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测试学习心得】

【软件测试学习心得】

【软件测试学习心得】第一篇:软件测试课学习心得软件测试课学习心得09301028 张如这个学期我学习了软件测试这门专业课程,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也对这门课程建立基本的了解和理解。

软件测试这门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已经在软件领域占据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当一个软件从雏形到真正的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计算机软件能一步到位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就有了软件测试,其目的是: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

下面我简单的写一下这个学期对课程的总结和收获。

我认为,在整个庞大的软件工程中,不管是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甚至是最后的debug,都会产生引入不管的机会,这就要求作为一个软件测试师要掌握丰富的软件工程原理和知识。

测试的工作将会存在于整个项目周期,即在项目开始时需要各种分析调研时就开始了。

尤其是在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时就有对文档的测试需求,甚至主导整个项目的走向。

软件测试对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反应要求很高,是否有严密的思维和逆向思维也非常重要。

做测试还要考虑到所有出错的可能性,有时候还要用一些非常规的的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还很注重软件性能问题,也就是要保证软件运行得很好;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同样重要。

对于测试员来讲,会比开发人员更加重视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可能会为客户的需求角度考虑到更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测试人员有权利决定产品是否可以发布。

然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期,我们又不得不懂得,软件测试人员不是万能的,测试人员在面对一个设计烂编码烂的软件时,也是无法不低头的,再怎么测试它也变不成优秀的软件。

通过课上的理论因为课下的实践和后半学期又因为身体力行于qq群论坛里使我对测试方法和设计分析有了大致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收印象深刻的有一下几点。

1、最基本的测试的分类: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从测试是否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算法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2、然后就是,白盒测试中的逻辑驱动测试的覆盖率测试。

3、还有就是对于划分等价类和边界值法这一块,让我从模糊到明朗。

4、在初次写测试用例的时候,感觉真是纠结,用例写的很死板,看似简单的一个填表工作,要写好真是不简单。

一开始写的比较不自然,有些生搬硬套,而且还很慢。

在后来负责了对论坛新鲜事版块的测试之后,明白了测试用例其实就是指导怎么去执行测试,而且书写设计测试用例也要以熟悉软件的业务为前提,才能更好的去测试。

另外就是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纠正了几点误区:1. 有位大师曾说过:“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从来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从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由此我自认为测试就是为了找到bug,然而一个学期的测试学习经验告诉我这是错误的,如果只是为了找到bug,那么bug会成天缠着你。

2.在大家协力测试论坛的时期内,我曾认为这种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真的很乏味,可是在这乏味中真心发生挺多有意思的bug,意想不到的bug,所以我认为只要掌握了方法,在重复中寻到到创新的小惊喜,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特点。

作为测试新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能独立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精通一种测试工具,理解一种bug管理软件是新手晋级老手的必备素质。

任重而道远?!在最后,我不得不提的就是细心和耐心了。

这是我认为这个学期测试课上收获最大的了,课程要求测试时必须细心和耐心,我在想,如果以后真的工作在测试一系列的岗位上,要学会坐得住,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bug斗争,分离、识别还有归类bug,是不是也能真的改变我粗心大意和三分钟热度的毛病。

最后感谢刘老师这学期的课程讲授,和实践中的指导和帮助。

测试路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软件测试学习纲要《软件测试》学习纲要一、2014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题型如下:1、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2、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3、论述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4、软件测试实践题:4题、共25分学习要点:1) 软件测试目的、原则、误区、对象、分类2) 软件缺陷3) 软件测试v模型4) 测试用例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步骤5) 黑盒、白盒测试6) 边界值、等价类测试用例设计7) 因果图法8) 场景法9) 逻辑覆盖测试分类、关系10) 环路复杂度11) 单元测试概念12) 单元测试的策略13) 集成测试概念14) 集成测试策略10个字15) 系统测试的概念16) 回归测试概念17) 验收测试概念、过程18) 动态测试与静态测试19) 系统性能参数20) 性能测试分类21) 测试计划、测试报告文档内容22)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23)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24) junit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及编程第三篇:软件测试学习基础学习软件测试需要什么基础1、自学能力又是与基础无关的,但自学能力是一个技术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学习并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

技术人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在工作中不要指望别人告诉你该学什么,该怎么学,甚至帮你解决问题,要对自己有个长期的规划,希望往哪方面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

