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表: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参考分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20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中提到“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最终学会新知”。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直观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教学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每位同学准备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
用课件出示:
2、说说下面的物体各是什么形状.
3、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4、摸一摸课桌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说明: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数学中周长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出一道隐含周长知识的数学题。
(2)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南雄市永康路小学三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物体周长的含义;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
4、选出自己喜欢的解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拓展,发展思维
1、用课件出示练习题①、课 NhomakorabeaP47做一做
②、课本P49第3题
③、④题略
2、师巡视指导
3、师讲评小结
1、小组合作,拼一拼后进行计算。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案例名称
花边有多长(长方形的周长)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提供者
陈亮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的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是学生认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以小组交流、自主探索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他图形周长的基础。
用课件出示:
4、出示课本P47页“花边有多长”的教学情境图
①、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围成的花边是什么形状?
③、板书课题:花边有多长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师指名回答。
同桌交流。
学生仔细看图后,回答教师提问。
巩固以前所学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课件出示例题
15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0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15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2、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全课小结并布置作业
1、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课堂作业:课本P48——49第1、2、5、8题
1、谈谈自己的感想。
2、归纳出各种解法。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流程图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运用拓展,发展思维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2、引导学生发言,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3、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解法。
3、展示自已的解答方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 + 12 + 34 + 12 = 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34 ×2 + 12 ×2 = 92(分米)
全课小结并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评价表见附表)
八、帮助和总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归纳和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质疑、汇报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最终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