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田间检验与种子纯度的种植鉴定

第七章 田间检验与种子纯度的种植鉴定

第七章田间检验与种子纯度的种植鉴定(本章属田间检验员专业技术知识)本章讲4节:§1.品种特征特性§2.田间检验§3.田间小区种植鉴定§4.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第一节田间检验及种子纯度种植鉴定依据的性状(品种特征特性)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首先应了解被鉴定品种的特征、特性,来鉴别本品种和异品种。

品种性状可分为主要性状、次要性状、特殊性状和易变性状4类。

主要性状:指品种所固有的不易变化的明显性状,如小麦的穗形、芒长等。

次要性状(细微性状):指细小、不易观察但稳定的性状。

如小麦护颖的形状、颖嘴。

特殊性状:指某些品种所特有的性状。

如水稻中的紫米(有籼粳之分)、香稻(气味)等。

易变性状:指容易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状.如生育期(与积温有关:郑单958 95~120d)、分蘖多少(与种植早晚有关)。

鉴定时应抓住品种的主要性状和特殊性状,必要时考虑次要性状和易变性状。

鉴定品种的具体性状都是依据器官的大小、颜色、形状等鉴定。

下面讲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一、小麦(同p100)(一).植株性状1.芽鞘色:绿色和紫色(区分品种纯度明显的性状)2.幼苗生长习性:匍匐;直立;半匍匐(冬麦越冬前观察)3.幼苗颜色:淡绿、绿色、深绿色(分蘖盛期观察)4.柱高:61~80cm为矮;81~100cm为中等;101~120cm为高秆。

5.株型:抽穗后根据主茎与分蘖的松散程度分为三类:紧凑: 主茎与分蘖垂直夹角<15℃松散:主茎与分蘖垂直夹角>30℃。

介于二者之间为中等。

(二).穗部性状(1)穗长(cm不含芒):6.1~8.0为短;8.1~10.0为中等;10.1~12.0为长.(2)穗形:纺锤形(两头尖,中间稍大);棍棒形(上大、下小);圆锥形(下大、上小);长方形(上中下基本一致);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端稍小)。

(3)芒:稃尖完全不延长为无芒。

有直芒或曲芒为有芒。

(4)芒长:长芒>40mm,短芒<40mm.(5)穗粒数:<25为少;26~35为中;36~45为多;>45为特多。

二.玉米 p103(一)植株性状1、第1叶鞘颜色:展开2叶前,观察第一叶叶鞘颜色:绿色、紫色。

2、第1叶尖端形状:在幼苗期观测第1叶尖端形状。

分为:尖、圆、匙形3、叶片边缘颜色:观测第4展开叶。

分为绿、紫红、紫。

如108绿,178紫。

4、叶型:披针型(细)、宽短、细长。

5、叶鞘色:分为绿、紫色。

6、株高:矮、中、高7、穗位高:地面至第1果穗着生节的高度(cm)。

太高不抗倒。

8、株型:紧凑型(穗位上下)、半紧凑型(穗位上)、平展型。

(二)穗部性状1、花药(新鲜花药)颜色:分为黄色、紫色。

2、花丝颜色:分为绿色、浅紫色、紫色。

(种子色深;颜色则深)3、苞叶长度:用手指横在果穗顶端:果穗明显露出苞叶为极短(大穗型:易发生虫害);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超出果穗1个手指内为短;超出2个手指为中;超出3个手指为长。

4、果穗籽粒行数(为偶数):10、12行为少;14、16行为中;18、20行为多;22以上为极多。

三.棉花(一)、植株性状1.株形:塔形、筒形、丛矮形。

2.果枝类型:有限果枝、无限果枝。

4.叶形:正常叶、鸡脚叶。

(二)、花的性状花冠:花辩大小、花瓣颜色、花瓣基部有无斑点。

(三)、棉铃性状铃形:卵圆形、圆形、圆锥形、尖长形。

(四)、棉籽性状:棉籽大小、形状、颜色。

纤维平均长度和整齐度等。

花生图错了(p107):四.大白菜 p109(一)叶部性状1、叶色:深绿、绿、浅绿、黄绿等色。

2、叶柄色:绿、浅绿、绿白、白。

3、叶缘:有无缺刻及缺刻深浅,是否波状。

4、叶形:倒卵圆、椭圆形、圆形。

5、叶面:茸毛多、中、少(二)叶球性状 p1091.叶球形状:圆形、卵圆形、平头形、锥形、圆筒形。

2.叶球包合类型:叠抱、合抱。

3.球心颜色:浅绿、黄绿(87-114)、浅黄、白。

第二节田问检验一.概述(一)田间检验的概念:田间检验(field inspection)是指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在田间对品种真实性进行验证,对品种纯度进行评估,同时对作物的生长状况、异作物、杂草进行调查等。

田间检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以下概念:质量性状:由一对或小数几对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表现为非连续分布。

质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有显性、隐性区别。

如玉米籽粒颜色、豌豆的花色。

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表现为连续分布,可以用数量单位表示的性状(株高、穗重)。

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田间检验过程中,应以质量性状为主,结合使用数量性状。

(二)田间检验的作用一是检查制种田隔离情况,防止因外来花粉污染而造成的纯度降低。

二是检查种子生产技术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去杂、去雄情况。

严格去杂,防止变异株及杂株对生产种子纯度的影响。

严格去雄,防止自交粒的产生。

三是检查田间生长情况,特别是花期相遇情况。

通过田间检验,及时提出花期调整的措施,防止花期不育造成的产量降低。

同时及时除去杂草和异作物。

四是检查品种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判断种子是否符合种子质量要求,报废不合格的种子田,防止低纯度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为了做好田间检验工作,检验员必须熟悉被检品种的特征特性,掌握田间检验的时期和方法。

