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复习重点

动物学复习重点


是动物界较大、较复杂的一个类群。
线 虫 纲 Nematoda、轮 虫 纲 Rotifera、腹 毛 纲 Gastro-tricha、线 形 虫 纲
Nematomorpha及棘头虫纲 Acanthoce-phala等 5纲。
2. 假体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 体腔都为原体腔(假体腔);
b) 具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c) 胞饮作用(pinocytosis):变形虫将吸附在体表的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凹陷形成管道, 然后管道断裂形成液泡摄取营养物质的过程。
9. 草履虫 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细胞核分大核(营养核,行无丝分裂,与代谢有关)和小核(生殖核,行有丝分裂,与生 殖有关); 伸缩泡:调节水分平衡 刺丝泡:有防御机能
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起源
1. 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区别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动物,无细胞分化。 后生动物(Metazoa):多细胞动物,有细胞分化。
2.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古生物学方面 a) 越古老的地层化石种类越简单,年代越近的地层中化石种类越复杂且高等。 形态学方面 b) 现存动物也形成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可以推想动物的 发展也是由这样的程序演变来的。
六钩蚴、囊尾蚴
a)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b)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寄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 中间寄主:幼虫寄生的寄主。 终寄主:成虫寄生的寄主。
c) 猪带绦虫生活史 成虫(人小肠)→ 孕节随粪便或自动爬出→猪吞食孕节或虫卵 →六钩蚴爬出,
利用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液、淋巴带至全身各处形成囊尾蚴→(人生吃或吃了未成 熟的“米猪肉”)囊尾蚴翻出,借小钩、吸盘吸附于肠壁→ (2~3个月)成虫(25年 以上)
第二章 动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 中心粒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非膜性的 9+3组微管组成。由 9组小管状的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一般 由 3个微管构成。这些管的排列方式与柱状体垂直,中心粒通常成对存在,两个中 心粒的位置常成直角 功能:有丝分裂时有重要作用。
2. 组织的类型 上皮组织(epithelium tissue) 特点和功能:细胞密集,细胞间质少,覆盖机体或器官的内外表面,具保护、分泌、 吸收、排泄、呼吸等作用。 功能不同,分为: 被覆上皮:覆盖于机体内外表面。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立方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形成纤毛、微绒毛等。
第六章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 特征:
肠腔动物门
辐射对称 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 组织分化 肌肉的结构 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代表种: 海月水母、海蛰(钵水母纲) 水螅、薮枝螅、钩手水母、桃花水母、僧帽水母等(水螅纲) 海葵 笙珊瑚 石珊瑚 红珊瑚(珊瑚纲) 2. 世代交替的定义 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3. 那一纲的动物具有缘膜: 水螅纲中的水母型 4. 腔肠动物所特有的细胞 刺细胞 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
代表种: a) 三角涡虫(涡虫纲) b) 华枝睾细虫(吸虫纲) c) 猪带绦虫(绦虫纲 2. 实质组织的概念
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 料、保护内部器官以及再分化的功能 3. 皮囊肌的概念 皮肌囊(dermo-muscularsac):动物表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称之为 皮肌囊。 4. 原肾管的概念 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帽细胞、管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的。 5.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由什么组成 原肾管(protonephridium):原始的排泄管,一端为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的排泄 管。 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有排泄孔通体外。原肾管是由许多分支的排泄 管构成,每一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帽细胞和管细胞)所组成 6. 判断哪个门的幼虫阶段是什么幼虫阶段 扁形动物门一些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要经过牟勒氏幼虫阶段。如:涡虫纲多肠目(如平角 涡虫) 环节动物门的海产类群: 在个体发生中,具担轮幼虫(trochophore)阶段。 7. 三角涡虫眼点,耳凸的作用 感觉器官 涡虫背部有一对眼点,是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构成,它们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看物 象;耳突在头的两侧,有许多感觉细胞,有味觉和嗅觉功能;在体表还分布许多触觉细胞 8. 杆状体是涡虫特有的分泌物,为一种特殊分层的超微结构 9. 五种常见寄生虫生活史比较
c) 体表被角质膜;
d) 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e) 雌雄异体。
3. 假体腔的定义:线虫体壁围成的广阔空腔称为原体腔,又称假体腔(pseudocoel)。
4. 人蛔虫生活史及如何防治
5.
受精卵在适宜条件下约两周发育成为幼虫,经第一次蜕皮后成为感染期卵;人
吞食,在十二指肠中孵化,穿肠壁入血管或淋巴管,经心脏到达肺泡(蜕皮 2次),破肺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1. 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及代表种 特征
a) 两侧对称(bilateralsymumetry) b) 中胚层(mesoderm) c) 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sac) d) 不完全消化系统(imcompletedigestivesystem) e)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f) 梯形神经系统 g) 生殖系统
10.如何让防治寄生虫 防治原则(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被感染)
11.猪带绦虫节片的分类 a) 节片 b) 幼节:生殖器官未成熟 c) 成熟节片:生殖器官成熟 d) 孕节:怀有多数卵
第八章 假体动物门
1. 假体腔动物的判断
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
运动器官:鞭毛 生殖方式:纵二分裂 4. 植鞭亚纲(Phytomastigina)-------夜光虫 5. 动鞭亚纲(Zoomastigina)-------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6. 肉足纲(Sarcodina)------变形虫 7. 变形虫的运动器官:
伪足 8. 变形运动、排遗和胞饮作用 a) 变形运动:变形虫通过凝胶质和溶胶质交替运动变化而导致虫体向前移动的运动方式。 b) 排遗:动物体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原肠胚的形成(gastrulation)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胚层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4. 卵裂的判断
卵裂:合子分裂。分裂成的新细胞(分裂球)不长大又再次进行分裂。由于卵黄分布 及多少的不同,卵裂方式分为 2种: 完全卵裂
等 裂:卵黄少,分布均匀,分裂球一样大小。如文昌鱼 不等裂:卵黄少,分布不均匀,分裂球不一样大小。如蛙 不完全卵裂 盘裂:卵黄多,分裂只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如乌贼、鸡 表裂:卵黄多,分裂只限于卵的表面部分,如昆虫 5. 原肠胚的形成 6. 囊胚进一步发育进入原肠胚形成阶段,此时胚胎分化出内、外两个胚层和原肠腔。原肠 胚形成额方式有:内陷(invagination)内移(ingression)分层(delamination) 内转(involution)外包(epiboly
3.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法 是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在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上的仔细观察与详细 描记; 比较法 对不同动物的系统比较来探究其异同(如对不同种的染色体组型、核酸序 列之间的测定比较); 实验法 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研究 (如用扫描 电泳研究超微结构)

