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2.袍 :上 衣下裳连 裁连制 , 并是一种 有夹里、 可絮棉的 长衣 。
3.裘:毛皮制成 的衣服,并且 皮毛露于外。
4.襦:短衣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裲裆 : 裲裆 亦称背 心、坎 肩、马 甲。
6.裤褶:早 朝为一种胡 服。上短衣, 下裤。
7.半臂:半袖 半臂: 半臂 的上衣, 的上衣,对 短下摆, 襟,短下摆, 穿时在胸前 结带。 结带。
终。 一、上衣 (一)上衣总特点 1.领:①交领
②直领
2.襟 多为大襟右衽 。 大襟的作用如下:①有利于衣的保 暖功能;②大襟利于下肢活动而不 露出内衣和躯体;③用以调节衣之 宽松程度以适应穿着功能和穿着式 样的需要。
3.袖 :宽大且长 。 袖
4.勾边:衣的所有开口边缘往往都有勾边。
(二)依形制区分的上衣种类 1.深衣:上衣下裳分裁连制的长衣 。
8.背子:对 背子: 背子 襟开衩外 小袖、 衣,小袖、 对襟、 对襟、衣 长至膝, 长至膝, 衣两侧开 高衩。 高衩。
(三)依用途区分 的上衣种类 1.祭服:祭祀时 所穿用的服饰— —上古祭祀用冕 服。
2.朝服:古代天子与大臣们议论 国事称为朝会,朝会穿的服装。
3.公服:公服又称“从省服”,是 .公服:公服又称“从省服” 低一级的朝服。 低一级的朝服。
4.章服:在唐、宋是在品官的服饰上 束以金、玉带并加佩金、银鱼袋者 谓之章服。 5.赐服:凡因有特殊功绩或在特殊大 典上,由皇帝颁赐的较荣贵之服饰 叫赐服。
6.燕服:指养老之服,后世则将在家 居时所穿的一般服饰称为燕居之服。 7. 7.野服:指不在朝会及公位时的服饰, 它不受官定服饰所限,在野之士或 退职后家居均可穿着。
8.戎服:战争时所着的军服,即盔铠 类。 9.丧服:指用于丧事时所穿的服装。 10.歌伎乐舞服饰
(四)其他 1.上衣:单衣称为禅,夹衣称祫或 複。
2.带:伴随上衣使用,系带与否对衣的外形有 带 伴随上衣使用, 直接影响。有大带、革带之分。 直接影响。有大带、革带之分。
二、下裳 1.裳:裙 裳
2.绔:裤 ,无裆。 3.裈 :有裆的短裤,也称为裩,是 穿在里面的内衣。
第三节 鞋类
一、鞋
1.履(屦):鞋 。 履 ):鞋
东晋
2.舄:履的底部如加一层木底。 3.屐 :木制成的鞋 。 4.鞮 :是以革制成的鞋,高筒称 靴,矮筒称鞋。
我国古代的鞋有两大特点: 我国古代的鞋有两大特点 一是长期以来一直不分左右脚,直 至民国才吸收了西方的鞋形,有了 左右之分。 二是古时的鞋,鞋头多高高隆起, 其隆起的高低、隆起部位的形状, 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同时也依此使 许多鞋而得名。
中国文化史
社会学院 石诺
第四章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第一节 首 服
一、首服在中国服饰中的特殊地位
各种首服的戴法、戴的人、戴的场 合,都有严格的规定或俗成模式,以区 别人们身份的高低与贵贱。
黥面
二、首服的种类
(一)冠
(二)弁
(三)冕
(四)巾
(五)帻 (六)其他
第二节 衣服 上衣下裳制几乎延续中国古代服饰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