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

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走向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所长专栏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当前世界能源已经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时代,但石油供应紧张和化石能源的污染使得世界能源正朝着一个多元化的能源时代演进。

天然气时代正在来临,多种新的能源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而中国能源还处于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燃煤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对中国能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旧模式的中国能源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位能源需求。

中国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步伐,进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在此背景下,围绕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活动,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围绕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各种企业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都在展开多方位的竞争与合作。

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能源渠道趋于多样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日渐规范。

在变革面前,能源企业的领导者、政府的能源决策者,都需具备洞察先机的战略远见。

当前能源产业的某些领域之中,还实行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落后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石化、电力等行业还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市场化竞争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如油价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电力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导致中国经济为此支付了大量额外的成本。

走向市场化、民营化,将是能源产业重要的解决之道。

王德禄2004年6月28日目录1.能源利用走向多元化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人类用能已经进入化石能源时代。

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普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中国则以煤为主。

但石油危机和化石能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他能源迅速发展,新能源正在兴起,能源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

能源的石油天然气时代人类社会的用能方式始于机械动力时代。

早期人类主要靠利用自然能和人畜力来获取所需的热、光和动力。

机械动力主要来自于畜力、风能和水能,唯一的能源转换形式是将薪柴、秸秆等物体燃烧转换为热能和光能,供炊事、取暖和照明。

在这一时期,人类的人均年能源消费量不超过油当量。

煤炭的发现利用和工业革命带来煤炭时代。

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的出现,使矿物能源开始转变为动力。

煤炭最早被利用是在公元前5世纪,但大规模利用是在18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经过150~160年,到1920年煤炭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基本替代了非矿物质能源,造就了“蒸汽时代”。

这一时期,人均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0t油当量。

电能、内燃机的出现和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利用带来石油天然气时代。

一是随着电能的出现,各种能源可方便地转换成电,而电又可方便地转变为光、热和动力;二是内燃机出现带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

从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1口21米多深的油井作为现代石油工业起始的标记,到1959年世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到50%(1920年时为11%),而煤炭消费的比重下降到48%(1920年时为87%),石油、天然气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

世界和中国能源现状当前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图1-1)。

但世界石油储量有限,剩余可开采年限只有几十年(表1-1)。

而且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东、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以沙特、伊朗为首的OPEC组织11个成员国就拥有世界75%的石油储量,供应世界40%的石油需求。

发达国家自身石油储量普遍不足,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美国、日本的能源利用均以石油为主,而石油进口依赖度均超过50%。

近年来,中东和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争夺也愈演愈烈。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石油消耗,进一步加大了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伊拉克战争和俄罗斯尤斯科公司被迫停产等一系列变故,加剧了石油供需的矛盾,世界油价持续上升,连创新高,使世界经济可能受到重大的冲击。

图1-1 2003年世界能源结构表1-1 2002年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可采年限图1-2 1977~2002年世界能源结构除了石油之外,天然气几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超越煤炭成为第二重要的能源。

同时核能和水电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煤炭在能源利用中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图1-2)。

中国的能源利用以煤为主(图1-3),主要是因为中国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表1-2)和能源利用方式较为落后。

但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快速上升(图1-4)。

天然气、核能、水电近年的增长也较为迅速,但天然气仅占不到3%,核电更是小于1%,只有水电占据了将近8%的较大份额。

2000年前,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持续下降,但近来由于能源需求紧张带动了煤炭消费,导致煤炭的比例有少许反弹。

图1-3 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1-4 1978~2001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为万吨标准煤,核能不足1%)表1-2 中国化石能源储量和可开采年限能源走向“多元化时代”天然气时代即将来临虽然目前石油仍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但天然气的时代正在到来。

按热值计算,已探明的世界天然气储量与石油储量相当(图1-5),而且天然气热值高、使用清洁,又是用途广泛的优质化工原料。

因此,近几十年来,天然气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领域迅速替代煤炭和石油,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煤炭和石油。

20年来,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以每年%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10年的增长速度为每年%。

2020年前后,天然气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最重要的能源。

图1-5 煤气油储量结构而就中国而言,当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构成中不到3%。

据专家预测,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12%以上,从而在能源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能、水电的发展核能、水电是当前除化石能源外最重要的能源。

目前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经在60%以上,已经没有多少开发潜力。

中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拥有万亿度的可开发储量,而且当前开发度仅为23%,潜力还较大。

