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
直系同源物 vs. 旁系同源物
paralogs
orthologs
Orthologs & Paralogs
(直系同源与旁系同源)
Speciation events
Worm Fly
Orthologs
Gene duplication events
Human 1 Human 2 Yeast 1 Yeast 2
• 旁系同源的功能变异可能是横向加倍后的 重排变异或进化上获得了另一功能。
同源物种类
Ortholog (直系同源物):两个基因通过物种形成 的事件而产生,或源于不同物种的最近的共同祖 先的两个基因,或者两个物种中的同一基因,一 般具有相同的功能。
Paralog (旁系同源物):两个基因在同一物种中, 通过至少一次基因复制的事件而产生。常常具有 不同功能。
两种同源物:即垂直方向的(orthology)与
水平 方向的(paralogy)。
直系同源(orthology)是比较基因组学中最重要的定义。 直系同源的定义是:
(1)在进化上起源于一个始祖基因并垂直传递(vertical descent)的同源基因;
(2)分布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种的基因组; (3)功能高度保守乃至于近乎相同,甚至于其在近缘物
Paralogs Paralogs
• 直系与旁系的共性是同源,都源于各自的 始祖基因。
• 其区别在于:在进化起源上,直系同源是 强调在不同基因组中的垂直传递,旁系同 源则是在同一基因组中的横向加倍;
• 在功能上,直系同源要求功能高度相似, 而旁系同源在定义上对功能上没有严格要 求,可能相似,但也可能并不相似(尽管结 构上具一定程度的相似),甚至于没有功能 (如基因家族中的假基因)。
Xenolog (异系同源物):由某一个基因水平转移 事件而得到的同源序列。水平转移的基因功能主 要根据在前后宿主中变化而确定,然而功能却常 常相似。
异源基因或水平转移基因
xenologous or horizontally transferred genes
序列同源性模型中的进化假设
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同源性与相似性
相似性 (Similarity)
➢序列比对过程中用来描述检测序列和目标序列 之间相似DNA碱基或氨基酸残基序列所占比例;
➢定量描述;
同源性 (Homology)
➢两个基因或蛋白质序列具有共同祖先的结论; ➢定性判断;
相似不一定同源,同源不一定相似。 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超过30%,很可能同源。
研究生物进化历史的途径
1. 最确凿证据是:生物化石!—— 零散、 不完整
2.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等:确 定大致的进化框架 —— 细节存很多的争议
分子进化
1964年,Linus Pauling提出分子进化理论; 从物种的一些分子特性出发,从而了解物种
之间的生物系统发生的关系。 发生在分子层面的进化过程:DNA, RNA和
生命三界:
细菌(Eubacteria) 古细菌(Archaebacteria) 真核(Eukaryotes)
基于16S/18S核糖体RNA序列比对得到的古细菌系S rRNA
Out of Africa
53个人的线粒体基因组(16,587bp)
人类迁移的路线
(3)A编码的蛋白与A‘编码的蛋白要从头到尾都能并排 比较,即含有相似以至于相同的模序(motif)
旁系同源 (paralogy)基因是指同一基因组(或同
系物种的基因组)中,由于始祖基因的加倍而横向 (horizontal)产生的几个同源基因。
即两个基因在同一物种中,通过至少一次基因复 制的事件而产生。常常具有不同功能。
蛋白质分子 基本假设: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中含有生物
进化历史的全部信息。
分子进化的模式
DNA突变的模式:替代,插入,缺失,倒位; 核苷酸替代:转换 (Transition) & 颠换
(Transversion) 基因复制:多基因家族的产生以及伪基因的
产生
➢A. 单个基因复制 – 重组或者逆转录 ➢B. 染色体片断复制 ➢C. 基因组复制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关于分子进化简介 密码子偏好及分析 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演变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软件介绍
Tree of Life
第一节 关于分子进化简介
物种分类及关系:从物种的一些分子特性出发, 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而了解物种之间的生物系统 发生的关系 —— tree of life
大分子功能与结构的分析:同一家族的大分子, 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及生化功能,通过序列同源 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相关分析;功能 预测
进化速率分析:例如,HIV的高突变性;哪些位 点易发生突变?
重建所有生物的进化历史 并以系统树的形式加以描述
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
➢进化:变异的遗传 ➢自然选择:解释为何演变发生的机制
种群中个体变异的遗传学基础: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豌豆实验:杂交的表现特征是基因表达 的结果,而不是基因杂交遗传
中性进化论:并非所有种群中保留下来的突 变都由自然选择所形成;大多数突变是中性 或接近中性,不妨碍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DNA突变的模式
替代
插入
缺失
倒位
核苷酸替代:转换 & 颠换
转换:嘌呤被嘌呤 替代,或者嘧啶被 嘧啶替代
颠换:嘌呤被嘧啶 替代,或者嘧啶被 嘌呤替代
基因复制:单个基因复制
重组 逆转录
基因复制:基因组复制
酿酒酵母
克鲁雄酵母
研究结果:克鲁 雄酵母中的同源 基因数量与酿酒 酵母相比为1:2
分子进化研究的目的
种可以相互替换; (4)结构相似; (5)组织特异性与亚细胞分布相似。
鉴定直系同源的实际操作标准(practical criteria)为:
如基因组Ⅰ中的A基因与基因组Ⅱ中的A‘基因被认 是直系同源,则要求:
(1)A‘的产物比任何在基因组Ⅱ中所发现的其它基因产 物都更相似于A产物;
(2)A‘与A的相似程度比在任何一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基 因组中的任一基因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