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Diffent Connotations of “Dog”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作者:高书立(Slade gao)[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
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内涵的不同。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差异中西方文化[Abstract] Language is a cultural carrier,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 cultur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Dog” is a commendatory term in English while it is a derogatory term in Chinese.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datafrom a large corpus to analyze the words signifying“dog”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their various connotations.[Keywords] dog;cultural connotations;difference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一,引言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深深根植于其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语言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作为同意实体的动物名称“狗”,其所包含的寓意及其文化内涵也迥然不同,各自形成了独特额的狗文化观,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剖析狗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努力使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的准确和有效。
二二“狗”在中西方文化中产生差异的原因狗作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据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斯推测,远古的时候并没有狗这种动物,人类祖先把狩猎到的狼崽饲养起来并通过的不断的驯服,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狗。
由于地域环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中西方对狗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归根到底还是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起源决定的。
(一)狗在西方文化中的特点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文明。
西方人发现狗有灵敏的嗅觉和敏捷的身躯,进过驯化后,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现和捕获猎物,而且还忠于主人,陪伴主人左右,所以西方人对狗有特别的好感。
他们爱狗、宠狗、陪狗聊天、同狗散步,把它当成了家庭一员。
狗生病了有专业的狗医院;流浪狗有专门的收容所;吃食物有专门的狗食店;还有狗洗浴中心、狗旅社、狗墓地、狗保护协会等等。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1980年7月7日)刊登的一份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狗能得到超乎寻常“优待”和“特权”。
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这谱“狗曲”,得病时有兽医,还可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
当主人外出渡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比如说还可以住在装有空调设备的“高级狗旅馆”里。
在西方文化中,狗有着man’s best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之美称。
我们还惊奇的发现,除了狗之外,大多数的家畜动物都有和其名字不同源的表示其肉的单词。
比如羊sheep,其肉是mutton;牛是cattle,其肉是beef;猪pig,其肉是pork;狗是dog,却没有狗肉这一对应的单词,西方人不但不吃狗肉,连“狗肉”都从来不说,由此可见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在英国社会里,狗经常是与人相提并论。
英国人通常这样讲话:“I have got two dogs and twodaughters.”(我又两只狗和两个女儿),或者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招牌:“Children under 5 and dogs must be carried through thegate.”(五岁以下的儿童与狗须从此门过),你也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生活用语:“Lov 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I am a lucky dog.”(我是一个幸运儿),“help a lamb dog over a stile”(助人渡过难关),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He is a old dog.”(他是个老手),);“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好人有好报) ),“a top dog”(位居要津),“a gaydog”(快活人)。
