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建工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6月25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吊装依据及平面图三.设备吊装四.施工计划及劳动力安排五.吊装安全措施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根据工程需要项目部结合现场决定采用轮胎汽车吊吊装空调机组入户。
二、吊装依据及平面图1、编制依据《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 5082-85;《膨胀螺栓规格及性能》JB-ZQ_4763-2006;《钢丝绳国家标准》GB8918-2006;《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200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条件;空调机组说明书;2、主要设备50T汽车吊一台、吊装带两根,吊装作业地点应选择在地面平坦密实、远离架空电线和坑穴沟渠的位置。
吊车选型依据:本次吊装就位高度为10米,汽车吊距墙12米,工作半径实地量取计为12米,可计算臂长为55米,根据下表50吨吊车参数可知,此工作状态下可吊吨数为5.2吨,本次需吊室外机最重重量为1.5吨,故50吨汽车吊足以完成吊装任务。
吊臂位于起重机侧方或后方主臂仰角(°)吊臂长度(m)40.10+5.10主臂+副臂40.10+9.00主臂+副臂40.10+16.10主臂+副臂0°20°0°20°0°20°78 4.0 3.6 3.2 1.9 1.5 0.8 75 3.8 3.2 3.0 1.8 1.3 0.8 72 3.2 2.9 2.8 1.7 1.2 0.7 70 3.0 2.5 2.5 1.6 1.2 0.6 65 2.5 2.0 2.0 1.4 1.1 0.5 60 1.9 1.6 1.5 1.0 0.8 0.5 55 1.4 0.8 1.0 0.6 0.6 0.4各节臂伸缩率(%) 二100 三四五3、平面布置图根据吊车参数和现场环境,选用主臂32.75m,工作半径12m,吊车吊装重量6.8吨,机组重量≤2吨,满足吊装要求。
现场平面图如下:三、设备吊装1、设备运输至吊装口正下方,摆放平整,吊装点固定牢固,准备垂直吊装;2、采用吊装带通过设备下方包装叉车孔将机组捆绑牢固,两条吊装带距离机组边缘小于0.5m;3、机组捆绑牢固后首先进行试吊装,将机组快速提升至离地300mm左右,然后停止提升,提升过程中密切关注机组平稳状况,观察机组是否倾斜,停止提升后检查机组水平度,倾斜角不大于5度为合格,检查吊装带捆绑是否牢固、吊点卡环是否松动;4、试吊装合格后,将机组缓慢落回地面,机组横向捆绑上白棕绳,手拉测试捆绑是否牢固;5、机组开始起吊,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专人指挥,统一口号,速度不宜过快,随时观察设备运行状态;6、将机组提升至吊装孔边缘,缓慢调整机组高度和角度,使机组正对吊装孔,然后将机组向前递进,使机组一端进入吊装孔20cm 左右,如下图:7、空调机房内人员利用机组横向捆绑的白棕绳将机组通过吊装孔拉入空调机房内,同时吊车配合放下吊索,使机组落到地面铺设的滚杠上;8、机组大部分落到滚杠上,机组两侧的工人开始配合拉吊索人员同时推动机组,其他人员开始调换滚杠,在调换滚杠时,大拇指在管子外面,其他四指入管内,以防事故发生;9、机组大部分落到滚杠上,机组两侧的工人开始配合拉吊索人员同时推动机组,其他人员开始调换滚杠,在调换滚杠时,大拇指在管子外面,其他四指入管内,以防事故发生;10、机组移动到基础边缘后,在基础上铺设滚杠,撤下机组后端滚杠,使机组倾斜,利用撬杠使机组移动到基础上;11、机组就位后,进行校正,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对其进行焊接,焊接时严禁利用主机作为电焊地线,焊点部分刷红色防锈漆和与主机配套的面漆两遍。
12、机组就位固定完毕后,应对主机进行全机检查,作好防潮、防碰、防污物进入主机等各项保护措施。
四、施工计划及劳动力安排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将汽车吊停置于A2区门口,总指挥1人,进行机组吊装工作需起重工1人,信号工2人(室内室外各一个人),司索工1人,普工8人将机组吊至机房内不能直接就位基础的进吊装口2/3后由普工使用地牛运至指定位置。
人员组织架构如下:五、吊装安全措施1.坚持起重机械十不吊:⑴斜吊不准吊;⑵超载不准吊;⑶散装物装得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准吊;⑷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⑸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准吊;⑹吊物上站人不准吊;⑺埋入地下的构件情况不明不准吊;⑻安全装置失灵不准吊;⑼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准吊;⑽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2.凡从事起重、吊车、装卸、指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培训,具备操作起重、吊车的技能和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取得上岗证,且必须持证上岗,非本工种人员,不得操作。
3.凡从事起重、吊车作业的司机、司吊、司索工、信号指挥班前一律不准饮酒。
作业前班组长应交任务、交安全,并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
4.出车前,司索工必须认真检查非车作业的钢丝绳、扣、卡环、钩子、撬棍和木墩等,是否齐全。
