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洒满阳光》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让心灵洒满阳光读后感《让心灵洒满阳光》读后感这是回忆、是幸福、是希望!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陈建仁老师的坚持,看到了师生间的感动,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陈老师没有刻意标榜自己的成功,只是单纯地工作,单纯地爱着学生,然后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入高校,实实在在,但是幸福就是这么悄然而至。
一开始,陈老师在自序中回忆了童年的时光。
从六岁就开始帮家里做农活,要知道在现在的社会六岁还是可以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年龄,陈老师却要帮家里放牛、施肥、捡柴等,即使辛苦,却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快乐,他说“不管童年生活是苦是甜,是悲是喜,是简是杂,那都是人生的一大资本、成年的一大财富、老年的一大乐源。
回忆童年我留恋,我欣慰,我更欣慰!许多童年的玩趣,变成了人生的哲理,踏踏实实地干,永远不知苦滋味,其乐无穷,受益无限!”,也就是这样的生活成就了现在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陈建仁老师。
日子就这么平淡且幸福地过着,直到陈老师第一次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渴望,大声地宣告说“我要去上学!谁也不能拦着我!”,陈老师的坚持,感动了大家,即使家里没有条件供陈老师完成学业亲戚们也纷纷劝陈父“天无绝人之路,先让他读吧,学费不够可以先借,办法总是会有的”。
在众难之下,陈老师踏上了求学之路,他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变化。
热爱知识的陈老师珍惜在学校里的学习的机会,几年以后,陈老师考上了永嘉中学,成为村里考上县城高中的榜样人物,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山区学校——四川中学,并担任初三物理老师。
刚成为人民教师的陈老师,马上就表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与学生毫无隔阂地打成一片,与学生比赛,一起学习,甚至还一起玩耍。
在当时思想守旧的年代,陈老师的这种作风被校长批评为不成体统,没有规矩。
但事实却是陈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在第二年会考成绩取得辉煌成绩,物理科综合成绩还获得全县第二名。
但是校长却在会议上说这样的成绩可能是巧合使然,请初三的老师不要骄傲。
这彻底刺激到了陈老师,不服输的性格使得陈老师下定决心:非要干出成绩来!陈老师对学生更加关怀并得到的回报,他的学生陈云乾达到温州中学的分数,居全县第三名,物理成绩排全县第二名;另有两位学生物理满分,总成绩全县六位的好成绩。
这也使得陈老师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第二年陈老师申请做班主任,却被校长拒绝。
四年后,在学校其他老师纷纷建议下校长终于答应让陈老师做班主任。
这得来不易的机会,陈老师倍加珍惜,甚至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并暗下决心要把这个班级打造成全县最优秀的班集体。
陈老师关注每一个孩子,常常会叫几个学生一起到溪边散步谈心,理解学生的近况。
如果班级里有遇到困难的学生,陈老师会在了解情况后给予帮助和支柱。
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使毕业了学生对陈老师也总是有表达不完感激。
二十多年过去了,陈老师将自己的所得汇成了一本书——《让心灵洒满阳光》,里面记载了自己从学生那得到的幸福,也记载了学生对陈老师满满的感恩之心。
陈老师告诉了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即使是让我们头疼的“后进生”,他们捣蛋的行为背后掩盖着内心的脆弱,他们是及其敏感的,因此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打开心扉之后的他们往往都能表现出脱胎换骨般“天才“的一面,他们交到了新的朋友,得到了老师家长的肯定,对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
陈老师在书中就向我们展示了好几个例子,而这些学生都对陈老师用言语、用行动表达了无尽的感激之情。
看完这本书后,内心的复杂难以言喻。
对陈老师的敬佩是真心实意的,但我也许永远无法做到像陈老师这样将自己的整颗心都奉献给学生,“给我一个班级,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陈老师的内心真实写照,他在书中写到“自从校长同意我担任班主任的那天开始,我自感是天底下最幸福地人,我将把我的整个心灵都献给我最可爱的学生,至死不渝”。
那我呢?我对我的学生是怎样的感情?我爱我的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他们操心,看到他们上课不认真就会生气,考试成绩好就会高兴,但却无法达到陈老师对学生的爱。
陈老师认为对学生的爱应从包容开始。
包容缺点,放大优点。
有位哲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作为老师,我们在赏识学生的优点的同时需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变得逆反。
还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从前有个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
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
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
渔夫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
于是他开始耐心的剥剔黑点。
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
这也告诉我们,学生或多或少都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黑点,我们教师为何苦苦追求着学生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
殊不知,最精华的部分,其实掩盖在内。
包容是感化和尊重,而不是纵容。
包容不是纵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由,它是一种默默等待。
老师应用包容的方式去教育犯错的学生,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老师的尊重和包容往往比呵斥、讽刺更能感化学生,让学生幡然醒悟。
因为,唤醒心灵的,从来不是鞭笞,而是爱。
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责备。
要包容的下那些特别的学生。
“特别”的学生指的是学习后进(更多请关注)生、行为极端生。
这类学生往往让人头疼,家长急,老师也急。
但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书中记载了一位教育家的话“孩子的反叛,往往应为教育者批评太多,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育者达到了一种较好的状态之后,随意说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包容个体,更要包容整个集体。
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
书中也通过拔河案例告诉我们,班级因为一个学生的问题导致拔河比赛惨败,但是陈老师却在会议总结上先进行了自我批评,并请大家原谅该同学锋,大家不是埋怨的时候,而是该吸取教训继续,重振旗鼓。