在西方文化中,狗不但可以狗与人相提并论,甚至其美好的形象可以超越人之上,比如法国大革命的著名人物罗兰夫人曾说过: The more I see of men, the more I admiredogs.(我愈观察人,我愈爱慕狗。
)当然这只是一句讽刺的话语。
(二)狗在中国文化中的特点而中国文明主要起源于农业文明,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催生了农业耕作的繁荣。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人则更喜爱性情温顺而又力大无比的诸如牛马驴之类的动物,而对无益于农耕却食量很大的狗没有什么好感。
再加上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高贵气节总是为人称道的; 相反, 为一己私利对强权卑躬屈膝, 对其他弱势人群则仗势欺人,或作为权势的爪牙镇压群众, 则是为人不齿的没有人格的卑劣之辈。
很不幸的,依附于人的狗其摇头摆尾的形象,凶恶的嘴脸,尖利的牙齿,刺耳的叫声以及狗咬乞丐,尤其是豪富之家的狗对穷人的攻击等,很容易让人与这些阿谀谄媚的小人和倚仗权势对穷人作威作福的无耻之辈联系起来,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高尚的品格背道而驰。
因此,狗被附带上了“谄谀的、势利的、无耻的、品行卑劣的”等社会文化涵义。
由于中国人对“狗” 这一动物的思维定势和联想习惯, 中国文化中的“ 狗”在直接意义的基础上赫附上了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色彩,其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浑身上下无一是处。
如明代学者顾起元《客座赘语》中有‘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
这就是说, 做事卑劣或身低贱者会被人视之为狗”。
再如《北史·韩凤传》载:“(韩) 凤恒带刀走马, 未曾安行, 瞪目张拳,有啖人之势。
每咤曰:‘恨不得锉汉狗饲马! ’又曰:‘刀止可刈贼汉头,不可刈草。
’……朝士事, 莫敢仰视, 动致呵叱, 辄詈云:‘狗汉大不可耐, 唯须杀却! ’”见, 至少从南北朝起, 狗就是一个骂语词。
在现代汉语中,带“狗”的贬斥、否定、咒骂性词语及谚语、俗语比比皆是, 如:蝇营狗苟、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皮膏药、狗头军师、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屁不通、狗娘养的、狗中西、狗屎堆、狗吃屎、狗男女、狗崽子、狗日的、落水狗、丧家狗、癞皮狗、看家狗、狗屁、狗屎、疯狗、老狗、走狗,狗腿子、狗患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一碗狗肉送终(比喻做事不谨慎,酿成终生大错)、挂羊头卖狗肉、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等。
三,狗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内涵一一一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内涵用语料库对现代英语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这一点得到证明。
通过在有500多万词次的语料库中对含有“ 狗” 意义的汇进行调查,发现dog、bitch、hound、Pekingese、beagle等词的语义较为丰富,其中dog出现的词频最高,除了dogs出现144词次外,dog还出现181词次,具体的结果分析如下。
正因为英国人对狗的偏爱,所以在英语中“,dog”大多是褒义词,只有少数情况表示贬义。
通过在语料库里调查分析dog的使用与搭配情况,我们可将代表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一1一在口语中用来指代人。
由于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所以西方很乐意用狗来指代人。
比如lucky dog一个幸运的人;cleverdog指代一个聪明的人;old dog一个老手,topdog,胜利者、领导者,yellow dog不合群的人,lazy dog懒汉,gay dog快乐的人,dumb dog沉默寡言的人,war dog退役的军人,waterdog水性好的人。
一2一用来形容忠实、卖力、辛苦。
在西方文化中,经常用“狗”来代形容忠实、卖力、辛苦这一类概念。
这便有了as faithful as adog(像狗一样忠诚)dog-tired(像狗一样累这类的说法;不时被惊醒的睡眠叫dog-sleep,甚至上夜班就是dog-watch,一个人努力读书把熟读卷了这书就叫dog-earedbook,论功行赏叫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一3一适用性。
如:guide dog(领路狗),hunting dog(猎狗),sheepdog(牧羊犬),police dog(警犬),watch dog(看门狗)。
一4一和食物相关的。
西方的“狗”和食物也很有关系。
风靡全球的面包加香肠叫hot dog;一种啤酒与松子酒的混合物他们叫做dognose;葡萄卷饼或卷布丁之类的食物叫a dog in theblanket;在英国军队里,当兵的把饼干加奶酪俗称为dog andmaggot;有些美国人去餐馆用餐完毕后,会将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这些装剩饭的袋子居然叫doggybag,原来啊美国人把吃剩的饭带回家,怕失面子,就对服务员说:waiter,could you please wrap up the rest of this steak for me,I’d like to take ithome for my dog.虽然又的带回家不是喂狗的,但是doggybag这个词就成了日常用语了。
一5一用“狗”形容比赛、时间、天气、程度。
Pull dog,pullcat!激烈比赛,角逐,加油。
What dog is a hanging?Whose dog isdead?出了什么事?怎么一回事?It’s raining cats anddogs.天正在下瓢泼大雨。
Dog’s age“长时间;悠长的岁月”。
Dog’sday意为“三伏天,大热天”。
一6一狗在《圣经》中的形象。
在西方《圣经》中dog被描述成一个邋遢又堕落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