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听课笔记(完整版)0 引言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得出结论二、物理方法:1、控制变量法2、 1.1 声音是什么一、声音是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液、气都可以成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能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表示声音在空气中每秒向前传播 340m。

一般来说:v 固 v 液 v 气三、声能:声音具有能量叫作声能。

例:声音能够粉碎结石声音能使物体振动四、回声:1/ 17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作回声 1、人耳能区分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 2、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测距 1.2 乐音的特性一、响度: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常用大、小形容影响因素: 1、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如何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离声源的远近二、音调: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常用高、低形容影响因素:频率: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单位:赫兹,符号 Hz 如何影响: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一般像厚、宽、长、松、粗的物体发声时音调较低三、音色:声音的第三个特性四、小结: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

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1.3 噪声及其控制一、什么是噪声 1、物理学角度:---------------------------------------------------------------最新资料推荐------------------------------------------------------ 噪声是由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二、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控制噪声声源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可听声的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通常在 20Hz20190Hz 之间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190Hz 的声音叫作超声波①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②应用:声呐测距、B 超成像、清洗、焊接、测速等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作次声波①特点: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②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物质的三态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水的三态名称:冰、水、水蒸气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作物态变化二、温度 1、3/ 17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2、测量: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①构造:a.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b.玻璃管的下方有一个壁很薄的玻璃泡 c.玻璃管和玻璃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液体 d.在玻璃管的外侧刻有刻度、标有单位②测温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③使用方法:a.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准备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例:0℃,读作零摄氏度-5℃,读作零下5℃或负5℃ 人的正常体温:36.8 泰兴气温:-5℃~35℃ (35℃以上称为高温天气) 5、测量水温的一般步骤:①估计水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④读数⑤取出温度计 6、三种温度计的比较---------------------------------------------------------------最新资料推荐------------------------------------------------------ 2.2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一)蒸发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 3、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例: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感觉到凉快?电风扇吹出来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需要吸热,所以人感觉到凉快。

(注:电风扇的风达不到降温的目的)(二)沸腾 1、实验:观察水的沸腾①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②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变化③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片、温度计、水、火柴、手表④实验过程:⑤实验记录及数据的处理:⑥实验结论:2、定义: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5/ 17的汽化现象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例:水的沸点是100℃,表示水在沸腾时保持100℃这个温度不变 4、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 5、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 1、液化的条件:气体液化时需要放热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3、白气:通常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例:冬天人嘴中呵出的白气夏天棒冰周围的白气开水上方的白气2.3 熔化和凝固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实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晶体: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非晶体:蜡、玻璃、松香、沥青等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例:冰的熔点是0℃,表示冰在熔化时保持0℃这个温度不变注:有无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区别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 4、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时需要放热(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5、晶体熔化的条件:---------------------------------------------------------------最新资料推荐------------------------------------------------------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三、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1、利用熔化吸热来降温如:用冰来冷冻食品;用冰袋给发热病人降温;吃棒冰解热 2、利用凝固放热来保温如:北方的冬天在地窖中放几桶水 3、利用先熔化后凝固的方法来制成物品 2.4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作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作凝华二、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三、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表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2、窗花:室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琉璃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3、用久了灯丝变细:升华现象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灯丝先升华后凝华 2.5 水循环一、物态变化图注:吸热的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

二、节约用水 3.1 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天然光源:太阳、闪电等人造光源:火把、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注:月亮不是光源二、光的色散:7/ 17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的现象叫作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四、颜色之迷: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作红外线 2、特点:能使物体发热,热效应比较显著 3、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制导、红外夜视仪二、紫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作紫外线 2、特点: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3、应用:验钞机(荧光效应)紫外灯灭菌(生化效应)3.3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带有箭头的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一条直线(模型法) 1、平行光线 2、会聚光线 3、发散光线二、解释一些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成因 3、小孔成像三、应用 1、打靶时的三点一线 2、激光准直四、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 310 8 m/s 3.4 平面镜一、定义:表面是平的镜子叫作平面镜,符号:---------------------------------------------------------------最新资料推荐------------------------------------------------------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大小相等③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三、应用: 1、成像对称法作图:作垂线、并延长、使相等 2、改变光路 3、扩大视觉空间注:有关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几个问题 1、本实验中确定位置所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玻璃板的特点:既能成像又能透光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4、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成像更清晰、明亮 5、玻璃板应垂直于桌面放置,如不垂直则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6、选用较薄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看到两个像,不便于确定的位置 7、选用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①确定的位置②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8、选蜡烛的优点是成像清晰、明亮,缺点是时间长了点燃的蜡烛会变短 9、选棋子的优点是它们大小一样,不会改变,缺点是成像不够清晰、明亮。

改进的方法可用手电筒将玻璃板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前的蜡烛照亮 10、用方格纸代替白纸是为了方便得出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1、改变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以得出普遍的结论 3.5 光的反射一、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9/ 17象叫作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定律 1、几个名词:反射面:常用 MM表示入射光线:常用 AO 表示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常用 O 表示法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常用 ON 表示反射光线:常用 OB 表示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常用表示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常用表示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3、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①作图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作镜面反射 2、漫反射:当平行光照到白纸上时,反射光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四、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使光的能量集中应用:手电筒中的反光罩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 2、凸面镜:---------------------------------------------------------------最新资料推荐------------------------------------------------------ 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应用:汽车的后视镜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4.1 光的折射一、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二、光的折射特点:1、几个名词:分界面:MM 入射光线:AO 入射点:O 法线:NN 折射光线:OB 入射角:折射角:2、探究光的折射特点:3、光的折射特点:①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