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国际商事仲裁
(二)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
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的规定;即国外仲裁机构
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 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
(二)对“国际”的理解
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在仲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
许多国家将国际仲裁和国内仲裁严格的加以区分,一般来说
国家对国际仲裁赋予的自由度要大一些,国家干预较少,当 事人自治权相对比较广泛。关于“国际”的含义,不同的国 家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我国区分涉外仲裁和国内仲裁的 意义是在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上规定的不同。相比较
有最密切联系的地点;或者(c)双方当事人已明示约定仲
裁协议的标的与一个以上的国家有关。”
从这一规定分析,该《示范法》采用了四种标准:营业地标
准、争议性质标准、仲裁地标准和任意性标准
4、我国法律的规定
我国涉外仲裁机构除了以争议的性质来确定仲裁具有国 际性以外,还鉴于国际商事利益和当事人的国籍或住所等具 有决定性的意义因素来确定"国际性"问题。因此,凡属中国 当事人或外国当事人或两个不同国籍的当事人在任何国家境 内或相同国籍的双方当事人在外国或争议的客体在外国等而 进行的仲裁,均属国际商事仲裁的考虑因素
备的,即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同时将仲裁申请书等有
关文件发送给被申请人。
3、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收到仲裁通知后规定的期限内,在
仲裁员名册中指定一名仲裁员,或者委托仲裁机构指定。被
申请人还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文件。
4、被申请人提出请求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
提出。反请求书中要写明具体的反请求、反请求的原因及所 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并附有关文件,交纳费用。
凡是争议金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或是争议金额超 过50万元但经一方当事人书面申请,并征得对方当事人书
面同意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
(二)、简易程序的一般做法
1、仲裁申请、答辩和反请求。 2、仲裁庭的组成 3、仲裁审理
4、仲裁裁决
第五节 仲裁裁决及执行
一、裁决的作出
(一)裁决的形式
(二)裁决的内容
(三)裁决的类型和效力
(四)裁决的补正
二、法院对仲裁裁决的监督 (一)我国关于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监
督的相关立法概述
1、《仲裁法》第五至七章; 2、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如:民事诉讼法的140条、217、260条;
3、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
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
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 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的; (四)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
仲裁的
(2)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应层层上报至最高人民法院同意;
而言,在撤销和不予执行国内仲裁裁决的条件上,其要求更
为严格,不但要审查程序问题,还要审查实体问题。
1.以实质性连接因素为认定标准;
一些国家以实质性连接因素作为判断商事仲裁是否具有 国际性,若仲裁地点、当事人国籍、住所或居所、法人的注 册地及公司管理中心所在地等连接因素中具有国际因素的商 事仲裁即被视为国际商事仲裁。采用此标准的有英国、丹麦
表示,而不是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3)、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表示,即不存在当事人被胁迫、欺诈等而订立仲裁协议的情 况,否则仲裁协议无效。
(4)、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思
表示,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1)、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
(2)、仲裁事项具有明确性
另一缔约国的仲裁裁决;
3、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条件
(1)仲裁协议无效;
(2)被执行人在程序上没有被给予平等对待;
(3)仲裁裁决超越仲裁协议所规定的事项; (4)仲裁程序与仲裁协议不符; (5)仲裁裁决已被撤销 (6)争执的事项,依照这个国家的法律,不可以用仲裁方
式解决;
(7)承认或执行裁决将和这个国家的公共秩序相抵触。
第六章 国际商事仲裁 第一节 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有关概念 (一)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参加国际商事交往的双方当事人通过 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自愿把他们之间的争议提
交给由一名或数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审理,由其依据
法律或公平原则做出对当事人双方均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 种解决争议的制度。
(二)、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监督的具体规定
1、裁定撤销
(1)撤销的法定情形
根据《仲裁法》第七十条: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 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258条),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 审查核实,裁定撤销。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
