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9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9、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程序与内容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王印肖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是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林木良种选育的场所,是目前我省林木良种生产供应的主体,是国家重点投入的林木种苗工程项目之一。

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科技含量高,建设难度大,其立项和建设程序需按要求进行,建设内容需遵循国家标准。

本文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立项条件、建设程序和建设内容及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简要论述,供项目申请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参考。

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立项的基本条件申请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建设单位及法人资格。

建设单位必须是事业单位,即机构类型为事业法人,具有相关部门核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建设单位必须是能够长期保存种质资源的国有苗圃或国有林场,也可以是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原则上私营企业不予立项。

2、建设规模。

申请新建国家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必须有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20公顷以上。

申请续建国家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必须有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10公顷以上;申请新建省财政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必须有可供利用的土地面积15公顷以上。

3、树种选择。

树种类型主要包括重点生态林、用材林树种,特别是优良乡土树种;木本粮油等主要经济林树种和果树;以及生物质能源树种。

原则上一个基地建设一个目的树种,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树种,以突出目的树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引进、选育、繁殖和研究开发。

4、基础条件。

建设树种必须适合在当地生产,且有一定优势;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实力较强,领导重视,能够长期建设和维护林木良种基地。

5、科技支撑。

林木良种科技含量最高,建设单位必须有良好的科技支撑,与大专院校或林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

二、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主要程序(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申请立项1、国家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投资种苗工程项目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项目决策的基础,是国家安排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有工程设计(咨询)乙级资质以上的工程设计单位进行编制。

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目标、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及规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以及对拟建项目提出可行性结论意见等。

同时,要附有相关材料,如项目建设位置示意图、现状图、总体布局图、附属设施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建设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国有土地使用证明、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书等。

可参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经济指标和《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进行编制。

(2)项目申报与审批:项目申报以县(市、区)为单位,自下而上逐级申报。

省林业局计划财务部门会同种苗管理部门审核并上报国家林业局,由国家林业局种苗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送计划部门审批立项。

2、省财政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省财政种苗工程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立项的基础,是安排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依据。

(1)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编制。

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相同,可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进行编制。

其内容可适当简化。

(2)申报程序:项目申报以县(市、区)为单位,由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自下而上逐级申报。

(3)项目筛选与确定:首先由省种苗管理部门对各市、县申报项目进行初审,然后由省林业局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项目建设单位,由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局联合行文下达项目通知,由省财政厅下拨项目资金。

(二)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或项目实施方案)1、国家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报告经国家批复,并下达投资计划后,要由具有工程设计(咨询)乙级资质以上的工程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文件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1)初步设计说明书。

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设计依据,建设内容、规模与布局,建设技术路线,培育工程中资源收集圃、种子园、对比试验林、采穗圃、示范林、良种繁育圃等单项工程设计(具体包括无性系配置方式、定植密度、嫁接方式、对比试验林设计方法、栽培技术要点、抚育管理措施等),繁育生产工程设计及机具设备选购设计,辅助工程设计等。

(2)初步设计概算书。

包括概算内容、概算依据、项目建设材料构成、各项工程投资概算、资金筹措和年度使用计划及各种附表。

(3)初步设计图纸。

包括项目区位置图、现状图,项目功能分区图,总平面设计图,各项附属设施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等。

(4)项目相关文件。

包括可研报告批复文件、土地证明、专家审查意见等。

初步设计经专家论证后,由省林业局进行审批,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未经审批的项目不能开工建设。

项目初步设计是项目组织施工的主要依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内容进行施工。

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报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

2、省财政投资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省财政项目得到批准,并下达投资计划后,建设单位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实施方案编制原则、依据、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及规模、建园技术设计(包括无性系配置方式、定植密度、嫁接方式、对比试验林试验设计方法、栽培技术要点等)、抚育管理措施、投资估算与使用计划、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等。

同时,要附有相关材料,如项目建设现状图、总体布局图、附属设施的平面图等。

实施方案经县级林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林业、财政部门审批,并报省林业局备案。

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组织施工的主要依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内容进行施工。

