故描述;4)航空器在离场爬升或进近阶段中,关于低空风切变、中度以上颠簸和或中度以上积冰报告等;5)本场风切变系统测得风切变时;43、对空气象广播(VOLMET )为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的例行广播。
视情况,包括现在机场天气报告、机场预报和重要气象情报。
44、孤立障碍物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的横向距离大于或等于30m 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小于或等于22.5°的障碍物。
45、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是由气象观测员在地面通过人工方式或利用设备对本站及视区,尤其是机场跑道和进近着陆地带及起飞爬升区域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地观察和测量。
46、机场基准点指定的机场地理位置。
机场基准点位于接近机场初始的或规划的几何中心,在首次设定后一般必须保持不变。
47、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对流和湍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计算题1、某次降冰雹,测得直径为14mm,取8个融化后,用20cm口径的专用量杯,量得水量为2.3mm,问:其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是多少克?答:体积=πr²h=3.14×(20÷2)²×(2.3÷10)=314×0.23=72.2272.22÷8≈9 最大平均重量为9克2、某观测站经度为东经106°25′,北京时为8时,该站的地方平均太阳时是几时、几分、几秒?答:经度差:120°-106°25′=13°35′因太阳方位角每4分钟变化一度时差为13°35′×4分/度=54′20″因此该站地方平均太阳时为8时-54′20″=7时05分40秒3、北京时间8月1日0时,问某站(110°E、27°N)的地方时间是多少?答:经度差:120°-110°=10°时间差:10°×4′/1°=40′因此,某地的地方时间8月1日0时-40′=7月31日23时20分4、若某站测得本站气压为978.6毫米水银柱高,问相当于几个标准大气压?(精确到一位小数)答:1个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978.6÷760≈1.3个标准大气压5、口径20厘米的雨量器专用量杯损坏,改用口径面积500平方厘米的专用量杯量得降水10毫米,问实际降水量是多少?6、答:20厘米口径雨量器面积=πR²=3.14×(20÷2)²=314平方厘米水的体积=500平方厘米×(10毫米÷10)=500立方厘米实际降水量为h=体积÷面积=500÷314=1.59厘米×10=15.9毫米7、口径20厘米的雨量器专用量杯损坏,改用普通秤称得降水量128克,问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答:20厘米口径雨量器面积=πR²=3.14×(20÷2)²=314平方厘米水的比重是1克/立方厘米,所以128克水等于128立方厘米降水量为h=体积÷面积=128÷314≈0.41厘米=4.1毫米8、已知的某观测站气压仪感应部分的海拔高度h=765m,所在机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海拔高度h’=76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