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备课笔记(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坡坝小学年级:六年级科目:美术*师:**2018年9月1日坡坝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

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

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

教材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目标: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贴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重难点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3、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4、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5、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6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六、教学措施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4、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七、教学用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等八、教学安排本册一共15课,一周一课时,可根据每节课的需要,灵活的安排时间,一课美术课可以适时安排1—2课时完成。

第1课基本形体的切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

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

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

2、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1、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

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1)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

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3)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三、展示与评价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

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教具学具:1、(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2、(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作品: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谈话:你觉得这个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1)仔细观察修拉点彩画作品集,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2)风格上有什么不同?(3)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的集合”。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二、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

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1、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

(4人小组合作进行)(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1)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

(2)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五、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

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六、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远去的路》,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

(1)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

(2)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

(3)教师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

(4)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5)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2想一想:(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

(2)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

(3)教师进行小结。

(4)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

3、画一画:(1)教师进一步表明远近与大小和清晰、模糊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让物品在画面中显得很远,应该如何去画?”(3)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作画,其他同学表述不同看法与意见,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4)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

三、随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色元素组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四、评价1、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同学们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4课线与造型教学目标:1、感受线艺术语言的丰富变化,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

2、采用绘画的方式,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3、通过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培养审美个性。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人物发型提炼出的线条进行组合,突显人物的气质和性格。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复习导入:(1)同学们,在平时画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线条呢?谁来说一说。

(2)哪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3)请你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线的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线与造型》。

二、发展阶段我们先到生活中去感受各种线的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