泡经气管逆行至咽喉,随吞咽活动再次入胃并达到小肠,最后一次脱皮发育为成虫。共
需 60—70天。蛔虫的寿命为一年左右。
• 防治:预防蛔虫感染,关键是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粪便处理,使虫卵没有发育的机会 和条件,加强个人卫生,不给它入口机会。
6. 几种重要的线虫(线虫门) 扭曲线虫 Plectusparietinus 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 人蛲虫 Enterubiusvermicularis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 斑氏丝虫 Wucheriabancorfit 小麦线虫 Anguinatritici
2.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原生动物分布广,广布于淡水、海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少数寄生的。
一般认为,全球已记述约 30000多种。因分类系统不统一,导致分类复杂,工作起来极 困难。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鞭毛;自养 或既能自养又能异养;繁殖为纵二分裂。 肉足纲:以肉足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 孢子纲:常具孢子;寄生;渗透营养。 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横二分裂,接合生殖。 3. 眼虫的运动器官及生殖方式
一根肌纤维。 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的收缩作用。
根据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分为:横纹肌、平滑肌、斜纹肌和心肌。 神经组织(nervoustissue)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1.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及代表种 单细胞动物; 以鞭毛、纤毛或伪足完成运动机能; 营养方式有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和渗透营养; 以体表进行呼吸和排泄; 无性生殖为等二分裂、纵二分裂、横二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 为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在不良环境下以包囊度过恶劣环境。 代表种:眼虫 (鞭毛纲) 大变形虫(肉足纲) 间日疟原虫(孢子钢) 草履虫(纤毛纲)
4. 七级分类阶元 界 门 纲目 科 属 种
5. 物种的概念: 物种(species)是指一个或一系列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其内部有广泛的基因交流,而
与其他种群形成生殖隔离;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 6. 物种的命名
双名法: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 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面的种本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等,第一字母 不须大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属名和种名必须用斜体,而定名人不 斜体(了解,区分正确与否)
腺上皮: 是由有分泌机能的腺细胞组成。
外分泌腺;内分泌腺 感觉上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