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5.新的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
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13.中间类型,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天然异交率为 4~50% ,如棉花、高粱等。
14.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同花;②雌雄异长、异熟;③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花朵开放时间长,花瓣鲜艳,分泌密汁等。
15. 无性繁殖定义: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繁殖后代的方式。
16. 营养繁殖: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17. 营养繁殖的意义有:(1)有些中草药收种子非常困难或不结种子(2)另一些虽然结籽,但种子发芽困难或植株生长慢年限长或产量低(3)无性繁殖18. 营养繁殖的类别包括A.分株繁殖(1)鳞(球)茎繁殖(2)块茎(根)繁殖(3)根状茎繁殖(4)分根繁殖(5)珠芽繁殖B.压条繁殖(1)普通压条法(2)空中压条法C.扦插繁殖①根插法,②叶插法,③枝插法D.嫁接繁殖(1)枝接法 (2)芽接法19. 分株繁殖又叫分割繁殖,有分离和切割的含意。
分离是营养器官自然脱离母体而单独生长形成新的个体。
20.压条繁殖压条繁殖是将植物的枝条压入土中,生根后与母株分离,而形成新生个体的繁殖方法。
21. 扦插繁殖直接从母株割取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进行扦插,生根成活后就成为独立的新个体。
22. 嫁接繁殖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穗或接芽)接到另一株带有根系的植物(砧木)上,使它们愈合生长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个体。
23. 影响插条生根的外因素①因一是决定于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品种。
二是插条的年龄。
三是插条的贮藏物质,四是母株年龄②外因主要有水分、湿度、氧气、光照、土壤24.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25.无融合生殖种类有: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26. 异交率测定方法:1.根据花器构造等2.单株隔离3.遗传试验27. 测定天然异交率方法步骤:①选择显性标志性状的父本以及相应隐性性状的母本;②父母本间行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③收获母本植株种子,播种,统计后代性状。
28. 药用植物的授粉方式主要是根据天然异交率的高低来划分的:自然异交率在 4% 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药用植物;自然异交率在 50~100% 的是典型的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为4~50%29. 自交的遗传效应使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合;后代性状分离;后代生活力衰退30.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药用植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称为自交衰退31. 自花授粉药用植物群体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致性②稳定性③耐自交32. 异交的遗传效应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增强后代的生活力33. 杂种优势:异交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称之。
34. 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遗传特点:异质性;分离不定;自交显著退化35. 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从突变中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6. 理论亲本系数:即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 87% ,就是自交系品种。
37. 自交系品种包括:自花授粉药用植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38. 杂交种品种( hybrid cultivar )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 1 植株群体。
39. 群体品种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药用植物的杂交合成群体;多系品种40. 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形成的群体。
41. 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1)自交系品种: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主要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2)群体品种: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主要选择方法:混合选择法(3)杂交种品种: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主要育种方法:一代杂交育种主要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4)无性系品种: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主要育种方法:利用变异主要选择方法:株系比较和选择第三章育种目标和育种途径1.生物产量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的90%~95%,因此作物有机物质的生产和积累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
2.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
3.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 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1)高产品种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为生物产量打好基础;(2)生育中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以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并形成具有足够数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3)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不早衰,保证有充足的有机物质向产品器官运转。
5. 高产育种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即矮秆育种、理想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
6. 矮秆育种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减少倒伏、提高稳产性。
7. 理想株型育种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8.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9. 光合能力:C4植物:玉米、高粱、甘蔗,光合强度高,光呼吸低,选择光合能力强的基因型C3植物: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光合强度较低,光呼吸高30%,筛选CO2补偿点低的高光效品种。
10. 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11. 影响作物稳产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候(旱、涝、风、高温、低温冷害与冻害)土壤(盐碱、低磷、低钾、缺铁、亚铁毒、铝毒)生物(病虫害)第四章种质资源1. 种质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种质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2. 种质资源的类别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外地种质资源: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品种或材料野生植物资源: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3. 种质资源的工作容种质资源的搜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种质资源的利用4. 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保存:种质资源在原来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经迁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种质圃保存: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树木园、品种资源圃、种质资源圃等处保存。
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5. 种质资源的利用直接利用、间接利用、潜在利用第五章引种驯化和选择育种1. 引种驯化:有时简称为引种。
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2. 引种驯化的类型: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3. 引种驯化的意义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4.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P=G+E P:引种效果 G: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 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5.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生态历史分析法6. 主导生态因子温度: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有效积温和需冷量光照: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水分:植物生长所必需,可对温度条件进行修正。
土壤:pH与含盐量生物:菌根、授粉树、传粉昆虫。
7. 引种驯化的原则适地适药;改药适地;改地适药8. 引种目标:主要考虑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9. 引种的可行性分析: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分布区;气候相似性;主导因子;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10.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11.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品种的适应性;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人的主观能动性12. 选择育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