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无意识中。 3.应努力使交往双方藏于内心的
感情表面化。
16
4.训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取样本,观察群体行为过程
与反馈,创造紧张气氛,强调个 人和组织变化的价值。
17
————T组理论优点: 注意到交往中人的动机和目的,强调 对潜意识训练,以便提高其敏感性。 ————T组理论缺点: 忽视对交往行为的考察研究,重意识 而不重行为,失之偏颇。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优点缺点:
•
•
为了实现交往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置他人
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于度外,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
表现。
11
四、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 )
概念:
它来源于经济交易理论和对动物的 心理研究。它把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当 作一种交易:我对你付出什么,是希望 得到你的报答,交换双方要公平。
• 1.向他人表演自己,以求得肯定的评价。
• 2.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 3.认为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动机和目的。
• 4.它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谋划的气氛。
10
•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优点: • • 强调交往的动机和目的,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把自己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他人、社会,试图以 真诚来换取别人的信任,符合基本的道德原则。
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 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24
25
• ————需要层次论的优点: • A.高低层次的划分正确、科学。 • B.指出低层次是人共有的,高层次具有
是难能可贵的。 • C.需要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26
• ————需要层次论的缺点:
2
• 主要观点:
• 1.米德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 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 号和语言的作用。
• 2.米德等最感兴趣的是研究个体、 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 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
3
• 3.米德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 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启发, 提出了一个公式:
• 即刺激一符号的意义一反应 • 4.米德认为人与人在交往中的
20
• ————修茨理论的缺点: •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理论
忽视了阶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 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 巨大作用,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 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21
二、霍妮(K.Homey)的观点
• 人际关系分成三种类型
• 逊顺型:从事社会工作,如医学、教育
• 进取型:从事商业、金融、法律方面和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若干理论
第一节 人际交往理论 •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象征性交往理论)
• 概念:它旨在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 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 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 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 性。
•
1
• 所谓象征,就是用人们在人际交 往中所展现出来的活生生的具体人来 衬托交往另一方的形象,使交往双方 的关系明朗起来、清晰起来,并且明 确意识到自己在交往中所担任的角色。
• ————场合交往理论缺点:
•
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化、简单
• 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 以
• 点遮面,以偏概全,过分夸大了情境、 场合的作用。
9
• 三、自我呈现交往理论(欧文·戈夫曼)
概念:任何参加人际交往的人,在于借助
自己的言语、行动向对方叙说自己的事,这
就是自我呈现。
•
•
主要观点:
18
第二节 人际特质理论
• 概念: • 人际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
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 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 基本倾向。
19
• ————修茨理论的优点:
• 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 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 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 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 础。
•
科研方面的工作
• 分离型:从事艺术、雕塑美术工作
22
第三节 人际激励理论
• 一、需要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 直接原因和动力。
• (2)需要的激励处于动态水平中,它依
次逐渐发展变化。
23
•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 • (4)每个人都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
满足越少,期望值越高。 • (2)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对较
相互影响,可以用模式图表示 (见下图)。
4
米德的人际交往相互影响模式图:
A.以个人意愿来 对他人作出反应
他人的反应 D
C 对他人的反应
他 1.真实存在的 2.想象中的
人 3.潜在的
B.以担当的角色来 估计他人的反应
估计·意义·反应
E.评价预期反应与实 际反应的一致程度
5
• ———符号相互作用论优点:
• B.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是先天潜能,对 社会生活条件重视不够。
• C.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 的理想、信仰、世界观等需要的重要 调节作用。
27
• 2、E.R.G.理论(奥德弗 )
• 他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E)、相互关系 的需要(R)、成员发展需要(G)三种。(如图)
28
• 主要观点: • (1)如果个体在各个层次中的需要得到
12
主要观点:
1.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报 酬代价。 3.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 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 验。
13
————社会交换理论优点: 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
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 中的平衡关系,重视交往中的物 质利益,重视交往的效果。
14
————社会交换理论缺点:
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 的交换关系,忽视人们间的相互帮 助、支援、无私贡献,献身的行为。 五.T组理论(勒温)
概念:勒温和助手对交往中接
受敏感性训练的T组进行系统实
验,目的使参加实验者理解和培养
群体作用能力。
15
要点: 1.交往中人们是按角色来行事的 2.交往动机和目的埋藏在我们的
• 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 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 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 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认 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产生的源泉和内 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6
• ————场合交往理论优点: • 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具 • 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我们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