作业道路平整坚实,一般情况纵向坡度不大于3‰,横向坡度不大于1‰。
行驶或停放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5m以外,且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起重机作业区路面的地耐力应符合该机说明书要求,当地面平整度与地耐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钢板、道木等铺垫措施,以确保机车的作业条件。
5.各类施工机具在进场施工前,必须保养完好,严禁吊车带病作业。
吊装作业人员必须定岗定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
汽车吊、司索工、龙门吊操作人员和起重指挥(信号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6.起重机械应具备有效的检验报告及合格证,并经进场验收合格;起重机械驾驶人员、起重指挥及起重挂钩人员等特种作业必须持有效的特种操作人员上岗证。
汽车吊必须由起重机司机驾驶。
7.起重吊装作业所用的吊具、索具等必须经过技术鉴定或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8.起重机信号指挥人员应经正式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其信号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52—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的规定,指挥人员的哨音、手势和旗语应洪亮、正确、清楚。
起重机在地面,吊装作业在高处作业的条件下,必须专门设置信号传递人员,以确保司机清晰准确地看到和听到指挥信号。
9.起重吊装作业的区域,必须设置有效的隔离和警戒标志。
10.起重吊装作业的全过程,必须设专职人员进行安全监控。
起重吊装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的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人和起重机驾驶室上方通过;严禁用起重机载运人员,并严格实行重物离地20~30cm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正式吊装作业。
11.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信号。
起重吊装指挥人员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作业,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
12.当工作地点的风力达到5级时,不宜进行起吊作业;当风力达到6级及以上或遇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及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不得进行起吊作业。
13.每次吊装前应进行试吊,静载重试吊的重量应为标定重的 1.25倍,吊起重物0.3~0.5m高,停留10min,对吊车吊臂、钢丝绳、千斤绳、卷扬机刹车装置等主要部件进行一次观察检查。
动载重试吊的重量为标定重的1.1倍,起到适当高度后,做扒杆转动等动作,再检查吊机各部位是否良好。
14.汽车吊装在作业前,必须全部伸出支腿,支腿必须支垫牢靠(吊车脚用方木或δ=30mm厚钢板支垫),回转半径内不得有障碍物。
调整机体时回转支承面的倾斜度在无荷载时不大于1/1000,支腿的定位销必须插上;底盘为弹性悬挂的起重机,放支腿前,必须先收紧稳定器;作业中严禁扳动支腿操纵阀;调整支腿必须在无载荷时进行,并将起重臂转至正前或正后方再进行调整。
15.操作前应检查确认距尾部回转范围50cm内无障碍物;吊机停止作业时,应按止动器,收紧吊钩和钢丝绳。
16.起重所用的钢丝绳应不起油、无死弯,在任何一个断面内的断丝量不得超过此断面总根数的5%。
17.起吊作业时,被起吊物必须绑扎牢固。
吊钩的悬挂点与被起吊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吊钩的钢丝绳应保持垂直。
两支点起吊时,两付吊具中间的夹角不应大于60°,吊索与物件的夹角宜采用 45°~60°,且不得小于30°。
落钩时应防止被起吊物局部着地引起吊绳偏斜。
被起吊物未固定或未稳固前不得将起重机械松钩。
18.吊索与物件棱角之间应加设垫块保护。
19.吊装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20.钢筋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
单头“千斤”或捆扎不牢靠不准吊。
21.起重工作完毕后,在行驶之前,必须将稳定器松开,四个支腿返回原位,起重臂靠在托架上时需垫50mm厚的橡胶块。
吊钩挂在汽车前端时钢丝绳不要收得太紧。
22.不准载荷行驶或不放下支腿就起重。
在不平整的场地工作前,应先平整场地,支腿伸出应在吊臂起升之前完成,支腿的收入应在吊臂放下搁稳之后进行。
支腿下要垫硬木块,在支点不平的情况下,应加厚垫木调整高低,以保持机身水平。
23.起吊重物转移时,应将重物提升到所遇到物件高度的0.5m以上。
24.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若遇突发故障,应立即采取措施使重物降落到安全的地方(下降中严禁制动)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维修;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并采取措施将重物降到地面。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