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需求曲线:表示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说它向右下方倾斜。
2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供给量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说它向右上方倾斜。
4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5 需求弹性: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 供给弹性: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7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8 收入效应:有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9 生产函数: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10 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1 边际成本:短时间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2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1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13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4 自然垄断:行业内厂商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存在着规模经济,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15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6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8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当产量很高时,其平均成本依旧下降。
二填空题1 某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而某商品的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2 某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而某商品的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3 某商品的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动,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4 某商品的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均衡数量的【反】方向的变动。
5 对于富有需求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收入;对于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收入。
6 若两种商品是替代品,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若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7 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值,低档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
8 商品(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都使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9 商品(低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其替代效应使需求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且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10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而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作用。
11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呈现“ U 型。
1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 U”型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13 长期成本一般会【不大于】短期成本。
1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生产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15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每一个生产者都是价格的【制定】者。
16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7 竞争厂商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产品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18 当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停止营业;当价格小于【平均成本】时,厂商退出行业。
19 长期内,竞争厂商的利润等于【零】,而垄断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
20 与竞争厂商比较,垄断厂商的价格【较高】,产量【较低】。
21 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是有【差异】的同种产品。
22 斯威齐模型可以解释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现象。
22 在竞争性的劳动市场上,工资总会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23 劳动的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但也可能【相互弯曲】。
24 土地的供给曲线通常是【垂直】。
25 生产的外部性导致产品的生产【过多】或【不足】。
26 公共产品具有【排斥】性和【争夺】性。
27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8 引起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价格,【收入】,【偏好】。
29 引起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价格,【成本】,【技术】。
30 消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偏好】。
31 完全竞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是因为其价格与产量使得全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
32 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因【社会福利】而产生损失,也因【物品的多样性】而提高。
33 古诺模型的基本假定是【竞争对手的产量是不变的】34 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主要原因是【产权的不明确】。
三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A. 消费者收入增加B. 互补品价格上升C. 替代品价格上升D. 该商品的价格下降2.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A. 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B. 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C. 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D. 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3. 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A. 企业数量很少B. 进出该行业容易C .存在产品差别D. 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4. 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B)A. 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 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C. 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D. 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5.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A. 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B. 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C. 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D .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6.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递增BC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D7.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是(D)A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之点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C 离原点最近的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等成本线相切之点8. 需求定理表明(C)A 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B 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C 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D 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9. 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是(B)A 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B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C 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D 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10. 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B)A 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B 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C 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D 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11 经济利润等于收入减去(D)A 会计成本B 显成本C 隐成本D 机会成本12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是(D)A 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B 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C 边际成本自上而下穿越平均成本D 边际成本自下而上穿越平均成本13 与完全竞争比较,垄断竞争的效率(D)A 偏低B 偏高C 相等D 不确定14 寡头市场区别于垄断市场市场的主要特征是(D)A 厂商数量少B 产品可以无差别C 较高的进入壁垒D 厂商相互之间的影响。
15斯威齐模型是为了说明(C)的A 弯折的需求曲线B 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C 价格刚性D 竞争对手的反应16 下列哪一个因素不是引起工资变化的原因(C)A 产品价格B 技术进步C 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D 人口增加17 以下具有外部正收益的经济活动是(B)A 吸烟B 教育C 生产排污D 夜半高歌1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矫正外部性的政策(D)A 排污标准B 矫正税收C 排污许可证D 关闭企业19 以下属于公共品的是(D)A 公共牧地B 公园C 公路D 国防20 导致搭便车行为是由于公共品的以下属性(D)A 争夺性B 排斥性C 非争夺性D 非排斥性四判断题1 .随着时间的延长,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都会增大。
(T)2. 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有效的方法。
(T)3. 完全竞争企业的供应函数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
(T)4. 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
(F)5. 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F)6. 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F)7.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F)8.边际产量始终是递减的,而边际成本则始终是递增的。
(F)9.边际成本曲线最终一定会上升,并交平均成本曲线于最高点。
(F)10. 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了物品的消费,收入效应A)平均产量递减平均产量达到最小B 离原点最远的D 等产量线与也增加了该物品的消费。
(F)12 当价格下降时,几乎所有物品的需求都增加了,所以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T)13 长期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为零,因此,完全竞争在长期是不可能存在的。
(F)14 在短期,厂商的固定成本不影响其决策,因此,当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停止营业。
(F)15 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也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是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T)16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最优数量使得其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率(T)17 劳动的供给取决于人们在闲暇与其他消费之间的选择(T)18 由政府提供公共品,就可以完全解决其供给不足的问题。
(F)19 一旦公共品提供出来,就应该免费享用。
(T)20 公共品的非争夺性导致搭便车行为。
(F)五简答题1 用供求原理说明“价格管制”会导致商品短缺。
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假定对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在现有价格水平上达到平衡,政府却在这时设定了比现有价格更低的价格上限。
商品的供给量将会减少,但是商品的需求量却会上升。
结果供不应求,货架被抢购一空,导致商品短缺。
2 用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 。
答: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谷物即是粮食,是生活必须品,需求为刚性的生理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