最后比赛不仅赢了,还打破了学校的历史记录。
作为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能洞察一切是非,有一颗理解包容的心,理智客观的批评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学生走出低谷。
包容学生,更要包容学生的家长。
现在有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放弃无所谓的说理,用行动赢得信任。
案例中勇同学被奶奶过度宠溺,成绩一落千丈,陈老师告诉奶奶勇的情况时,奶奶总是会为勇找各种借口开脱,爷爷有心管教奶奶却百般阻挠,最后爷爷告诉陈老师勇怕他的父亲,所以陈老师用把勇的表现情况告诉他的父亲为条件和勇定下约定,但是勇一次又一次的违约犯错,又一次又一次的请求陈老师原谅给予改错的机会,最后终于陈老师忍无可忍的时候,勇说一定会改正,请给最后一次的机会。
勇真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班级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勇的父母很是欣慰。
包容、真诚的帮助是征服家长的最好法宝。
陈老师在书的封面上写到“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们:如果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即使是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阳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的光,洒满心灵,浇灌青春,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
多么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话啊!给人希望,鼓励人们即使人生黑暗也别忘了自信、微笑。
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鼓励我即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不能轻言放弃。
我作为新教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需要学习的地方,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我会想想陈老师,然后学习陈老师积极乐观的精神,然后继续坚强地走下去。
第二篇:《让心灵洒满阳光》读后感《让心灵洒满阳光》读后感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以新老师的身份工作了近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和高一班主任,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却也不断地遇见许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自我的定位开始有些模糊。
阅读了《让心灵洒满阳光》后,给与了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很多启示。
《让心灵洒满阳光》由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教师陈建仁所着。
该书凝聚着陈建仁老师“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心血结晶,见证了他二十一年来班主任工作的甜酸苦辣、风风雨雨。
一路艰辛,一路成长,一路欢歌,一路播撒,一路收获。
它记下了陈建仁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他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班主任工作者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诚挚地关爱。
该书分为五章,分别为爱——从包容开始,教师——学生的避风港,治教——让学生终身受用,班级——让梦想飞翔,家校——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陈老师以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生命去体验真善美,张扬大写的“人”字。
他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德育、管理、活动、沟通和协调来传递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用爱的情感这把钥匙,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培养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在第一章爱——从包容开始里,陈老师写到,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师、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育人者先教己。
我们的学生如同有一颗颗珍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有些班主任总是苦苦地追求着学生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却没看到最精华的部分就掩盖在内。
但是包容不是忽视缺点,而是放大优点;包容不是纵容,而是感化和尊重;包容,要容得下那些特别的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要学会运用包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除了包容个体,我们还要包容整个集体。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最受益的一句话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有些学生在初中成绩不好、表现不好,从小被打上坏学生的标签,而且自己从心里也认定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
于是,我抓住一切可行的机会表扬学生。
在第二章教室——学生的避风港中,陈老师表示,教师不能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对待学生可以说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可怕的问题:学生之所以守规矩,只是因为学生害怕,渐渐地,他们就会与老师产生隔阂。
要管理好学生,首先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
老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都一直在看着你,他们都以你为榜样,你希望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你自己要按时到,假如你是学生心目中最守时之人,那么你的学生慢慢也会成为最守时的人。
当学生做错时,班主任不要动不动地训斥学生,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这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孩子犯错误并不奇怪,关键是孩子犯了错,你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帮助其改正的,这才是教育者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班级管理要有长远的眼光,更得有一种平常的心态。
要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连上帝都会原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