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学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1. 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s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2. 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可以反映两个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3. 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中,两组数据统一从小到大编秩次。
()4. 对3个地区居民的血型构成作抽样调查后研究其差别,若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余都大于5,可直接作χ2检验。
()5. 总例数等于60,理论数都大于5的四格表,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不可用确切概率法。
()6.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回归系数小于零,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7.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只有当区组间差别的F检验结果P>0.05时,处理组间差别的F检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要求各组均数相差不大。
()9. 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10. 如果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作分析,前者的区组SS+误差SS等于后者的组内SS。
()11. 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定义中,因变量(Y)是0~1变量。
()1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13.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不同。
()14. 在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
()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
()15. 无论什么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效率均低于t检验。
()检验。
()16.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中,检验的P值越小,说明两变量的关联性越强。
()17. 析因设计既可以研究各因素的主效应作用,又可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18. 当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该因素是保护因素;为负值时,说明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19. 常见病是指发病率高的疾病。
( )20. 用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人的收缩压之差的平均数,经t检验,P<0.01。
按a=0.05水准,可以认为该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可以推广应用。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________。
a. 最优子集法b. 逐步法c. 前进法d. 后退法e. 强制法2.t r<t0.05, ν,P>0.05,结论为________。
a. 可认为两变量有正相关关系b. 可认为两变量有相关关系c. 还不能认为两变量呈正相关d. 可认为两变量无相关关系e. 可认为两变量有负相关关系3.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差别有统计意义时,t值越大则________。
a. 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b. 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c.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e. 以上都不对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要描述回归方程,应采用_________。
a. 偏回归系数b. 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c. 标准偏回归系数d. 偏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e. 偏回归系数检验的p值5.某学者在调查某种疾病的病因时设计了一套调查表,但调查后未发现可疑危险因素,说明太差________。
a. 内容效度b. 可接受性c. 效标效度d. 重测信度e. 内部一致性信度6.某资料算得b=3.25,作t检验得P<0.05,说明两变量是________。
a. 正相关b. 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c. 无相关d. 负相关e. 还不能判断是否能作相关分析7.两个四格表一个 > (0.05),另一个 > (0.01) ,可认为________。
a. 前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b. 后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c. 前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d. 后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e. 尚不能下结论8.某医师作了一个两样本秩和检验,n1=12,T1=95,n2=10,T2=158,查T界值表得T0.05=84~146,则P 值为_________。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9.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MS组间是_________。
a. 仅仅表示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b. 仅仅表示处理因素作用大小的指标c. 表示处理因素的作用和均数的抽样误差两者综合结果的指标d. 表示全部变量值总的离散程度的指标e. 以上都不对10.为明确某新美容化妆品对皮肤有无损害作用,将20只大白兔的左背部涂抹该化妆品,右侧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7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
该实验属于。
a. 实验对照b. 自身对照c. 相互对照d. 标准对照e. 历史对照11.下列哪一种概率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________?a. 接受H1,而H0为假的概率b. 接受H0,而H0为假的概率c. 接受H1,而H0为真的概率d. 接受H0,而H0为真的概率e. 以上都不对12.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计算中,变动四个基本数据可组合_________个四格表。
a.N+1 b.N –1 c.最大周边合计数+1d.最小周边合计数+1 e.以上都不对13.多元回归中要说明哪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大,应采用_________。
a. 回归系数b.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c. 标准化回归系数d. 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e. 回归系数检验的P值14.某县有50万人口,其中农村居民占95%,现欲进行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适宜的资料收集方式是_________。
a. 小组访谈b. 信访c. 电话调查d. 个人访谈e. 面对面的问卷调查15.某病病人的某项指标低于正常人,但有部分重叠,为控制漏诊率,应该考虑________。
a. 提高参考值上限值b. 降低参考值上限值c. 提高参考值下限值d. 降低参考值下限值e. 以上都都不对16.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抽样误差 b.节省试验开支 c.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d.减小I类错误 e.以上都不对17.两样本均数比较时,样本例数估计需要事先确定_________。
a.α、β、μ、δb.δ、1-β、S、σc.δ、μ、σ、αd.δ、1-β、S、αe.α、β、μ、1-β18.某综合医院统计了恶性贫血与住院病人数,并与英国、德国的同类医院比较,结果如表。
你认为正确的是。
国家总住院人数恶性贫血人数患病率(%)中国47230 291 0.62英国2814 25 0.89德国7559 14 0.19a. 不同种族恶性贫血的患病率不同,以英国人患病率最高b. 经过χ2检验后,才能回答患病率是否不同c. 因为是住院总人数中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假设检验d. 组间的混杂因素太多,不能进行比较e. 应该对一般人群进行调查来获得贫血的患病率19.某医师作了一个配对秩和检验,n=10,T+=15,T-=40,查T界值表得T0.05=8~47,则P值为________。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20.抽样调查三个车间工人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如表:车间抽查人数SA 40 7.10 0.41B 40 7.25 0.40C 40 6.18 0.39要比较三个车间工人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是否相同,应选用 ____ 。
a. 成组t检验b. 配对t检验c. 单因素方差分析d. 两因素方差分析e. 配伍组方差分析三、应用分析题(共60分)1. 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见表1。
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F=0.096,P>0.05),t = 0.014,P>0.05,故认为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
(8分)表1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分组卡介苗抗体滴度(倒数)男生40 20 160 40 320 80 40 20 40 80 160 40 80 40 40 40女生80 20 160 40 40 160 40 20 40 160 160 40 80 40问题:(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2)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某研究者为研究茶多酚保健饮料对急性缺氧的影响,将60只Wistar小白鼠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
每组15只小白鼠。
对照组每天给予蒸馏水0.25ml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g∕kg、4.0g∕kg、8.0g∕kg的饮料溶于0.2~0.3ml蒸馏水后灌胃。
每天一次,40天后,对小白鼠进行耐缺氧存活时间试验,结果如表2。
该研究者对上述资料采用了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除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
(8分)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除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
(8分)表2 各组小白鼠耐缺氧时间(min)对照组21.31 23.14 27.48 19.54 18.03 24.03 22.82 16.0118.72 23.46 20.34 26.98 19.56 17.39 24.37低剂量组20.16 24.49 21.32 19.46 25.63 28.81 18.74 18.4226.13 25.24 20.23 22.47 29.38 20.16 22.51中剂量组35.07 28.11 24.74 29.79 22.68 23.01 28.32 29.0424.33 33.97 21.86 28.65 25.13 34.44 31.69高剂量组30.23 36.84 38.61 27.13 28.79 33.24 31.68 28.2938.47 35.10 28.01 23.37 28.44 34.22 35.08问题:(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研究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某医师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40份,结果甲培养基阳性率为62.5%,乙培养基阳性率为40%,两法培养一致阳性率为25%,问:(10分)(1)列出计算表。
(2)分析两种培养基有无相关关系,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列出计算步骤(包括判断结果,不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