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3.3.1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任务—着重介绍抗滑稳定分析方法。 任务—着重介绍抗滑稳定分析方法。 目的— 目的—核算坝体沿坝基面或沿地基深层较弱结构面抗滑 稳定的安全度。 稳定的安全度。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刚体极限平衡法( method); 刚体极限平衡法(rigid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有限单元法( method);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模型试验法( method)。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model testing method)。 问题分类— 问题分类— 平面问题——各坝段独立受力。 ——各坝段独立受力 平面问题——各坝段独立受力。 空间问题—— ——坝基内断层多条相互切割交错构 空间问题——坝基内断层多条相互切割交错构 成空间滑动体或地形陡峻的岸坡段。 成空间滑动体或地形陡峻的岸坡段。
§3.3.1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能较好地模拟基岩的结构、强度和变形特性, 能较好地模拟基岩的结构、强度和变形特性, 以及自重、静水压力等荷载, 以及自重、静水压力等荷载,能形象地显示滑移破坏 的过程。模拟内容不够全面和完善, 的过程。模拟内容不够全面和完善,不能完全依靠试 验定量解决问题。 验定量解决问题。 优点: 优点:能直观的模拟坝体与地基稳定体系中的主要影响 因素及变形与破坏全过程; 因素及变形与破坏全过程; 缺点:模拟内容有限,往往需要依据经验作适当简化, 缺点:模拟内容有限,往往需要依据经验作适当简化, 模型一旦建立,不易修改、费用高、周期长, 模型一旦建立,不易修改、费用高、周期长,试验结 果受到测试技术与若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等。 果受到测试技术与若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等。
§3.3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3.3.1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3.3.2 坝基破坏机理 §3.3.3 沿坝基面抗滑稳定分析 §3.3.4 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3.3.5 岸坡坝段抗滑稳定分析 §3.3.6 提高坝体抗滑稳定的工程措施 §3.3.7 稳定分析设计理论的历史沿革 §3.3.8 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发展 §3.3.9 现行规范中有关坝基抗滑稳定的有 关规定与讨论
§3.3.1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刚体极限平衡法: 刚体极限平衡法: 将断裂面(指坝体、岩体或大坝与岩 将断裂面(指坝体、岩体或大坝与岩体组成的滑 裂体等)看成刚体, 裂体等)看成刚体,不考虑滑裂体本身和滑裂体之间 变形的影响,也不考虑滑裂面上应力分布情况, 变形的影响,也不考虑滑裂面上应力分布情况,仅考 虑滑裂面上的合力(正压力、剪应力),而忽略力矩 虑滑裂面上的合力(正压力、剪应力),而忽略力矩 的作用效应。 的作用效应。 优点:概念清楚,计算简便, 优点:概念清楚,计算简便,任何规模的工程均 可采用; 可采用; 缺点:是不能考虑岩体受力后所产生变形的影响, 缺点:是不能考虑岩体受力后所产生变形的影响, 极限状态与允许的工作状态也有较大的出入。 极限状态与允许的工作状态也有较大的出入。
§3.3.2 坝基破坏机理
结论: 结论: 当坝基较软弱时, 当坝基较软弱时,重力坝均质坝基的失稳破坏主要 取决于从坝趾区开始的基岩剪切屈服区的发展过程; 取决于从坝趾区开始的基岩剪切屈服区的发展过程; 当坝基较坚硬时, 当坝基较坚硬时,重力坝均质坝基将不会出现坝趾 区基岩屈服并逐渐扩展的失稳破坏形式, 区基岩屈服并逐渐扩展的失稳破坏形式,其破坏形式 可能有两种: 可能有两种: 当发生过大的超载时,可能出现大坝抗倾破坏; ①当发生过大的超载时,可能出现大坝抗倾破坏; 当无过大的超载时, ②当无过大的超载时,大坝可能沿坝基胶结面这一 明显弱面发生水平滑动破坏。 明显弱面发生水平滑动破坏。
§3.3.2 坝基破坏机理
随着库水位的上升, ③随着库水位的上升,首先在大坝上游坝踵 的地基表层出现微裂隙扩张区, 的地基表层出现微裂隙扩张区,然后出现坝 踵裂缝及其尖端的微裂松弛区, 踵裂缝及其尖端的微裂松弛区,并向地基深 部发展;当基岩较软弱,力学强度较低时, 部发展;当基岩较软弱,力学强度较低时, 则滞后一些或同时在坝趾基岩中出现剪切屈 并逐渐向上游发展, 服,并逐渐向上游发展,在外因及内因作用 贯穿坝下整个浅层基岩, 下,贯穿坝下整个浅层基岩,导致大坝整体 失稳。 失稳。
§3.3.2 坝基破坏机理
重力坝滑动失稳模式: 重力坝滑动失稳模式:
表面滑动 浅层滑动 深层滑动 我国修建了大中型重力坝100余座, 余座, 我国修建了大中型重力坝 余座 其中有1/3存在深层滑动问题。 存在深层滑动问题。 其中有 存在深层滑动问题
§3.3.3
沿坝基面抗滑稳定分析
抗剪强度公式: 一、抗剪强度公式:
§3.3.2 坝基破坏机理
