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Hale Waihona Puke 2012 年 第 35 期
浅析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郭晓颖 (东北大学日语系 辽宁 沈阳 110819)
【摘 要】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 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融合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东北方言深受当地各民族语言和周边的俄、日、韩等国语言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北方言中 遗留的日语词汇来论述日语与东北方言之间的渊源及其使用情况。
1 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时代背景
语言的接触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通常都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时代背 景的影响。 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日语词汇大量进入汉语的第一阶 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也都有其不同的时代 背景。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正是中国还沉浸在中央大国的 美梦之中固步自封时, 日本已通过明治维新成功转变为近代化国家。 一些中国有识之士急于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改变中国现状。 所以在 这一时期拼命地向日本学习,据研究表明中国的近代新词主要是从日 语词汇中得来,具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哲学、法律、医学等方面的词汇。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大门敞开了,这就为国人了解世界、学 习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日本的先进科技、动漫、时尚等都吸引着中 国人的眼球,于是大量日语词汇再次涌入中国。 现在青少年之间风靡 的流行语中就存在很多日语词汇。
生活上,在民间,大批日本移民与东北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在日常 生活中尤其是商业买卖的需要, 当时的东北人也模仿了日本人的日 语。
军事上,由于这一时期正好处于中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需要,很 多汉语中没有的军队、警察语言也流通起来。
此外,如果单纯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 化圈,语言的借用和融合也相对方便。
【关键词】语言接触;东北方言;日语词汇
0 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影响是最大的,日本原本是个 没有文字的国家,现在使用的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是在隋 唐时期从中国引进的。 很多词汇也是向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的。 但 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近代和当代,转变为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 习。与此同时,日语词汇开始反向大量流入汉语中来。在对汉语中外来 语的研究中,汉日之间的语言接触最为引人注目。 中国研究者余又孙 早在 1934 年 发 表 的 《日 文 之 康 德 哲 学 译 著 》、《西 周 之 生 涯 与 思 想 》、 1935 年发表的《日本学术名词沿革》等一系列论文中就论述了 日 语 词 汇流入汉语的情况。 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方面对日语词汇的研究一度 搁浅。 从 50 年代的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运动开始,日语外来词的研 究又被提起。 1958 年 2 月出版的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现代汉语外来 词研究》 用了相当篇幅讨论了来自日语的外来词。 同时,《中国语文》 1958 年 2 月号也刊登了王立达题为《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 的 词 汇 》 一文。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研究氛围也逐渐自 由起来,对汉语中日语词汇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几年比较有代 表 性 的 有 :2009 年 出 版 的 刘 凡 夫 、樊 慧 颖 的 著 作 《以 汉 字 为 媒 介 的 新 词传播— ——近代中日间词汇交流的研究》,2010 年 出 版 的 沈 国 威 的 著 作 《近 代 中 日 词 汇 交 流 研 究 :汉 字 新 词 的 创 制 、容 受 与 共 享 》,2008 年 廖正刚、孟 瑾 的 论 文 《东 北 文 化 的 肌 肤— ——从 历 史 及 认 知 角 度 看 东 北 方言》,2011 年季庆芝的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反输入》等 。 从 这 些 研究之中,笔者发现学者们对于日语词汇流入汉语这一现象,主要围 绕在近代与当代,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 而 对于在中日战争前后大量流入到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的现象却鲜少有人提及。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能够对这一时期 日语词汇的流入有所了解。
3 东北方言中日语词汇的意义与使用
通过对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分析考察,发现由于各方面因素 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日语词汇在借用方法上既有直接借用汉字文字的 词,又有直接音译假名的词。
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东北方言主要是在中日战争前后即 1905 年至 1945 年期间。 1905 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日本从 俄国手中夺得辽东半岛租借权等一系列权益,由此开始了在中国东北 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在殖民统治期间,特别是在伪满洲国成 立之后,大批的日本移民迁移到中国东北。 一方面日本人在各层次机 关担任实质领导人。 学校里日本人教师也达到了 40%以上。 另一方面 普通的日本移民则与当地的东北人民一起进行着生产生活活动。 因此 无论在政界、商界、民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交流成了当务之急。 所以 这一时期的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既有使用在公文书报等出版物中 的书面语,又有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2 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原因
语言的接触,是由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 争征服等引起。 日语词汇能够大量的进入东北方言,具体可以从三个
角度来分析。 政治上,日本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开始,为了“皇民化”得以顺利
实现,日本政府提出要从文化领域影响中国人。 在文化领域中,国语最 具有日本精神,所以对东北人大肆进行日语教育。 在日语教育政策中, 日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和汉语一样成为东北地区 的国语。 甚至日方规定当时的高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职业高中或者 高中)学生毕业时候日语必须要过三级翻译级别,否则不允许毕业。 即 使这样 ,当 时 的 教 育 并 满 足 不 了 当 时 的 实 际 需 要 ,所 以 1940 年 前 后 , 日本方面提出将同文同种的日本汉字使用到公文的里面。 1944 年,又 制定了“满洲假名”政策。 这样,不仅在教科书、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 物中使用日语,而且专有名词和日常会话中也慢慢渗入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