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飞机试车左部发动机受损事件的案例分析
飞机试车左部发动机受损事件的案例分析
高效
尊贵
专享
三、事件分析: 机务A、D、E尝试再次起动右侧发动机,机务D发现右发进气道叶片未旋转 (正常情况下叶片应旋转),随即手势通知机上试车人员停止起动发动机 。在 此次试车过程中,未有人提醒注意油门杆处“禁止操作”内容。 在机务D起动右发过程中已经出现问题,在没有调查清楚问题情况下,让机 务B在17点25分再次试车,观察员仍然没有提醒注意油门杆处“禁止操作”内容。 机务B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在执行此次试车过程中被需要负责其他飞机的 过站和工作调配,工作中容易出现因工作紧张导致疏忽大意的情况。 试车工作与飞机过站放行工作交叉进行,造成工作干涉,机务没有注意红色 标牌提示,是引发本次地面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
高效
尊贵
专享
二、事情经过: 随后放行人员A离开B-8086,前往另外一架飞机执行过站任务。机务A、D、 E尝试再次起动右侧发动机,机务D发现右发进气道叶片未旋转(正常情况下叶 片应旋转),随即手势通知机上试车人员停止起动发动机 。 17点25分左右,机务B到达试车位。机务A、D、E在为其讲解故障现象后,机 务B操作冷转右发检查发动机工作正常。先后启动左发、右发观察参数正常。在 慢车运转过后,机务B推左发至最大巡航位,未见客舱有烟雾出现,而后约1分钟 出现 L ENG ANTI/ICE琥珀色CAS信息,检查发现防冰跳开关跳出,无法复位,操 作左发停车。地面观察员(机务D)在发动机转速下降过程中听见左发有“砰砰” 的声响,同时发现左发蒙皮靠近防冰活门的区域被高温引气吹开。
高效
尊贵
专享
六、总结 1、维修人员在维修人员调配混乱、维修任务紧张、时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 要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忙中出错”。 2、严格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编辑试车检查单,从流程和标准上堵住潜在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 3、严格手册、规章、程序要求,杜绝跳跃步骤,避免忽略细节,防止因执行不 到位导致不正常事件的发生。 4、执行重要操作步骤前,应清楚此步骤可能产生的影响,在确认其影响不会导 致不安全事件发生前,方可执行此步骤,对其影响不能确认前,不能主观臆 断,应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确认。
高效
尊贵
专享
四、事件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生产准备不足、技术标准缺失、生产组织不力、人员缺乏沟通 导致的航空维修事件! 针对该事件,民航华北管理局专门下发了事件通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民航华北局调查确认这是一起公司生产组织不力,程序标准缺失,管理人员 和相关工作人员漠视有关规定,在未明确发动机故障的情况下进行维修排故工作 导致飞机受损的事件。
高效
尊贵
专享
六、总结
5、加强沟通与确认,飞机维修人员之间,维修与管理人员等应建立起高效、准 确、及时的沟通机制,防止由于自身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发生不正常事件。 6、明确各成员分工,在飞机出现故障时应当成立小组管理,指派总负责人沟通 协调,防止出现分工不清造成工作干涉情况的发生。
关于金鹿公务机B-8086/G200飞机试车 左部发动机受损事件的案例分析
维修工程部技术服务中心 2010年11月25日
高效
尊贵
专享
一、事件简述: 2010年9月19日,B-8086飞机右发滑油泄露排故人员按照《维修工作指 令(MAO)》要求,对被发动机滑油污染的空调系统进行试车检查。由于左 发未安装压力调节关断活门(PRSOV),导致飞机试车过程中左发风扇叶片 周边耐磨层被烧蚀,发动机下包皮损坏。
高效
尊贵
专享
4、人——人: 人员沟通不足、缺少监督、缺少组织协调。 在两次的试车交接过程中,虽然机务A和D分别对机务B进行了故障说明,但 是双方没有细致地对故障现象和潜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最终导致发动机损伤。 措施:加强交接管理机制建设,对于各种工作情况和现象必须细致说明,防止由 于沟通问题导致事件发生。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对飞机维修人员进行安全 程序和工作程序的培训,通过此次事件的教训加强机务工作程序意识。
高效
尊贵
专享
SHEL 模型中各要素的不匹配情况: 人——软件: 没有可依据的参考资料、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人——硬件:没有足够的警告提示、没有任何测试工具、设备维护性设计差、飞 机故障可监控性差。 人——环境: 恶劣的工作环境、狭小的工作空间、过大的噪音。 人——人: 人员沟通不足、缺少监督、缺少组织协调。
高效
尊贵
专享
2、人——硬件: 没有足够的警告提示、没有任何测试工具、不适当的设备设计、 飞机故障监控差。 根据《民用航空维修-地面安全》(行标MH/T3011.13-2006)第13部分: “红色警告标记的使用”规定: 4 红色警告标牌的使用规则 4.1 航空器维修过程中, 在下列情况时应使用3.1和3.2规定的红色警告标 记,并且必要时在标牌上作简要文字说明: --航空器的操纵面不能使用或没有连接好; --安装或连接软管、管路、钢索、拉杆、导线等工作中断; --缺件; 。。。。。。 4.4 红色警告标记应放置在航空器各部位明显易见的位置,通常挂在驾驶 杆、操纵杆,手柄上,也可直接固定在有关的堵头(盖)、销子等上。 必要时,在相应的部件、零件上同时挂一个红色警告标记。当航空器 部件安装不完整、缺件时,红色警告标记应固定在其安装区域。当航 空器恢复正常或完成维修工作后,应及时取下红色警告标记。
