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40 学分:2制定日期:2010—11—12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1。

1课程性质《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1.2课程的定位《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2.2技能目标:①能辨别和说出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和功用。

②能正确识读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③能对前照灯检测控制电路进行检测.④能检测信号装置控制电路。

⑤能按工艺要求对雨刮器元器件进行拆装及检测.⑥能检测雨刮清洁装置控制电路。

⑦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元器件进行拆装及检测.⑧能检测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控制电路.⑨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中控门锁装置进行拆装及检测。

⑩能检测汽车中控门锁装置控制电路。

⑾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电子防盗装置进行拆装及检测。

⑿能按工艺要求对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进行元器件拆装及检测。

2。

3情感及态度目标:①及人交流的能力。

②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③有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④数字应用能力。

⑤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

⑥具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⑦开拓创新的能力.3、课程内容及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考虑到课程标准的相对滞后性,允许科任老师在执行该标准时加减一定的教学内容,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5%;学时分配只是参考,允许科任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4、课程实施建议4.1软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建立一个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硬件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室、汽车电器万能实训台及汽车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

课程要求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丰富,需要有发动机实训区、底盘及整车检测实训区、汽车电气系统实训区,汽车装调实训区等等,最好建有汽车驾驶实习场地。

支撑本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汽车电气部件实训室、汽车整车布线实训室,在实训内有教师自制各种电气实训台、和企业提供的各种教学设备,如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充电机、兆欧表、万用表、发电机、起动机、调节器、分电器、点火线圈及其他辅助电器若干。

在汽车整车一体化教学车间里,按照情境的实施配备相应的教学车辆。

例如大众车系、丰田车系、奥迪车系等.要求能够满足所有学习情境的实施。

(2)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能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要求拥有一汽-大众公司、一汽-丰田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并能及多家品牌经销店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办学关系,形成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群.这些国际化的品牌公司,管理规范、技术领先,兼职教师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参及教改热情高,为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及实施能够提供有利保障.4.2师资条件《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组由5名专职教师和3名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比例为37.5%.该团队要求为典型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主讲教师和骨干教师要求有企业培训经历和企业培训师资历,长期深入企业实践,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

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兼职教师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教师综合职教能力;结合“工读交替”,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及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国内进修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密切校企合作,优化师资结构;引入学习机制《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组要求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课程组负责人要带领该团队开展各种相关的教研活动,如课程设计及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的研讨,带领教师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并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之间实现经验共享,达到全员教师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4.3 教材及教学资源4。

3。

1推荐教材《汽车车身控制技术》主编张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汽车电器设备及维修》主编舒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4.3。

2推荐教学参考书《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主编曲金玉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主编刘美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

3。

3推荐教学参考网站5、课程考核5。

1合格标准:1、旷课不超过8节(总课时的10%);2、平时成绩不低于20分;3、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4、没有不诚信行为。

5.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组成,本类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60分。

5.3考核内容:学习态度、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5.4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及方式。

表三:《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实训模块考核评定表6、课程教学设计6.1课程教学设计原则要求知识及技能、过程及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本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

课程教学设计应把握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及知识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使多种因素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充分体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张扬服务。

3、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整体发展的过程4、过程性原则重过程在于让学生“会学”,重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主动探究知识。

5、开放性原则课程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师生互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6、情景、体验教学原则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态及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

6.2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方案教学设计7、其他说明1、本计划适用于2010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本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具备较好的软硬件条件;3、本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4、本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第一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子的控制系统概进学习任务二汽车电子控制基础学习任务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基础学习测试第二章汽车空调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空调的作用、组成及类型学习任务二汽车空调基础知识学习任务三汽车暖风系统学习任务四汽车空调制冷原理学习任务五汽车空调的气流调节系统学习任务六汽车的通风及空气净化系统学习任务七汽车空调的自动控制及调节学习任务八自动空调系统学习任务九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学习任务十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学习测试第三章汽车电动座椅及电动后视镜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动座椅学习任务二汽车电动后视镜学习任务三汽车自动座椅学习测试第四章电动车窗、天窗和雨刮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动车窗学习任务二汽车电动天窗学习任务三风宙刮水及洗涤装置学习谢试第五章汽车中央门锁及防盗荼统学习任务一中央门锁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二汽车无线门锁遥拉系统学习任务三汽车防盗系统学习测试第六章汽车行驶安全系统学习任务一概述学习任务二电控安全带系统学习任务三安全气囊系统学习任务四汽车电子防撞系统学习测试第七章汽车灯光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的组成学习任务二汽车灯光照明系统学习任务三汽车灯光信号系统学习任务四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常见故障及检修学习测试第八章汽车巡航及导航控制学习任务一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二汽车导航控制系统学习测试第九章车载网络系统学习任务一车载网络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二车载网络系统的原理学习任务三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及检修学习测试第十章电动汽车学习任务一完全电动汽车学习任务二燃料电池汽车学习任务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学习测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