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学第十七章分子育种
LB
RB
E
Ti Plasmid
Vir 区
Con 区
Ori 区
T-DNA的结构与功 能∶
左边界 核心区 右边界
LLBB RRB
B
Vir 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 Vir区是一段长度为35KB操纵 子
• 包含六个基因: VirA、VirB 、 VirC 、 VirD 、 VirE 、 VirG。
植物遗传转化的载体系统
表型分析鉴定
鉴定步骤: 筛选鉴定(利用质粒上的选择标记) 报告基因鉴定(利用质粒上的报告基因)
2.2.1 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 载体介导的转化方法: 致癌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载体转化法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 DNA直接导入法: 化学法:PEG诱导的基因转化 电激法介导 显微注射
• 媒体介导法 脂质体介导 超声波介导 基因枪介导
致癌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载体转化法
含有Ti质粒的致癌农杆菌与一些植物的细 胞接触后,Ti质粒的一部分(T-DNA)可以 导入植物细胞,整和到植物基因组DNA随其 复制。根据这一特性可构建一系列Ti质粒载 体, 与含目的片段的DNA片段重组,导入 致癌农杆菌,再采用叶盘法、原生质体培养 法、细胞培养法,通过致癌农杆菌介导进入 植物细胞。
②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hlora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CAT)基因
③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Hpt)基因
④β – 葡萄糖酸苷酶 (β – Glucuronidase, GUS)基因
⑤荧光素酶(Luceferase, Luc)基因 ⑥抗除草剂(Basta, Bar)基因
电激法介导:
利用高压脉冲
+
作用,在原生质体
-
上形成可逆的瞬间
+
-
通道,从而促进外
+
-
源DNA的摄取。
+
-
+
-
+
-
+
-
2.2.2 转基因操作的受体系统
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 直接分化再生系统 •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 • 胚状体再生系统 • 生殖细胞再生系统
抗生素敏感实验: 抑制细菌生长 杀死非转化细胞
2.1 DNA重组技术 将外源DNA片段与载体分子连接,形
成重组DNA分子,再将重组子导入寄主细 胞内。这一技术体系称为DNA重组技术。
DNA 重 组 技 术
2.1.1 目的基因的分离(或合成)
➢ 常用的几种目的基因: ➢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NA连接酶(ligase) 末端修饰酶
• Ti质粒
根瘤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 共价闭合环状的DNA分子。
• Ti质粒的功能 为农杆菌提供附着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 参与寄主细胞合成激素的能力; 诱发植物产生冠瘿瘤; 赋予寄主分解冠瘿碱的能力; 决定寄主范围。
• Ti质粒的结构 T-DNA区 Vir 区 Con 区 Ori 区
T-DNA 区
PEG诱导的基因转化
聚乙二醇(PEG)、多聚鸟苷酸、磷 酸钙在高PH值条件下诱导原生质体扑获 DNA分子。
步骤: 共保温; 稀释PEG; 非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
优点: 转化顺利,对细胞伤害小; 避免嵌合体的生成; 易于选择; 便于进行理论研究; 受体广泛。
脂质体介导:
用化学物质将 DNA包裹成球体, 通过植物原生质体的 吞噬作用,把DNA 导入细胞。
一元载体(顺势载体) 双元载体(反式载体)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质粒的构建
目的基因
报告基因,选择标记基因
Ampr P
G1
T
LB
P
G2
T NOS
RB
Vir区
农杆菌导入方法
• 共培养法 • 叶盘转化法 • 整株感染法 • 原生质体共培养法
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操作:
基本原理 操作步骤 优点 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2.1.2 基因工程的载体系统
质粒载体 噬菌体载体 病毒载体
质粒图谱及质粒构建
启动子 外源基因 终止子 启动子 报告基因 终止子
目的片段
(标记基因) 选择标记
载体
植物基因工程的报告基因:
• 定义: • 特点:
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报告基因与目的基因嵌和表达 研究调控区
报告基因的种类:
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eomycine phosphotransferase – II, NPT II)基因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将外源 DNA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复制子(Replicon):具有一个复制起点 (ori) 的DNA分子称为一个复制子。 载体(Vector):能与外源DNA连接并实 现转化的复制子。 重组子(Recombinant):连接了外源 DNA分子的复制子。
操作步骤: 预培养 转基因操作 转基因植株筛选和培养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田间释放
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金属微粒 DNA沉淀辅助剂 DNA纯度和浓度 微弹速度 植物材料
基因枪法的优点: 无宿主限制; 靶受体类型广泛; 可控度高; 操作简便。
问题: 转化效率低; 嵌合体多; 稳定性差,瞬时表达; 外源基因沉默; 整合机理不详。
第十七章 分子育种
1. 分子育种的概念与程序
1.1 概念 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
过体外 DNA重组技术 和 DNA转移技术, 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物种在短时 间内趣于完善,以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技 术体系 ,亦即基因工程。
1.2 植物基因工程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20年来随着DNA重 组技术、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
1.3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重组子导入受体分子
重组的目的基因
①观赏性:开花、花色、花型、花径相关基因。 ②抗逆性:抗虫、抗旱、耐盐碱、抗寒相关基因 ③切花寿命 ④花期调控
2. 基本技术及原理
农杆菌敏感实验:
2.3 转化细胞的培养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 恢复生长 • 筛选培养 • 植株再生
2.4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遗传鉴定
直接鉴定DNA分子是否整 合到基因组上。 1)扩增目的片段; 2)杂交信号鉴定。 (Southern 杂交)
表达鉴定
利用报告基因 Northern 杂交 Western 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