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PPT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PPT


2.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已较为普及 3.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与丝织业同步发展 4. 元代中、后期棉纺工具有重大改进 A. 搅车代替铁锭,4尺绳弦大弓代替小 竹弓,生产效率成倍增长。
B. 发明了水力带动的水转大纺车。
C. 纺织专家脱颖而出,如上海松江的黄道婆。 (松江布,有“衣被天下”之美称。)
(二) 汉衣与胡服并存
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南北民族大融合,出现了汉
衣和胡衣并存、胡衣汉化的现象。
1. 魏晋时玄风盛行,衣式宽松博大。 2. 女性服装从深衣向衣、裳分开发展。 3. 北方胡服流行。 4. 衣装纹饰体现了多元化文化的影响。 纹饰受佛教文化影响:缠枝纹、忍冬纹、桃形纹、 生命树等纹饰。受西部风情影响:马、狮、羊、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

1. 周代蚕桑和丝织得到长足发展,东周时期已有足踏织机。 2. 汉代丝织成就辉煌。
丝织衣料总称“缯帛”,可细分为缟、素、纨、锦、罗、
纱、绢等近20种,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丝织品。
素长 纱沙 襌马 衣王 堆
仅48克 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
3. 唐代丝织技术进一步提高,发明双面锦织造法。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4. 宋元时期创造了织金工艺,锦缎中用 金配色,图案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5. 明清丝织工艺精美绝伦。 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以丝织品闻名天下,民间刺绣工
裳由七幅布帛缝纫而成,腰部带褶,穿有带子,样式似裙。
5. 春秋战国前的裤(绔或胫衣)
《说文解字》:绔,胫衣也。 特点:无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绳系于腰间。
6.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带动了服饰变革
深衣式袍服作为服装的主要款式开始流行。
西周贵族服饰
春秋战国服饰
深衣不是礼服,尊卑共服
形制特点:
:“古者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一、衣服的种类

(一)麻织衣服 (二)丝织衣服 (三)棉质衣服



(四)聚酯纤维
(一)麻织衣服
用麻纱、麻线织成的衣服,
先秦时期民众的主要衣服之一。 麻的种类: 苎(zhù)麻 亚麻
黄麻
罗布麻 大麻 纯 苎 麻 布
特点:
凉爽、吸湿、透气、不沾身
(二)丝织衣服
华夏族上衣形制多为交领右衽 、袂长而肥大。 领:衣领
衽:衣襟
袂:衣袖 缘:衣的饰边,忌间色用正色。 间色:调和的颜色,如:橘红等。 正色:原色,如:大红等。
3. 周代上衣款式种类较多。
(1)“襦” 分“长襦(褂)”与“短襦(腰襦)”。又有单、夹之 分,有面有里的襦称“复襦”。
(2)贴身上衣:亵衣、中衣、私
艺也得到空前发展。


织金锦残片 织 金 锦 衣
(三)棉质衣服
1. 棉花的传入
西汉以后从非洲和印度传入,中原地区起初 并未认识到其经济价值,只将其作为观赏植物。 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苏莱曼游记》 中记述,在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
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少数民族较早意识到棉的经济价值。《梁书·诸 夷传》:“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 如细纩,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 白,交市用焉。”
(3)冬季御寒的服装还有:裘、袍 裘:毛向外的皮衣。袍:形制与复襦相近。当时战士冬季 穿袍,贵族多穿裘,裘类以狐裘、羔裘最为名贵。 (4)贫民百姓穿褐(褐以粗麻布制成,短、狭)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4. 商、周时期的“裳”
《仪礼·丧服》: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衣服的起源?
1. 保护说 驱寒保暖,防止划伤、蚊虫叮咬。 2. 羞耻说
遮羞,避丑。如:布什族人
3. 美化说 审美意义,吸引异性
【思考】羞耻心与穿衣服孰先孰后?
部分先秦文献记述
《尚书·禹贡》:“扬州岛夷卉服,冀州岛夷皮服。”
《礼运》:“未有丝麻,衣其羽皮。”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 《孟子·尽心下》:“舜视弃天下,弃弊屣也。”赵岐注 :“屣,草履。” 《左氏》:“乃祖吾离,被苫(shān)盖,蒙荆棘,以来 归我先君。” 《诗经·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郑《笺》
2.《吕氏春秋·审应览》: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 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者,辄 欲取之。妇人不与,澄子曰: “子不如速与我,我亡者纺 缁也,今子褝缁也。以褝缁 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缁 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清 方文《庐山诗》:“ 欧公辟浮屠,晚乃好缁衣。”
黄道婆(1245-1330),元代杰出纺织家。
黄 道 婆 教 人 纺 织
黄 道 婆 纪 念 邮 票
二、衣服演变史略
(一)从上衣下裳到深衣
1. 5000年前上衣下裳的形制初步形成。
《易经·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2. 到了商周上衣下裳制已经定型。
《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说文解字》:衣,衣也。上曰衣,下曰裳。
驼等纹饰。
衣装纹饰
釉底红凤缠枝纹瓷罐
忍冬纹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服装的大变革时期,胡服曾一度流行。
南北朝铠甲
南北朝武士图
魏晋南北朝服饰
皇 帝 之 冕 服
魏 晋 戴 巾 穿 宽 衫 的 士 人
刘伶的故事
a. 上衣下裳连为一体 b. 无男女式样区别 c. 上窄下宽,与后世的袍成筒状不同 d. 系腰带,上不及肋,下不及髋
7. 汉代衣装形制基本为深衣制
丝帛品种多样,锦锈、印花、敷彩等
工艺发展。
汉代深衣
缁衣
1.《诗经·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六讲

1. “禹入裸国” (《吕氏春秋》) 2.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 被发左衽矣。” (《论语· 宪问》)

【小问题】

1.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2.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3. “纨绔”的本义、引申义? 4. 说“唐装”是唐代衣服的款式,对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