二、田间检验的时期种子田在生长季节可以检查多次,但至少应在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检查一次。

1.常规种至少在成熟期检验一次(小麦、大豆:因是自交作物);2.杂交作物花期必须检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等);3.蔬菜作物在商品器官成熟期必须增加一次检验。

如叶菜类在叶球成熟期(大白菜);果菜类在果实成熟期;根茎类在直根、根茎、块茎、鳞茎成熟期。

具体时期与要求见表7—1,表7—2。

应知道主要农作物的检验时期。

三、种子田生产质量要求读本p263~266种子田不存在检疫性病虫害,是我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此外还要求前作、隔离条件、田间杂株率和散粉株率符合一定的要求。

(一)前作就种子田的安全生产而言,要求前作不存在花粉的污染。

前作的污染通常表现为下列3种情况:1、同种的其他品种污染:小麦一般不能影响下茬;玉米影响大。

2、其他类似植物种的污染:前茬种春大麦,这茬种小麦,很可能受到前茬再生大麦的污染。

3、杂草种子的严重污染种子生产者应提供前作档案,证实稻麦棉,玉米大豆种子田不存在自生植株;油菜、大白菜前作若为十字花科植物,至少间隔2年。

西瓜要求种子田前作不应有自生植株,不允许重茬栽培。

(二)隔离条件隔离条件是指与周围附近的田块有足够的距离。

有关隔离条件,存在2种情况:(1)与其他品种的花粉的隔离。

(2)防止机械收获混杂的隔离(至小隔离2m)。

1、玉米(1)玉米自交系要求空间隔离500m;杂交制种田要求300m;GB/T17315-1998《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EU)和美国采用隔离条件都统一为200m(理解:国外面积大,国内面积少)。

(3)2000年英国农业部对玉米隔离条件进行要求2、小麦:小麦原种隔离条件25m;大田用种要求有2m的防止机械混杂的隔离条件。

3、生产棉花种子要求空间隔离25m(自己认为太近)。

4、生产大豆种子要求2m(防止机械混杂).5、西瓜实行人工套袋授粉杂交制种,不需隔离。

6、我国的生产习惯,生产油菜种子空间隔离800m.根据OECD种子认证方案,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sus)生产原种的隔离条件为200m;而认证种子为100m.(三)田间杂株率和散粉株率主要农作物的田间杂株率和散粉株率见表7-41、重点为玉米:玉米自交系原种田间杂株率≯2/万(0.02%;1亩1棵:1/5000)玉米自交系大田用种杂株率≯5/千(0.5%;1亩25棵:25/5000)玉米杂交制种父母本田间杂株率≯2/千(0.2%;1亩10棵:10/5000)制种田:任何一次花期检查散粉株率≯0.5%三次花期检查累计≯1.0%。

2、小麦:原种:杂株率≯0.1%(即纯度99.9%)。

大田用种:杂株率≯1%(即纯度99.0%)。

3、棉花:原种:杂株率≯1%(即纯度99.0%)。

大田用种:杂株率≯5%(即纯度95.0%)。

四、田间检验程序田间检验分取样、检验、结果计算与报告3大步骤(一)、了解情况田间检验员必须掌握检验品种的特征、特性;同时需了解:种子田面积、种子来源、种子世代、隔离情况、栽培管理等情况。

1.品种真实性检查:OECD提出:为进一步核实品种的真实性,有必要核查标签,生产者应保留种子批的两个标签,一个在田间,一个自留。

杂交种必须保留其父母本的种子标签备查。

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实地检查不少于100株。

2.隔离情况的检查:检验员应绕种子田步行一圈,检查隔离情况。

对于昆虫或风传粉杂交的作物,应检查隔离距离,若达不到要求,应淘汰达不到隔离条件的部分田块。

3.种子田的生长状况对于严重倒伏、杂草危害引起生长不良的种子田,不能用于品种纯度评价,而应该被淘汰。

(二)取样1.划分检验区同一品种、同—来源、同一繁殖世代、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相同而又连在一起的地快可划分为一个检验区。

—个检验区的最大面积为33.3公顷(500亩)。

(注意:种子批有规定数量)2.设点(样区的频率)田间检验员应制定详细的取样方案,方案应考虑样区的大小(面积)、样区的点数(频率)和样区的分布。

一般来说,总样本大小(面积和点数)应与种子田作物生长类别(原种、大田用种)联系起来,并符合4N原则。

如果规定的杂株标准为1/N,样本大小至少应为4N。

如杂株率最低标准为0.1%(1/1000)(原种99.9%),4N=4000株大田用种(99.0%)杂株1%, 4N=400株84GB:设点的数量主要根据作物种类、田块面积而定(表7—5),同时考虑田间纯度高低,纯度高地快的应增加取样点数。

表7-5 各种作物取样点和株(穗)数《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学习读本》p267种子田样区计数最低频率(点数),取样点数比84GB多。

如100亩:84GB 8个点;读本16个点,且比较具体。

3.样区大小84GB:小株禾谷类(稻麦类):每点最低500株大株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等):每点最低200株.学习读本:(1)>10公顷(150亩)的禾谷类常规种子田1m×20m(面积20m2) 与播种方向成直角的样区。

(2)面积较小的常规种子田:每样区至少含500穗(株)(同84GB). (3)杂交制种田:玉米为行内100株或相邻两行各50株(比84GB减一半)水稻每样区500株(同84GB)。

父母本视为不同的“田块”,父母本分别检查和计数。

4.样区分布取样点数确定后,将取样点均匀分布在田块上。

取样点的分布方式与田块形状和大小有关。

常用的取样方式有(图7—l0):p122-123①梅花形取样:适于较小的方形田块,在田块四角及中心共设5个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