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石虹梅(江苏省苏州中学215007)
一、教材分析
专题3胚胎工程包括《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三节。
此内容是首次编入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而且专业性比较强,而课程标准对本专题的知识要求都是了解水平。
面对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高中生,如何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对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这部分内容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本专题的钥匙。
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
我准备把它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即精子和卵子的发生1课时,受精和胚胎发育1课时。
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必修2的“减数分裂”一节中已经学习过,但它主要强调的是“减数分裂”过程,选修3的这部分内容则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整个发生过程,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因此,应把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得哺乳动物精子与卵子发生过程的知识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建立知识结构模型,从中领悟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2.说出精子的变形;
3.举例说出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能力目标
1.在“卵子的发生”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建立家畜卵子发生和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
2.在小组交流“卵子发生和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乐于学习生物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精子的发生”过程比较简单,且在必修2中已有所了解;“卵子的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不连续,涉及到后面对“受精”的了解,所以把“家畜卵子的发生和成熟”确定为教学难点和重点。
四、教学策略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构建知识结构模型也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表现。
本课时内容琐碎、专业性强,且家畜卵子的发生和成熟是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
如何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使学生容易学习且乐于学习,我准备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1.通过展示题图、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入本节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播放“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唤起学生对已知知识的记忆,为后面学习卵子的发生作铺垫,符合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CAI课件展示了不可见的动态、微观生理过程,形象、生动,可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
3.精子与卵子的发生过程繁杂又枯燥,设计应用概念图来反映其过程,简洁又明了,是语言描述所不能企及的,以此来突破学习难点,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
4.在共同完成“精子的发生”知识结构模型后,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构建“牛卵子的发生与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这样学生既可以够到这样的高度,又可提高自学能力、识图能力、知识的再创造能力以及模型构建能力,从中领悟到成功的乐趣,也由此来落实学习重点。
五、教学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
七、教后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了上述教学手段来完成这个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
1.本课时涉及复杂的胚胎工程,过程繁杂,语言冗长,专业性强,以概念图归纳过程,简洁明了,易懂易记,很好地实现了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化解了本课时的难点;另一方面也通过构建牛卵子的发生与成熟的概念图,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本课时的重点。
2.播放“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运用这个多媒体来展示动态、微观的生理过程,起到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帮助了学生对已接触知识的回顾。
另外,设计图表来进行归纳、总结,补充板书,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
3.本课时的教学处处设置铺垫,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难,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时的完成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组织、引导能力,要在学生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能否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E-mail:shm.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