但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是个投入巨大的浩大工程,水力资源偏远、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都将影响水电的进一步开发。

核能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核电站安全问题和核废料难于处理,各国在发展上大多持谨慎态度。

苏联和日本均发生过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尤其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给世界核电事业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

但核能的发展也有乐观的一面,法国就是一个以核能为主的国家。

新能源的兴起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全球范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石油、煤炭的燃烧排放大量的硫化物、氮化物和固体粉尘,转化利用过程中还带来其他的有害废弃物。

天然气虽然相对清洁,但同样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而且,几十年后,石油、天然气都将面临资源的枯竭,煤炭也只能维持数百年的时间,人类需要更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

而水电储量有限,人类又不能把所有的砝码押到核能上。

因此,长久以来,新能源利用方式一直倍受关注。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由于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区别于传统低效直接燃烧的,新型的清洁高效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固化成形制取燃料,生物质气化、液化制取清洁燃料等,以及通过生物化工制取大宗化学品和能源,都成为国内外的热点。

据IEA统计,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经占到%(不含水电),还在进一步扩大,是发展最快的能源。

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仅为%,基础较为薄弱。

但近年来以风能为龙头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得到了开发,过去10年中国风力发电以年均55%的高速增长。

十五规划中201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是在能源构成中占到%。

能源进入多元化时代由于煤炭的污染将导致其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持续下降,同时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都将在今后几十年中相继达到顶峰。

因此,未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有望在能源构成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图1-6勾画了这样的情景:百年以后,世界能源利用将以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为主。

虽然这样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但能源利用结构由煤气油占据主导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世界能源利用将进入多元化的时期。

类似的情形也会发生在中国能源领域:石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必然上升;核能、水电得到大力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为核心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到大力推广,从而使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过渡到一个新的多元化的结构。

图1-6 百年内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2.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能源产业涵盖众多,包含庞大的业务集群。

能源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是分析能源产业格局和变革走向的重要手段。

对以煤气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价值链的分析表明,各种能源在产业价值链上存在相当程度的融合,为能源之间相互替代,形成多元化的局面提供了可能。

能源产业价值链基本特点围绕能源利用,形成能源和化工两大行业,如图2-1。

能源经过转化与加工,面对能源和化工两大市场:一方面可以生产电/热/冷、油品、燃气等各种能源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化工原材料以及塑料、橡胶、纺织、化肥、药品等各类化工产品。

能源化工行业是国家的命脉,能源利用创造了大量的价值,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图2-1能源产业链基本构成能源产业具有鲜明的“上中下游”格局:上游为能源的勘探开采和资源的初步加工,如煤矿的勘探开采、油气田的勘探开采和天然气液化等;中游是能源的转化与加工,如电力生产、石油炼制与化工、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等;下游是基础化工原料的精细加工与能源产品的终端市场分销,如化工市场的精细化工生产、合成材料生产、化肥农药生产等,能源市场的供电、供热、供冷、供气以及油品供应等等。

围绕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三类辅助业务:金融贸易、仓储物流、工程技术与装备业务。

金融贸易业务包括如勘探开采权的权益投资、能源利用产业的股权投资、能源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期货交易等;仓储物流包括油气管输、港口码头、能源化工产品的仓储与公路、铁路、海洋运输等;工程技术与装备包括各种相关能源利用产业的工程咨询、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

所有这些辅助型的业务与能源利用的上中下游产业的诸多业务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能源利用产业价值链。

煤炭产业价值链煤炭上游产业即煤炭的勘探开采,煤层气的开采在我国刚刚兴起,尚未得到规模化的利用。

煤主要有直接燃烧和化学加工两种利用方式(图2-2)。

煤直接燃烧是主要的利用方式,广泛用于发电和工业、民用各种用途。

而煤通过炼焦、气化、液化、电石化等多种路径,又可以生产多种化工基础原料,衍生出丰富的下游化学产品。

图2-2 煤炭利用方式和产品围绕煤炭利用主要形成中游煤发电和煤化工两大业务板块(图2-3)。

煤化工又可分为传统煤化工业务和新型煤化工业务:传统煤化工包括炼焦和化肥生产两大业务;新型煤化工包括所有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的业务,如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煤制氢、煤制烯烃、煤化电多联产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