荷载:坝体自重、 下游坝面水压力、 荷载:坝体自重、上、下游坝面水压力、坝基渗 透水压力、坝基岩体应力等。 透水压力、坝基岩体应力等。 研究方法: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等。 研究方法: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等。 基本结论: 基本结论: 在水库未蓄水或建成时的低水位状态, ①在水库未蓄水或建成时的低水位状态,坝 体自重引起地基下沉,坝踵大于坝趾, 体自重引起地基下沉,坝踵大于坝趾,坝基面 倾向上游;随着库水位的不断上升, 倾向上游;随着库水位的不断上升,坝踵位移 逐渐上抬,坝趾位移变化不明显(时增时减, 逐渐上抬,坝趾位移变化不明显(时增时减, 在工程意义上可认为基本不变)。库满时, )。库满时 在工程意义上可认为基本不变)。库满时,大 坝在产生向下游水平位移的同时, 坝在产生向下游水平位移的同时,还有大致绕 坝趾向下游转动的趋势,坝基一般倾向下游。 坝趾向下游转动的趋势,坝基一般倾向下游。
§3.3.2 坝基破坏机理
随着库水位的上升, ②随着库水位的上升,在坝趾区不发生屈 服或仅发生小范围屈服的情况, 服或仅发生小范围屈服的情况,坝基浅部岩 体呈水平向压缩, 体呈水平向压缩,坝踵与坝趾水平位移差随 库水位的上升而加大; 库水位的上升而加大;随着坝趾区屈服范围 的扩大,上述趋势逐渐减缓, 的扩大,上述趋势逐渐减缓,当坝基屈服区 上下贯通时,坝踵与坝趾水平位移几乎相等, 上下贯通时,坝踵与坝趾水平位移几乎相等, 坝体水平位移呈不稳定持续增长的趋势, 坝体水平位移呈不稳定持续增长的趋势,大 坝发生平行滑动,整体失稳。 坝发生平行滑动,整体失稳。
§3.3.2 坝基破坏机理
均质坝基上混凝土重力坝沿坝基面滑动失稳机理: 均质坝基上混凝土重力坝沿坝基面滑动失稳机理:
重力坝岩基的破坏首先开始于坝踵附近产 生的拉裂缝和微裂隙扩张松弛, 生的拉裂缝和微裂隙扩张松弛,而后坝趾区 出现剪切屈服区且逐渐向上游发展, 出现剪切屈服区且逐渐向上游发展,最后在 坝下浅层岩基中上下游贯通,形成滑动通道, 坝下浅层岩基中上下游贯通,形成滑动通道, 导致大坝的整体失稳破坏。 导致大坝的整体失稳破坏。 分析时,以一个坝段或取单宽计算,计算 分析时,以一个坝段或取单宽计算, 公式有抗剪强度公式 抗剪断公式。 抗剪强度公式和 公式有抗剪强度公式和抗剪断公式。
§3.3.1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3.3.1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 抗滑稳定分析是重力坝设计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 要内容。
主要关键词 (Keywords): )
★ 重力坝 (Gravity dam) ) ★ 抗滑稳定 (Stability against sliding) ) ★ 稳定分析 ( Stability analysis) )
§3.3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3.3.1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问题的由来: 问题的由来: 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 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8.1.2 的相关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坝体断面、 的相关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坝体断面、结构及 坝基岩体进行强度和抗滑稳定计算 必要时进行抗浮 抗滑稳定计算, 抗浮、 坝基岩体进行强度和抗滑稳定计算,必要时进行抗浮、 抗倾验算 对需抗震设防的坝及结构,尚需按DL5703 验算; 抗倾验算;对需抗震设防的坝及结构,尚需按DL570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验算。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验算。 稳定问题的种类: 稳定问题的种类: 抗滑稳定:坝体沿抗剪能力不足的薄弱面产生滑动; 抗滑稳定:坝体沿抗剪能力不足的薄弱面产生滑动; 抗浮稳定:坝体在上、下游水荷载作用下, 抗浮稳定:坝体在上、下游水荷载作用下,产生向 上浮起破坏形式; 上浮起破坏形式; 抗倾稳定: 抗倾稳定:上游坝踵以下岩体受拉产生斜裂缝及坝 趾以下岩体受压发生压碎而产生倾倒滑移破坏形式。 趾以下岩体受压发生压碎而产生倾倒滑移破坏形式。
§3.3.2 坝基破坏机理
④ 不同的地基与坝体弹模比以及抗剪断参 数的不同,不改变坝基破坏发展的总体特征。 数的不同,不改变坝基破坏发展的总体特征。 坝基越硬,坝踵裂缝出现越早,微裂区越大, 坝基越硬,坝踵裂缝出现越早,微裂区越大, 坝趾处基岩越不易屈服;坝基越软, 坝趾处基岩越不易屈服;坝基越软,坝踵裂 E 缝出现越迟,微裂区越小, 缝出现越迟,微裂区越小,坝趾处基岩越易 屈服;对于某一确定的弹模比, 屈服;对于某一确定的弹模比,抗剪断参数 只影响坝趾附近基岩的屈服范围, 只影响坝趾附近基岩的屈服范围,对坝踵裂 缝影响不大。 缝影响不大。
§3.3.1
有限单元法: 有限单元法: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概述
可计算地基受力后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可计算地基受力后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可模 拟地基中软弱结构面的局部化效应及多场耦合作用效 应等,研究地基破坏的发展全过程。 应等,研究地基破坏的发展全过程。 优点: 优点:可以考虑复杂地基的局部化效应及材料的非线性 本构关系,模拟地基及坝体变形与破坏的全过程等; 本构关系,模拟地基及坝体变形与破坏的全过程等; 缺点: 缺点: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应用及稳定判据的应用上尚 需进一步研究。 需进一步研究。
坝体与坝基间看成是一个接触面,而不是胶结 胶结面 坝体与坝基间看成是一个接触面,而不是胶结面。 当接触面呈水平时,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 当接触面呈水平时,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