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61原子发射光谱法汇总

最新61原子发射光谱法汇总

I = a cb
a 与试样在光源中的蒸发、原子化及激发过程有关的常 数; b 则是与自吸与自蚀现象有关的常数项。
什么是自吸与自蚀?为什么出现自吸与自蚀?影响 定量的因素?
2020/8/12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1)激发能越小,谱线 强度越强。 (2)温度升高,谱线强 度增大,但易电离。
2020/8/12
2020/8/12
2020/8/12
光路图
2020/8/12
1. 光源
光源的作用:试样蒸发生成基态的原子蒸气,再吸收 能量跃迁至激发态。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中使用的光源有两类: (1)适宜液体试样分析的光源:早期的火焰(目前基 本不用)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等离子体光源。 (2)适宜固体试样直接分析的光源:电弧和普遍使用的 电火花光源。
原子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 第一共振线,最易发生,能量最小。 离子由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离子发射的谱线)。 电离线,与电离能大小无关,离子的特征共振线。 原子谱线表:I 表示原子发射的谱线。
II 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III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Mg:I 285.21 nm ;II 280.27 nm。
1859年,基尔霍夫、本生研制第一台用于930年以后,建立了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20世纪60年代,AAS出现,作用下降。 20世纪70年代,新光源(ICP)的出现,作用又加强。
2020/8/12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 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 (2) 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 量分析。 (3) 选择性高 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 (4) 检出限较低:10~0.1gg-1(一般); ngg-1(ICP)。 (5) 准确度较高:5%~10% (一般光源);<1% (ICP) 。 (6) ICP-AES性能优越 线性范围4~6数量级,可测高、 中、低不同含量试样。
61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引起辐射光 强度改变,而位于激发态的原子跃迁回到基态时,发射 出该元素的特征光谱。
吸收-发射:光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 原子光谱分析法, 基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原子发射光谱(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 原子荧光光谱(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E)
3.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self-absorption and self -reversal
等离子体: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包含分子、离子、电子等 粒子的整体电中性集合体。等离子体内温度和原子浓度的 分布不均匀,中间温度、激发态原子浓度高,边缘反之。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 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
特点:温度高,激发能力强,电弧稳定性好,使得 分析的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
不足:电极温度比直流电弧稍低,则蒸发能力也稍 弱,灵敏度降低。
2020/8/12
(3)高压火花
电极 M 转动频率(50 转/s),产生振荡性的火 花放电。
特点:瞬间能量很大,温度高激发能力强,难激发元素 可被激发;放电间隔长,电极温度低,蒸发能力稍低, 但适于低熔点金属与合金的分析。
浓度低,不出现自吸。浓度增加 自吸严重,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 心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这种 现象称为自蚀。
谱线表,r:自吸;R:自蚀。
2020/8/12
6.1.3 仪器类型与流程
仪器类型:火焰发射光谱、微波等离子体光谱仪、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光电光谱仪、摄谱仪等。
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光源、分光、检测。
特点?
2020/8/12
特点:
弧焰温度可达4000~7000 K ,能使约70多种元素激 发。
特点: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 缺点:弧光不稳,再现性差,易发生自吸现象。
不适合定量分析。
2020/8/12
(2) 低压交流电弧
工作电压为110~220 V。每一交流半周时引燃一 次,保持电弧不灭 。
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重现性,适用于定量分析。 缺点:灵敏度较差,但可做较高含量的分析。
2020/8/12
(4)激光微探针
试样的蒸发和激发分别 由激光和电极放电来完成。
激光脉冲使试样表面微小 区域(直径10~50 m)上 的元素蒸发,原子蒸气通过 电极间隙时,电极放电将其 激发,产生发射光谱。
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2020/8/12
6.1.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元素在受到热(火焰)或电(电火花)激发 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 征光谱(线状光谱)。
热能、电能
基态元素M
E
激发态M*
特征辐射
2020/8/12
原子的共振线与离子的电离线
基于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XRF) 俄歇电子能谱法(Auger electron spectrometry, AES)
2020/8/12
概述: AES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AES):元素在受到热或电 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 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020/8/12
Na 能级图
由各种高能级跃 迁到同一低能级 时发射的一系列 光谱线。
2020/8/12
2.谱线强度
选择元素特征光谱中的较强谱线(第一共振线)作为 分析线,谱线的强度与激发态原子数成正比。 谱线的强度与试样中对应元素量的关系?
2020/8/12
在理想情况下,谱线强度正比于试样浓度,定量的基 础,传统光源中,出现谱线谱线的自吸与自蚀现象,这 时,定量公式为
常见光源的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2020/8/12
(1)直流电弧
电弧是指在两个电极间施加高电流密度和低燃点电压 的稳定放电。
石墨电极,试样放置凹槽内。试样量10~20 mg。
两电极接触通电后,尖端被烧热,点 燃电弧,再使电极相距4 ~ 6 mm。
电极直径约6 mm,长3~4 mm,试样 槽直径约 3~4 mm,深3~6 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