(三)编写施工(作业)设计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后,根据需要对不同单项建设工程分别编写施工(作业)设计。

施工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建园技术设计(无性系来源及数量、无性系配置、定植密度、嫁接方式、补植补接、对比试验林试验方法、栽培技术要点等),经营管理措施(包括除草、施肥等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留优去劣及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隔离带及防火保护管理等),土建工程、设施、设备规划设计等。

必要时应制定施工图纸与说明。

施工(作业)设计应根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由建设单位编写。

(四)项目实施建设单位必须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实施。

土建、设施、设备等大型单项工程要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并签定施工合同。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资金管理,建设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变资金的性质和用途。

加强基地档案建设与管理,做到档案分类清楚、合理,档案内容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五)项目竣工验收1、验收条件和内容。

项目验收的基本条件是:项目基本建设(繁育生产工程、辅助工程和生产设备等)完成了批准设计的建设内容;良种培育工程的各个功能区基本建成,并达到设计要求。

验收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建设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的效益情况等。

2、验收资料的准备(1)提交验收申请。

项目建设单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后,通过自查,认为质量、数量符合要求,提出竣工验收申请,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投资到位情况、建设完成情况等。

(2)编写竣工验收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①项目概况。

②资金到位、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

③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

包括良种繁育工程建设情况、附属工程建设情况(土建、水电暖等)和仪器设备购置情况等。

其中,良种繁育工程建设要阐述项目营建技术。

包括种子园、试验林、收集圃等田间试验设计、繁殖方式、优良品种及无性系的来源与数量、试验对比观察结果及分析、新技术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科学研究情况等。

④管理和运行情况。

包括组织机构、岗位人员培训、制度建设、操作规程、档案情况及项目运行情况。

⑤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评价。

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

⑦项目变更情况。

包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否发生设计或施工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3)提交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

(4)项目验收各种附件。

包括项目投资计划和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单项工程验收复印件、设备清单复印件、施工合同复印件、发票复印件等。

(5)各种档案资料:包括文书材料、技术资料、图表、仪器设备说明书和会计帐目等。

3、验收现场准备。

要求项目建设区清洁、整齐、规范,良种培育工程中各功能区要设立标牌,标明建设时间、面积、试验设计方法等。

附属工程和机械设备要运转良好。

4、检查验收。

根据项目投资额大小,分别由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组成项目验收小组对良种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实地检查验收。

验收小组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批准的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采取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后形成验收报告。

三、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分为:良种培育工程、繁育生产工程、生产设备和辅助工程四部分。

(一)良种培育工程良种培育工程是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资源收集圃(引种区)、种子园、对比试验林、采穗圃、示范林、良种繁育圃、母树林等。

不同树种良种繁育途径不同,一般以有性繁殖为主的树种(如针叶树用材林树种),以建立种子园、母树林为主;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树种(如大部分阔叶用材林树种和经济林树种),以建立采穗圃为主。

因此,要根据每个基地确立的树种,来确定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1、资源收集圃(1)主要功能:资源收集圃是保存林木种质资源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收集保存优良品种、优良无性系、家系和具有特殊性状的基因资源,为林木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同时收集圃可兼做引种试验区,有的还可兼作采穗圃。

(2)建设规模:资源收集圃建设规模不宜过大,一般为1~2公顷。

(3)建设要求:①数量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和方法》(GB/T14072-1993)规定,1个品种、1个无性系收集保存不少于10株,1个家系不少于50株。

②种植要求。

同一品种、无性系或家系最好集中在一行种植,或块状种植。

③绘制定植图。

对参与建圃的各品种、无性系或家系要按照定植情况绘制平面图,并对其来源情况详细登记。

2、种子园(1)主要功能: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的、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能有性繁殖的树种,尤其是针叶树种应当建立种子园。

(2)建设规模:建园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种子园供种范围的用种量和单位面积产种量。

从提高经营效率出发,种子园的建设规模不宜太小,最少在5公顷以上。

(3)建设要求:①设置隔离带。

为杜绝或减少外界花粉源的侵染,保证种子园所产种子的遗传品质,应对种子园采取隔离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