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选修课课后练习,第一部分,自己搜集的,不标准,请斟酌下载!1、特点:1、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人际交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即一方可以“出售”所有形式的事物,另一方可以用所有形式的事物进行“支付”,只要这些事物含有对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特殊情况下,如果人“出售”的是含有负使用价值的事物,那么他将得到“回报”的也是含有负使用价值的事物。
2、交往内容的模糊性和多变性。
人际交往的内容一般比较模糊而且复杂多变。
例如,人与人在生活上的相互关心与体贴,在精神上的相互鼓励与安慰,在工作上的相互支持与帮助等。
3、交往程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人际交往活动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定程序,都是根据双方的具体需要来灵活确定,主要以便利、快捷、高效为原则。
军事战争、外交活动、政治渗透、文化交流、思想沟通等都是人际交往的具体形式,有着复杂多样的运行程序。
4、交往时间的异步性和持久性。
人际交往可以跨越较大的的时间距离,即一方在做出“贡献”后,往往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
5、交往约束力的宽泛性。
规范人际交往行为的约束力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力量,既有强度大、启动快、作用时间短的军事暴力,也有强度小、启动慢、作用时间长的文化感染力和道德规范约束力。
6、交往主体的宽泛性。
人际交往可以发生在亲戚、邻居、同事、朋友(或敌人)、家庭成员甚至陌生人之间,其交往规模往往取决于两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信任程度以及两者利益互补性的强弱。
人类最基本、最显著、最深刻、最广泛、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是夫妻交往,其次就是父母子女交往。
功能:1.获得信息功能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皓首穷经、学富五车,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比,也只能是沧海一粟而已。
但是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
人际交往比之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
2.自知、知人功能自知之明,即有成熟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自然地成熟的,而是通过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首先,人是以他人为镜,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
其次,人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形象。
除了要“自知”外,还要“知人”。
人际交往范围越大,接触的人越多,也就越能了解更多人的品行。
人生的许多经验,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
3.自我表现功能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
只有扩大交往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现自己,别人才可以了解你的为人、你的性格、你的学识、你的才能。
4.人际协调功能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
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调动各方面的智慧。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离开人际交往。
5.社会化功能青少年在与家人、同伴的交往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学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等,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和竞争,养成遵守法律及道德规范的习惯,从而自立于社会,取得社会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
6.身心保健功能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
通过相互交往,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2、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印象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种是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仪表等;另一种是个体不太留意或较难加以控制的流露,如身体姿势与眼神等。
由于这两部分之间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越是刻意控制自己的外显行为就越容易“泄露”出那一部分“未加控制”的信息。
由于非言语行为很难加以随意控制,所以认识他人时我们不仅要看其外表的言谈举止,更要注意其面部表情、声调及身体运动等非语言行为,它们是我们判断交往对象真实的情感、态度与动机的有力线索。
为了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顺利地与他人交往,我们应根据情境、交往对象的特点制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形象。
但是,良好的印象只是人际交往中一张精美的名片,要想取得人际交往的成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在素质,用才学、品德、个性做好交际这篇文章。
片面地追求印象的技巧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行为。
因此,我们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交际观,重视自己的品德的培养与个性的陶冶,从而使自己的人际交往无往不胜。
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1)适当的自我表现策略。
