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监理实施细则
一、方案审查
后注浆施工时,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除了要编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外,还要编制注浆技术的专项施工方案,提供各种注浆参数。
重点审查方案的合理性,技术组织措施的具体性与全面性,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对于后注浆技术关键是正确制作注浆头,既要使其在浇灌桩身混凝土时不使注浆孔堵塞,又要使其在成桩后能用清水顺利开塞,严格埋设好注浆管,选择合适的注浆泵,配制合适的注浆水灰比,确定合理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并控制好注浆节奏。
因此,对后注浆技术方案审查其以下几部分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1、后注浆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桩身内注浆导管可取代等承载力纵向钢筋。
②、桩底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600mm<d≤10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
③、钢筋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和扭笼。
2、后注浆管阀应具备以下功能:
①、管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的静水压力;管阀的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硬质物的乱撞而不致使管阀受损;
②、管阀应具备逆止功能。
3、浆液配比、终止注浆压力、流量、注浆量等参数设计应满足
以下要求:
①、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饱合土宜采用0.5—0.7;对于非饱和土宜采用0.7—0.9;而对于松散碎石土、砂砾土宜采用0.5—0.6;对于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当地下水处于流动状态时,宜掺入速凝剂;
②、桩底注浆终止工作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粉土,宜为5—10Mpa;对于饱和土层宜为1.5—6Mpa;软土取低值,一般不超过2Mpa,密实粘性土取高;桩侧注浆终止压力宜为桩底注浆终止压力的1/2;
③、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④、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考虑桩的直径、长度、桩底和桩侧土层的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是否复合注浆等因素确定。
通常可按下式估算:
G c = a p d + a s nd
式中:a p 、 a s分别为桩底、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 p= 1.5—1.8;a s = 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
n 桩测注浆断面数;
d —桩直径(m);
G c 注浆量,以水泥重量计(t)
对于独立单桩和柱距大于6d 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部分基
桩的注浆量,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1.2的系数。
⑤、后注浆作业开始前,宜进行试注浆,优化并最终确定注浆参数。
4、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注浆作业宜在成桩2天后开始。
注浆作业离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10 m;
②、桩底注浆宜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③、对于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二、材料设备审查
在正式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按照要求,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和设备报审表进行审查,检查水泥、注浆管等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包括:水泥材质检验报告、注浆管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等。
三、施工过程检查与控制
采用后注浆技术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控制,就是旁站监理监控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重点控制的环节如下:
1、控制钻孔。
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重点控制孔深、孔径和垂直度,了解孔壁情况,同时要求及时了解孔内情况,是否有塌孔、漏水等现象,以便在后注浆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控制注浆管制作、注浆设备等。
对用于注浆的高压注浆泵、
拌料机等设备必须进行检查。
高压注浆泵的工作参数要满足方案要求;在使用前对高压注浆泵及管线的密封性必须进行试运行;对注浆管,要检查注浆头的长度、出浆孔径、孔距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安设注浆管时,要检查注浆管与钢筋笼连接是否可靠、牢固;注浆头是否用合适的橡胶膜等封闭包裹;注浆管各节连接是否牢固、密封,及注浆管上端是否有良好的封堵,以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注浆管等。
3、控制开塞时间与压水试验。
在浇注混凝土后的3—5天,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C10—C15时进行开塞。
开塞时要在现场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开塞压力,记录开塞情况,要写明开启一根、两根,还是未开启。
4、控制注浆。
在正式开始注浆施工前,必须要求施工单位
进行试注浆,并将试注浆记录和最终经试验确定的设计工艺参数提交(2011年6月22日上午,4#楼钻孔灌注桩开始试注浆施工。
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与试注浆过程,经现场观察实际情况后,达成一致意见:1、注浆时采取双指标控制:压力值达到2.5MPa,注浆量达到3T(边桩);2、水灰比控制在0.65—0.7之间;3、先从外围的两排桩开始,依次按顺序注浆,采用间歇注浆的方法。
注浆量≥2T时,间歇60分钟再次注浆,当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的2.5MPa时停止注浆;4、外围两排桩注浆完毕24小时,形成封闭后,内排桩按顺序依次注浆,内排桩采用连续注浆的方法,当压力值达到2.5Mpa,注浆量达到3T的75%时,可停止注浆)。
在正式施工前首先检查水泥,核实水泥浆的水灰比,掺外加剂的检查外加剂的掺量。
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表、阀门、管线完好状况。
注浆开始记录注浆压力。
注浆一般以注入水泥量为主控因素,现场监理人员要记录每次水泥的用量。
保证水泥的注入量达到要求。
如果注浆量等主要参数达不到设
计要求,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后注浆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后注浆作业记录和特殊情况处理记录。
承载力检验应在注浆20天以后进行,但当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以适当提前,灌注桩经后注浆处理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通过静载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