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小兔乖乖》

案例《小兔乖乖》

小班语言活动《小兔乖乖》
一、设计意图: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兔子”,孩子们更是“情有独衷”。

《小兔乖乖》是孩子们人人爱听的一则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这个故事蕴涵了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纲要》还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由此,我设计了《小兔乖乖》这一节小班语言活动,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环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让幼儿在看看、讲讲和玩玩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活动目标:1、喜欢听故事,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任务和情节。

2、学说故事中重复的话。

3、初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活动重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任务和情节。

活动难点:学说故事中重复的话。

四、活动准备:图片、ppt等。

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注意
问:“你知道蘑菇房里住着谁吗?”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
2、师打开蘑菇房,揭示故事主角:“哦,原来是小兔子一家。


3、引出故事:“今天,小兔子一家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
(分析:我采用直接提问法,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在设疑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深入了解故事的欲望,因为故事孩子都较熟悉,活动中孩子表达欲望非常强,参与性较高。


二、基本部分。

1、初听故事,了解故事第一段,解决难点。

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开始部分(背景音乐略起)
(分析:因为小班幼儿的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较慢,所以第一遍故事必须由教师亲身讲述,以便幼儿听清故事内容,因为只有在听清的基础上才能去了解故事,虽然孩子们都熟悉故事情节,但配合背景音乐孩子听的很投入。


2、教师通过故事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①“兔妈妈要去干什么?”
②“出门前她对三只小兔说了什么话?”
③“你妈妈出门前会对你说些什么?”
④“那兔妈妈为什么会对小兔这么说?”
(分析:“兔妈妈为什么会对小兔子说那些话”这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迁移了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妈妈出门前为什么会交代自己一些话。

”从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迁移到作品中,让幼儿理解兔妈妈说那些话的用心。

这体现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学活动要运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活动中孩子发言较积极。


3、第二次倾听教师讲述故事,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师:①“妈妈走后,谁来了?”
②“大灰狼有没有骗过小兔子?”
③“小兔子想了什么办法打败大灰狼?”
④“大灰狼最后怎样了?”
(分析:这一环节中我从上一环节的局部拉出了整体,通过四个有征对性的问题,初步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脉络,了解故事的情节,指南中提出小班年龄孩子需要反复性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活动中孩子理解较好。


4、深入理解故事,练习大灰狼和妈妈不同的唱歌声音。

1、第二遍整体听故事。

师:①“兔妈妈出门前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②“你会唱《小兔乖乖》的歌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兔妈妈的声音。


③“那大灰狼又是怎么唱《小兔乖乖》的歌的?我们也来学学。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我自身的感染力、表现力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在我动情的讲述下感受着故事的本身特点几魅力。

同时我突出了这一活动的重点,感受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调。

我运用启发引导法,引导幼儿学习兔妈妈温柔好听的声音及捏着鼻子学习大灰狼沙哑粗旷的声音。

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两者声音的本质区别,孩子觉得特别有趣,模仿大灰狼声音较有趣。

)5、分组练习,进一部分辨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音质,个别幼儿上台试表演。

(分析: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分组练习,让他们在唱一唱、比一比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同时我运用赏识激励法,鼓励幼儿个别上台表演,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虽然有部分幼儿不好意思表演,但在胆大的孩子感染下还是能够参与的。


6、集体看幼儿画册跟录音试讲故事。

(分析:在幼儿大多已经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下,我组织幼儿集体跟讲故事,把活动推向高潮,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还是乐于参与的。


老师小结:“小兔子有没有被大灰狼骗到?”
(分析:通过这一提问,我揭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不能随便让陌生人进门,也为下一环节打下了基础,孩子通过对故事的理解,都能够知道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


三、结束部分。

1、生活情境表演。

师扮演妈妈,请一陌生的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生活情境表演。

(分析:我通过“如果妈妈不在家,你们也能象聪明的小兔一样看好家吗?”这一过渡语将幼儿在故事中所得到的经验又迁移到生活中,幼儿在情境游戏中,生活经验又得到扩展。


活动反思:《小兔乖乖》是传统的民间故事,我们班的大部分幼儿都熟悉这个故事中的歌曲,对于故事的内容也有大致的了解。

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提问让幼儿更加熟悉这个故事,从而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这个故事相对来说比较长,幼儿也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

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引导幼儿跟着一起表演,这样,既能让幼儿回忆故事的时候又进一步的熟悉故事的内容,也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也带动了幼儿讲故事的能力。

在锻炼小朋友基本讲述能力的基础上,我们也通过融合性表演游戏,提高小朋友表演能力。

幼儿在表演好自己角色的基础上,我们也利用很多材料给幼儿创设一个活动场景,美丽的森林,漂亮的小兔家,包括凶狠的大灰狼,让幼儿和活动场景能有一个表演上的交流,也能更加容易融入到表演中去。

然而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比较差,很容易脱离角色,那么我们老师就为小朋友准备了形象丰富的头饰,温柔的兔妈妈、聪明的长耳朵、可爱的红眼睛、胖胖的短尾巴、尾巴粗粗的大灰狼,有了头饰之后,每个幼儿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去。

并且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表演时更加大胆、自主表演。

在活动中,老师还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兔妈妈的歌,有的时候连大灰狼都会情不自禁的一起唱。

加入了音乐元素之后,游戏变得更加丰富活跃。

在优美的音乐熏脱下,幼儿更加心情愉快的投入游戏,提高游戏品质。

反思本次活动,既有有点存在,也有不足之处,小朋友年纪小,表演游戏经验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强,如果老师不加入表演,游戏会非常单调。

总之,不断吸取经验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目标。

马兰
201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