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小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美术)学科电子备课稿
教材
内容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总课时:1
第1课时
设计者:
六年级备课组
实施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分的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
2.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师)课件,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赏水墨微动画,趣味入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
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
(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1)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ຫໍສະໝຸດ 树叶美在哪里?3.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7.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作业设计:
教材
内容
第4课画家林风眠
总课时:1
第1课时
设计者:
六年级备课组
实施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④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称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试一试)
①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演示作画步骤:
4.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作业设计:
教材
内容
第6课秋之韵
总课时:1
第1课时
设计者:
六年级备课组
实施时间:
教学
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
②学生作业。
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评一评)
①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②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汇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学生作品欣赏。分层次引导欣赏:①人物头像作品。②人物全身像作品。③添加背景、文字的人物像作品。
5.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教学过程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3.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4.学一学。
(1)出示一幅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对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示范:①从五官入手,先画眼睛,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脸部。②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③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④添加人物背景。⑤待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
2.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常见的画法有: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与湿染结合画法等。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③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比一比)
①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林风眠生平介绍)
①画家自述:了解林风眠生平。
②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初赏。
①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②教师提问。(说一说)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
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
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③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