高效
尊贵
专享
2、人——硬件:没有足够的警告提示、没有任何测试工具、不适当的设备设计、 飞机故障监控差。 经调查发现此次飞机故障没有任何提示信息或者警告,飞机试车人员在两次 试车过程中所观察的发动机参数情况正常,无法在驾驶舱和地面观察到异常而现 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高效
尊贵
高效
尊贵
专享
2、人——硬件: 没有足够的警告提示、没有任何测试工具、不适当的设 备设计、飞机故障监控差。
结论:对于不同的维修工作,所挂的红色警告标记位置相同,致使试车员仅凭自 己判断禁止操作内容是否影响试车,易使试车员疏忽警告标志内容。 同时,工程部未对“禁止操作”挂签制定管理规定,对于维修人员在工作 中遇到“禁止操作”挂签提示时,未有明确的技术沟通与支持渠道,仅凭 维修人员判断,极易导致维修人员在不全面了解飞机状态的情况下从事维 修,造成飞机损坏。 措施:必须加强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挂签管理程序执行,梳理航空器维 修未完成工作时悬挂红色警告标志工作内容,进一步规范、细化警告标牌 悬挂位置。避免由于机务没有全面了解飞机状态的情况下从事维修。
高效
尊贵
专享
二、事情经过:
9月19日早11点16分,工程部MCC通知机务A为B-8086飞机安装空调氧 发生器,根据湾流200维修手册21-11-05的有关要求,需试车检查。 MCC询问当日带班机务人员B,MCC确认当日白天试车可由机务B协助,夜间试 车可由放行人员C协助。 当日15点35分左右,机务B来到试车位,机务A为机务B讲解确认和排查客舱 冒烟故障,按照手册要求需试慢车10分钟后试大车20分。 当日15点47分,两名试车人员(机务A和机务B)开始试车工作,驾驶舱就座 后均注意到驾驶舱油门杆位置上的“禁止操作”红色警告标牌,机务A口头说道 “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可以试车了”。随后机务B,根据《快速检查单》先后启 动右发、左发,观察参数正常。在右发慢车状态10分钟后,机务B将右发油门前 推至大车位。约半分钟后试车人员开始闻到有油烟味并看到烟雾,由于烟雾和气 味越来越大,放行人员B随即操作双发停车。
4、人——人: 人员沟通不足、缺少监督、缺少组织协调。 在工作任务前必须召开生产准备会,详细讨论生产任务、人员资源调配、参 考资料、工具设备准备等工作;但是在执行本次排故工作前,没有进行详细的生 产准备,随意性地进行生产工作调配。导致试车人员的工作在试车的同时必须兼 顾其他飞机过站工作,交叉进行,造成工作交叉干涉。 措施:加强生产准备会的管理,合理细致地布置工作;在进行生产工作前必须合 理、细致地做好工作分工。
高效
尊贵
专享
四、事件结论: 针对该事件,民航华北管理局提出以下安全建议: 1、公司应该进一步完善机务人员排班、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确保维修工作 顺利实施。 2、公司应梳理航空器维修时,红色警告标志使用制度,进一步规范、细化 警告标牌悬挂位置。 3、公司应建立飞机状态信息沟通渠道和相应沟通程序,给予维修人员技术 支持。 4、公司应按照发动机地面试车要求,立即制订(发动机试车检查单)。 5、公司应严格按照发动机地面试车时人员资质要求组织试车工作。
高效
尊贵
专享
1、人——软件: 没有可依据的参考资料、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维修工程部《维修工程管理手册》5.19章节“发动机地面试车”规定: 5.19.4试车程序 5.19.4.1试车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灭火瓶(设备)到位,由警戒员手持; 2)按该机型试车检查单和维护手册的要求完成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结论:经调查并向动力装置工程师了解,目前工程部未有“试车检查单”,试车 人员在整个试车过程中,使用《湾流200快速检查单》作为启动发动机检 查单。与上面第2)条款要求内容不符。 措施:组织人员进行发动机试车单的编写工作。
高效
尊贵
专享
二、事情经过:
经现场机务测量,耐磨层损伤长度约41cm,最宽损伤处约为7cm。下包皮 损伤(外部测量)约为21cm,宽约为12.5cm。
高效
尊贵
专享
三、事件分析: 机务B在15点40分第一次试车时,未认真查看左发油门杆的“禁止操作”标 签,即启动右发、左发。由于左发一直处于慢车状态,发动机未能表现出受损 征兆,故试车人员、地面观察员未曾关注到左发受损。试车过程中,未有人提出 注意油门杆处“禁止操作”内容。
高效
尊贵
专享
五、事件分析 SHEL模型,以及人处于模型中心的地位: SHEL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模型,它的名字是由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第一个字母构成。 S—软件,维修程序,维修手册,检查单等。 H—硬件,工具,测试设备。飞机结构,驾驶舱设计,操纵系统和使用特性等。 E—环境。机库条件和航线条件等环境以及工作流程,管理构架等。 L—人。处于模型中的人,包括维修人员、主管、计划员、经理等。 说明:SHEL模型用简化的方法表示复杂系统,具体形象地表现人为因素研究的范 围、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SHEL模型中,各要素之间需要非 常匹配,一处不匹配就意味着一个人为差错。而人是这个模式的中心,是系 统中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