(三)对“商事”的理解
1、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规定
“商事一词应作广义的理解,以便包括产生于所有具有商业
性质关系的事项,不论这种关系是否为契约关系。具有商业 性质的关系包括但是不限于下列交易:任何提供或交换商品 或劳务的贸易交易;销售协议;商事代表或代理;保付代理 ;租赁;咨询;设计;许可;投资;融资;银行业;保险; 开采协议或特许权;合营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工业
(一)仲裁庭的类型
1.独任仲裁庭
2.多人仲裁庭
(二)仲裁员的委任
1.委任的方式
2.仲裁员的资格
(三)仲裁员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1.判断标准
2.确保公正性和独立性的手段
(四)仲裁员的替换
1.替换仲裁员的原因和方式 2.替换后的程序
二、仲裁庭的职权 (一)仲裁庭的权力
1.约定的权力 2.法定的权力
(二)仲裁庭的义务
1.约定的义务 2.法定的义务
第四节 仲裁程序
一、普通程序
仲裁程序是指仲裁机构在进行仲裁审理过程中,仲裁机构、 各方当事人以及其他参与人从事仲裁活动必须遵守的程序。 主要包括仲裁申请的提出、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审理以及仲 裁裁决的做出和执行。
(二)、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也可以由一名仲裁员担任独
任仲裁员。
1、合议仲裁庭
2、独任仲裁庭
(三)回避
仲裁中也建立了回避制度。被指定的仲裁员如果与案件有利
害关系,当事人可以在第一次开庭前,书面向仲裁机构提出 回避的申请。如果要求回避的原因发生和得知在第一次开庭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是受理仲裁案件的机构。仲裁协议应明确选
定仲裁机构,即将争议提交哪个仲裁委员会仲裁应该明确。
仲裁条款实例: 中国西国际经贸仲裁委员会西南南分会(重庆)的示范仲裁
条款为:
“凡因本合同引起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
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 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 均有约束力。”
后,当事人可以在第一次开庭后,最后一次开庭审理闭庭前
提出申请。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机构的领导人决定。仲 裁员回避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后,应当按照仲裁员选 定的程序,重新选定仲裁员。
(四)仲裁审理
1、开庭 2、调查搜集证据 3、调解
4、保全措施
5、做出裁决
二、简易程序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活动的需要,但是它不像实质性连接标准那样具体明确
3、混合标准
“一项仲裁是国际性的,如果(a)仲裁协议双方当事
人在签订该协议时他们的营业地位于不同的国家;或者(b) 下列地点之一位于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共同所在地国之外:( ⅰ)仲裁协议或根据仲裁协议确定的仲裁地点;(ⅱ)商事 关系义务的主要部分将要履行的任何地点或与争议的标的具
(三)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无论是表现为单独的仲裁协议还是国际商事合同
中的仲裁条款,应视为与该国际商事合同是两个不同的单独 的协议,国际商事合同的变更、终止、解除、无效或失效以
及存在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当事人在合同中约
定的争议事项在上述情况下仍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二、仲裁协议的分类
第二节 仲裁协议
一、仲裁协议的概念
(一)概念
所谓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
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
(二)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1、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约束双方当事人对纠纷解
决方式的选择权
2、对法院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 3、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授予仲裁机构仲裁管辖权并 限定仲裁的范围
(3)、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撤销仲裁裁决不服申请再审的,人 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一)纽约公约
为了解决各国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问题,国际上先后 缔结了三个有关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际公约:《仲
裁条款议定书》、《关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承
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纽约公约实际 已取代了前面两个公约,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关于承认和执 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该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互相承认仲裁 裁决具有约束力,并且依照执行地的程序规则予以执行。
、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以及埃及、叙利亚等中东国家
2、以争议性质作为认定标准;
争议性质标准是指对于争议的性质加以分析,当争议涉
及国际商事利益时,为解决这一纠纷的商事仲裁便是国际商 事仲裁。采用该标准的有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例如法 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492条规定:"如果包含国际商业利 益,仲裁是国际性的。"这一标准可以适应复杂的国际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