当然知识是学不完的,工作中很可能遇到没学过的问题,因此遇到问题时要知道怎样去寻找解决方法,并自己思考如何解决。

2、编程基础至少要了解一门编程语言,c、vb、java都可以,注意是了解而不是精通。

了解的意思就是能看懂代码,如果能自己写简单的代码就更好了。

关键是了解编程的思想,不至于看到代码相关的内容就不知所措了。

只要能看懂一种编程语言,学会其他语言也就不是问题了。

其实绝大部分刚刚从事软件测试行业的人都是做功能黑盒测试,并不需要编程能力,但当工作了一段时间,想往更高层次发展时,就需要更全面的能力,编程能力就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想往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方面发展的话,那编程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了,因为使用测试工具就需要编程。

3、数据库基础与编程基础一样,会简单的sql语句,熟悉一种数据库的使用,sql server是首选,毕竟是微软的产品,简单易用。

现在的软件系统基本上没有不使用数据库的了,测试人员可能经常会到数据库中查询一些数据,如果能自己进行数据库的操作,那么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4、英语基础具备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

看到英语就害怕可不是一个软件测试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基本上所有的软件测试工具都是英文界面,很多好的知识文档也只有英文版的,有可能你测试的系统也是英文的,甚至在一些企业里,跟你沟通的开发人员也只会英语。

但也不要被吓着,英语其实多用用就熟悉了,再开个金山词霸,难不倒你的。

英语不需要多讲了,即使不从事软件测试工作会一门外语也是很有用的。

第四篇:软件测试的学习软件测试学习一、软件测试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二、软件测试阶段:执行人测试阶段测试方法开发人员—>1.单元测试(白盒测试)测试人员—>2.集成测试(黑盒+白盒测试)测试人员—>3.系统测试(黑盒多)第三方—>4.验收测试(黑盒多)验收测试包括:正式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三种。

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界面测试、安全测试、配置测试、兼容测试、回归测试等。

三、软件各种测试的定义:白盒测试: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也叫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 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逻辑驱动测试和基本路径测试。

? 白盒测试主要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1. 对程序模块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遍。

2. 多所有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至少测试一遍。

3. 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边界内执行循环体。

4. 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黑盒测试:也叫数据驱动测试,主要是基于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

? 黑盒测试的主要方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场景法、错误推测法※(测试用例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黑盒测试的主要方法)? 黑盒测试为了发现几类错误:1. 在接口上,输入是否正确接收,输出结果是否正确(集成测试)2. 功能是否有遗漏,是否正确(系统测试-功能)3. 性能是否能满足要求(系统测试-性能)4. 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系统测试-兼容)5. 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系统测试-安全)单元测试:对代码的运行测试(也叫白盒测试),用于判定某个特定条件(或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

模块与模块之间接口的测试。

? 集成测试的策略:1. 模块与模块连接时,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丢失。

2. 各个子模块组合起来,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

3. 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对另一个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4. 单个模块的误差积累起来,是否会放大,从而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5. 全局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

系统测试:是将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对最终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软件系统满足产品的需求并遵循系统设计。

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第三方验收测试回归测试:对系统的新版本执行上一版本的测试用例检验是否通过。

也可以说对于修改后新代码进行测试。

? 回归测试:作为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功能测试:也叫黑盒测试,利用黑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根据需求分析看系统是否能达到预期结果。

性能测试:也叫压力测试,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界面测试:测试界面是否美观,是否能让用户满意,操作功能是否合理。

安全测试:检查系统对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破译密码、保护机制)。

配置测试:搭环境时,进行的参数配置是否合理。

兼容测试:与其他软件或浏览器是否发生冲突。

四、测试活动的生命周期是什么(也可说成测试流程是什么)?是指从测试项目计划建立到bug提交的整个过程。

包括五个阶段:1、测试项目计划2、测试需求分析3、测试用例编写4、测试用例执行5、bug提交(总结:测试的集成测试阶段和系统测试阶段,两个阶段会运用“测试活动生命周期”来完成)例如:集成测试→上面的五个阶段(测试项目计划除外)系统测试→上面的五个阶段(测试项目计划除外)? 软件测试项目计划的目的、内容:(对应阶段1)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了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测试交流、风险分析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