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的情绪如何自我调节

中学生的情绪如何自我调节

中学生的情绪如何自我调节
良好的情绪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更有益于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

1、加强中学生自我情绪调节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

然而这个时期又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危险期”。

中学生们的生理特征具有突变性,表现为形体形态、内分泌等一系列心理现象要发生一个迅速而巨大的变化。

随着生理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心理发展上产生了许多的特点。

中学生的生长发育阶段,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是错综复杂的。

也就决定了中学生)(2的情绪表现上有三个特点:不稳定性、强烈性和自控能力差。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不良。

在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遭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甚至会诱发一系列的疾病。

研究表明,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情绪调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关注中学生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技能的掌握,创新意识的培养。

2、情绪调节的相关知识
2.1 情绪是人们在受到某种刺激以后而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
状态,包含情绪表现(表情)和情感体验(情感)两个方面。

从情绪的作用讲,一些学者将愉快、满意、幸福、欢喜、眷恋、骄傲等情绪称为积极情绪;将悲伤、忧愁、惊恐、仇恨、嫉妒、急躁、厌恶等情绪称为消极情绪。

情绪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近十几年来,随着个体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和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

2. 2 情绪调节的类别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

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
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

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

从其操作过程着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激发一种活动以调节(减弱、增强或改变)另一种活动的过程。

强调情绪调节的动力特性,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适应特定情境。

(3)
2.2 中学生在情绪表现上的特点
中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发生突变:内分泌机制完善,加速了青少
生理上的突变;生理机能逐步增强,大脑发育趋向完善,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提高;第二性征出现。

与之相比,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中学生在情绪表现上,会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不稳定性。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最突出的是不稳定性。

上午还兴高采烈的,中午也许会垂头丧气,等到下午又兴奋不已。

②强烈性。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不仅变化性强,而且变化的幅度大,呈现一种强烈性。

③自控能力差。

因为中学生生长发育还不健全,心理正处在一种不安的状态,再加上认识上模糊,致使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学习、生活中容易成为情绪的俘虏,受到情绪的困扰。

这不仅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且影响人际交往。

自控能力不足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后果。

3、学会调控情绪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教师应该让学生逐步掌握自我情绪调节。

第一、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知道好的情绪要与人分享,糟的情绪要与人分担,这有助于我们增加对情绪的敏感度并加深自我认识和把握。

第二、要学着引导过度情绪。

及时感觉并学习为情绪找让情绪及时得例如痛苦时要找人诉说,一个恰当而安全的宣泄渠道,
到缓解。

第三、不在情绪冲动时决策。

因为情绪冲动时人很难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当然,情况紧急时只能例外,而且对有的人来说,急中还能生智。

第四、遇到问题时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因为情绪先行,情绪缓解或变好了,对问题的思考才能周密。

第五、对自己处理不了的情绪,要懂得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尽快走出情绪的低
4、中学生的自我情绪调节可行方法
为了方便中学生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发泄情绪法、自我控制情绪法。

4.1 注意力转移法:首先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

当你遇
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就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而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

多回忆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来冲淡或忘却烦恼,从而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其次可以自觉地改换环境。

如外出散步、旅游参观,调换居住地点等。

这样通过新的环境,冲淡、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

4.2、合理发泄情绪法。

所谓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这有以下几种方式。

1、哭泣。

当你遭到突如其来的灾祸,精神受到打击心里不能承受时,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放声大哭。

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排遣紧张、烦恼、郁、倾诉。

当你心中积满苦闷、烦恼、抑郁等2闷、痛苦情绪的方法。

.不良情绪无法疏散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知心朋友尽情倾诉,发发牢骚,吐吐委屈。

这样使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后,精神就会放松,心中的不平之事也会渐渐消除。

4.3 自我控制情绪法人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

如果失去理智,感情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

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这又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自
我暗示。

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当你参加一些紧张的活动如重要的考试或竞赛前,要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这样就能增强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第二、自我激励。

这是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又一良好方法。

恰当运用自我激励,可以给人精神动力。

第三、心理换位。

这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

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

第四、升华转化。

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

将痛苦、烦恼和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应注意的是:除了保持积极的情绪,也应该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消极情绪。

快乐的人要比忧愁的人易于恢复健康、永葆青春活力。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