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关于“三讲、四个意识、三比三争”的解析
一、关于“三讲”
“三讲”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讲学习,主要是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讲正气,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
二、关于“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一)政治意识。
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毛泽东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敢于大胆向不良现象做斗争。
2.树立和坚守共产党员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强调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核心品质。
1.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能聚力量,创造出一流成绩。
如果每个人都有责任意识,都在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我们整体力量就会强大的多,就会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
2.大局意识,全局意识。
每个人所承担的工作是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工作才有方向,有意义。
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是一种觉悟,有时候为了整体利益需要牺牲局部利益、个人利益。
我们要把个人的命运前途与学院的发展联系起来,为学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觉做好本职工作。
(三)创新意识。
在当今社会,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创新,也可说是思想观念的创新;二是实践创新,也就是工作的创新。
二者紧
密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都需要遵循正确的创新途径。
如果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和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
我们不能把创新仅仅看作一个工作方法、工作水平的问题,而必须看到这是一种必备的素质能力。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有时还要冒各种风险。
要对创新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持理解和宽容态度,允许探索与试验,允许失误和改正错误。
结合实际,应当做到:
1.对学院工作,用创新的观念去分析、探索,提合理的建议意见。
2.对本职工作要有创新精神。
(四)服务意识。
所谓服务意识就是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欲望和意识。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校的行政人员与政府的行政人员是不一样的,必须牢记自己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师生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是我们每一个教职员工必须树立的思想,也是高校管理的基本方针。
贯彻这一思想,在具体方法上很简单,那就是换位思考,或者叫做将心比心。
当师生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去思考。
如果我是这个老师、学生,我最希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这种心情,自然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师生解决问题。
只要我们心里想着群众,凡事从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及时了解反映群众呼声。
将服务的理念深深地贯彻到管理过程中去,我们就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拥护,这种管理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关于“三比三争”
1.比学习: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习活动,主动,自觉地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看谁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比工作:指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果。
3.比贡献:除了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外,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学院发展,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特别是在招生、创业、云计算、学生教育等方面,积极参与,并做出好的成绩,为学院发展做出了贡献。
4.学生党员要在勤奋学习上争当模范。
5.教师党员要在教书育人上争当优秀。
6.行政党员要在岗位履职上争当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