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______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比德”象征,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

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所集聚的社会名流、上层集团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

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从此生长出山水之乐。

山水也逐渐从宗教画和故事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绘画主体;作为自然情愫图像表达的山水画,以山川景色为载体实现着人们皈依自然的情感诉求。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在洛神与曹植的身影背后描绘着树石流水、河岸远山,它们为这一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铺设了“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自然空间。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表现了悦目怡情的自然风光。

远山高耸,白云缭绕,山石积翠,树影婆娑;山间瀑布垂下,激起珠光一片;朱桥衔接台岸、近坡,坡陀上桃树掩映,绿草如茵;游人或策马而行,或寻径闲步;春水初涨,微波粼粼,二三佳人沐浴熏风,荡舟远眺……一派春和景明的旖旎风光,一派纵享山水的陶然心境。

这是美的目光与大自然欣然相遇的情与景偕。

美的目光同样诱导着唐代的自然情愫。

唐人富于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却将其表现得如同“湍濑潺湲,云霞缥缈”的神仙之境。

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了可能。

李思训(传)《江帆楼阁图》即是用江天一色、波光万重、轻舟荡漾、巉岩幽岭、松竹掩映、桃红椿绿、水榭朱栏等,烘托出日丽风清的江岸美景;而李昭道(传)《明皇幸蜀图》所表现的本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入蜀的窘迫经历,但却也一定要把那蜀地山水画得群峰竞秀,山花争妍。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材料二: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材料三: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摘编自严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技法成熟了。

D.中国山水画中空灵美、外象美等意境是沟通画家、观者、评论家等的有效渠道。

解析A项,“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把部分当作了全体,原文中的三个“或”是“有的”的意思。

C项,把次要的原因当作了唯一的原因,原文说“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了可能”,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唐人富有诗人气质,敏感而多情。

D项,“评论家”无中生有。

答案 B2.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又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解析A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未说寺庙“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产生的结果;偷换概念,原文为“……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山水文化”不等同于选项中的“中国山水画”。

答案 A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B.“画家是通过实景和虚景联想,通过画面与画外的联想,创造出主观意识上的空间的感觉。

”C.“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D.“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山体通透,天地远阔,溪清见底,在如水的月光笼罩下,神秘而幽深。

”解析材料三的中心是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而B项谈的是画家作画的方法和技巧。

答案 B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方法和语言的角度简要说明。

(4分)答案材料一在论证方法上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第一段中列举了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论证了山水画中“情与景偕”的特点,第二段中举了李思训(传)《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传)《明皇幸蜀图》,来论证唐代山水画对山水之美的渲染。

语言上整散结合,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把文艺论文写得意趣盎然;引用古诗文,一方面有力地论证中心,另一方面也使文章呈现浓厚的文化底蕴。

5.材料二摘选自《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的看法。

(6分)答案传统山水画传统技法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画作值得人们学习借鉴,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不仅要在形式语言和笔墨技法上下功夫,更要学习和传承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创作具有时代性的山水画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走进塔里木贾平凹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

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

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

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

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

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

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

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

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

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

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

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

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

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

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

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

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

这里真是一块有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站立的浩然之气啊!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

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

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

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