自我表现是指我们在同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的开始,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好的方面,使自己给他人留下一个自己期望形成的印象,以便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别人》中总结了人们普遍喜欢的6种方法:(1)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声音;(4)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6)真诚地让别人觉得他自己重要。
(2)恰当的自我表露策略。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在他人面前真实的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想法。
假如一个人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形象与想法,从来不表露自己,你永远都没有知心朋友,也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当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因而很容易被挫折所击倒。
反之,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烦恼一股脑地倒给别人,也会使他人感到厌烦与威胁,他们会采取敬而远之的防卫态度,这种人也得不到真正的朋友。
因此,恰当、理想的自我表露方法应该是对少数好的朋友相对多的表露一点,而对一般的人则保持中等的自我表露,不仅使别人感到你真诚而不虚伪,又使人感到与你交往很安全。
但是,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理解,他们认为印象管理是一种虚伪的社会交往手段,主张以人的真实面貌呈现于社会。
这是对印象管理的一种误解。
我们所指的印象管理不是通过包装自己去欺骗别人以达到自己特定的目的,而是适当地运用一些技巧以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顺利与成功。
3、案例分析幽默感的四大功效职业困境的救生圈幽默感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让我们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或者遇到突发事件时,能保持心态的稳定,从而确保更冷静、理性地处理我们当下遇到的状况。
李林见完客户归来,同事张凯问道:怎么样,有戏没?李林说:嗯,能有一半的戏!张凯问:此话怎讲?李林说:我有意向,对方没意向。
幽默是乐观的姊妹,没有乐观就没有幽默;没有幽默,乐观心态也不会得到巩固。
透着乐观的幽默,能驱除内心的阴云。
职场竞争中的明信片想要在职场上更好地推销自己以获得职场竞争力,幽默感必不可少。
幽默感是一个人的重要魅力之一,因为它会带给每个人最为终极的追求——快乐!总公司搞年会,所有分公司的大大小小的领导和同事们都来了,作为主持人之一的李莉非常紧张,当男搭档邀请观众用掌声欢迎李莉上场的时候,李莉一步没走好,摔在了台阶上。
男主持赶紧上前去搀扶,并问:怎么样?在全场大大小小的领导及众目睽睽之下,李莉定了定神,随即用爽朗、悦耳的声音微笑着对台下的观众说道:我主要为大家的掌声而倾倒。
随即底下掌声雷动,李莉再次做出幸福的倾倒状。
任何企业、组织,都需要有幽默感的人,因为在幽默感的背后是一个人积极的心态,成熟的处世,并且可以为办公室不断地提供快乐原料,让每个人工作充满动力。
从而可以以点带面,营造一个积极快乐的团队。
人际关系润滑剂当发生冲突时,缺乏幽默感的人往往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弄僵。
而那些有幽默感的人则不一样,他们常常能化干戈为玉帛。
在一辆拥挤的公车上,一个小伙子由于汽车急刹车而站不稳,撞到了一位姑娘的身上,姑娘怒骂了一句:德行!小伙子不急不恼,微笑地说了一句:不是德行,是惯性。
小伙子凭借着高超的幽默感,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
正视不足的有效武器害怕别人嘲笑,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面,而如果我们把笑的目标对准了自己,就会像穿上盔甲一样,护住了我们的软弱之处,这时候,别人的嘲笑就伤害不到你了。
很多男生因为太瘦弱搞不定婚恋大事而深深自卑,这时不妨学学吴迪的幽默。
当朋友们问瘦弱的吴迪:怎么总是没有女孩看上你呀?吴迪回答道:因为我的表面积太小,丘比特之剑很难射中我。
培养幽默感:我们每个人本没有幽默感,只是幽默得多了,就有幽默感了。
幽默是可以练出来的。
1、扩大生活关注面假如某一天你为一段恶搞的视频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而你的同事却皮笑肉不笑地笑笑。
为什么?原来那老兄根本不知道这段视频里讲的事情的前后背景,在他看来,不就是那个事情吗?有什么好笑的。
因此,有知识有学问、见多识广、关注时下社会事件的人才有幽默,才会体会幽默。
2、积累幽默资料库有意识地去记录那些有趣可笑的语言、幽默,或者当下流行的前言词汇,然后加以整理。
此外,多看某些好玩的综艺节目,里面有些主持人非常幽默,可以学习他们的幽默与机智。
多看报刊及互联网上的幽默、笑话,甚至漫画,也能培养幽默情趣。
3、多和幽默者接触幽默是一种感召力,在幽默的背后是人的积极、乐观、自信。
幽默也是处于最自然的最佳状态的自我表现,只有心态稳定的人才能更好的展现幽默。
当幽默个性形成,幽默感自然而来。
4、培养深刻的洞察力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机智、敏捷的能力,是提高幽默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才能使人们产生轻松的感觉。
4、倾听的要点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2.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3.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
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
4.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
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
5.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什么。
6.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
7.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8.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
学会倾听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
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
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