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pdf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pdf

必修二1-2章练习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 B.育龄妇女比重C.人口年龄结构 D.风俗习惯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 B.战争没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5.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6.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7.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拉动农村消费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8.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9.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C.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扩大D.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扩大10.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 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 D.日本、中国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12.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 D.②③①1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14.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15.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16.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的是()A.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B.洪涝灾害的发生C.严重的水土流失 D.恶劣的气候17.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18.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D.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20.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过渡型阶段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 4 ,回答23~24题。

2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东北地区—水力资源 B.东部地区—气候资源C.中部地区—矿产资源 D.西部地区—水资源24.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从东北、西部向中部B.从内陆向东部沿海C.从资源贫乏区向资源丰富区 D.从非季风区向季风区25.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环境状况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据此回答26—27题。

26.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基数大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27.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A.实施西部大开发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下图分别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28-29题。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8.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29.“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的()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读全球女性生育率及使用现代避孕方法比例图(图4),回答30~31题。

30.图中甲地区最可能代表的国家是()A.韩国B.尼日利亚C.新西兰D.德国31.下列关于图中丁地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B.丁地区人口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比失衡C.丁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降低D.丁地区人口老龄化加重,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32~33题。

32.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A.中心商务区B.钢铁工业区C. 居民住宅区D.公园游览区33.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B.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D.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图6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

34.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35.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D.④处适宜规化建没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时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

读图完成36~36.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D.④ 37.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比较小的因素是()A.环境质量 B.交通通达度C.土地肥力 D.距市中心的远近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题。

38.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 B.乙 C.丙 D.丁读图,回答39~40题:39.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40.关于图中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口类工业可能为食品工业②△类工业污染最大③▲类工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④▲类工业布局愈来愈受原料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41.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______国。

老年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______国。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国人口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___(第一、二、三)产业的工作。

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材料三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2分)(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2分)(3)到1980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填“低”或“高”)的。

(2分)(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原是。

(2分)(5)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1分)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6)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图中的()(1分)43.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