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1.1. 施工图纸。
1.2.《施工组织设计》。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6.《地下工程防水》陕02J10。
1.7.图纸会审纪要。
2.工程概况基础平面防水等级为一级。
基础筏板设计防水做法:外防水为一道不小于2.0㎜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内防水一道不小于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共同防水;外墙立面防水采用不小于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一道不小于2.0㎜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共同防水。
平面防水保护层为50㎜厚C20细石混凝土,立面防水保护层原设计为120砖墙。
具体设计做法详见附图六。
桩头防水采用无机防水涂料: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在水泥中掺有一定数量的无机活性材料的涂料,固化后形成刚性防水层。
)3.施工准备3.1.垫层施工完成隐蔽验收,桩头已处理完且完成验收。
3.2.防水材料进场后见证取样,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3.3.技术准备3.3.1.防水层施工之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掌握涂料防水层的细部构造和防水技术要求。
3.3.1. 防水层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防水队伍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3.3.1.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掌握作业指导书中的施工要点。
3.3.1. 原材料、半成品通过定样、检查(试验)、验收,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3.1.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3.4.劳动力及工具用具3.4.1.劳动力准备:防水工合计30人,普工15人。
3.4.2.工具:作业面水平运输机具手推车;配料的专用工具如电动搅拌器、拌料桶、油漆刷、弹簧秤;手动工具如小铁桶、小平铲、毛刷、刮板、滚动刷、彩条布、剪刀、刮板、弹线包、卷尺等。
3.4.3.监测装置:涂料:电子磅秤、温度计、针测仪、游标卡尺等。
3.5.作业条件准备3.5.1.垫层已经分段施工完工,并通过隐蔽验收;3.5.1.结构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固,阴、阳角成圆弧形(阴角用1:3水泥砂浆成形)、不得有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如有,应用1:3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3.5.1.基层表面应洁净干燥。
3.5.1.施工期间必须采取有效降水措施,使基坑内地下水位稳定降低在底板垫层以下不少于500mm处,直至施工完毕。
4.施工工艺流程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行施工,先进行平面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涂刷,再进行桩头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施工,最后进行砼保护层的施工。
桩头防水处理大样见附图一。
施工前应先做样板,坚持样板引路。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涂刷。
4.1、桩头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桩头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4.2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涂料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方法5.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5.1.1.基层用钢丝刷清扫干净、无杂物,将桩头表面的铁锈及松散的混凝土清理干净,进行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1.2.基层验收达到要求后,并用清水彻底润湿工作面,使内部水饱和,注意表面不能有多余的浮水,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局部基层过于干燥,必须重新润湿。
5.1.3.按比例调配是保证防水施工质量的关键,用清洁水拌料,拌好的浆料要求在30min 内用完。
一般一次拌料不能超过5Kg,以免来不及用完造成浪费。
3至4份料加入1份水搅拌至粘糊状(可根据施工温差调整),拌合均匀,浆料中不能有未拌开的干料球。
5.1.4.筏板结构桩头表面及侧面均先刷一层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重点对钢筋根部进行涂刷,注意不要污染钢筋上部。
5.1.5.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一般来说可三次涂刷完成,第一遍涂刷干燥后及时进行第二遍施工,保证总厚度达到1.5后即可。
涂刷后的防水层必须在初凝前用喷细雾等方式保养,边涂刷边保养。
5.1.6.桩头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并干燥后及时进行桩头侧面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两种材料在桩头侧面搭接,两种材料的厚度均必须满足要求。
5.1.7.防水层施工严禁在雨天,以及五级风以上的条件下施工。
、施工中突遇大雨、阵雨袭击,应立即采取遮盖防护措施。
5.2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水固化聚氨酯系反应型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保产品。
它采取涂刮工艺,和其它高分子涂料的工艺相似,施工技术容易掌握,工艺简单易行。
5.2.1、基层处理:(1)、对防水基层进行检查,对缺陷进行修补,对节点进行密封处理,阴阳角要做成圆弧。
(2)、清扫干净,基层干燥。
5.2.2、防水涂料的试凃根据基坑的情况在基坑的东北角进行样板试凃,根据试凃的情况确定涂刷的遍数,以确保大面积涂刷的质量。
5.2.3、附加层施工:在大面积防水涂刷之前,应先在阴阳角处涂刷一层同等厚度的防水附加层,每边宽度不小于150㎜,然后进行大面积涂刷,先涂平面、后涂立面。
5.2.4、大面积防水涂刷大面积防水涂刷时第一遍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施工,第二遍由北向南、由东向西交叉进行涂刷,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重复上述施工。
涂料涂刮方法:(1)、将涂料桶打开,用电动搅拌器搅拌一分钟,使停放长久的涂料均匀。
(2)、称取一次涂刮涂料量加20%清水,用电动搅拌器拌匀。
(3)、浇于基层,并立即用刮板均匀薄涂刮一遍。
(4)、待10h左右结膜后即可继续涂刮。
6、注意事项:6.1.在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期间,应做好降水工作,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涂膜防水层最低标示以下不小于500㎜。
6.1.加水搅拌后的涂料,要在30分钟内用完,开桶用不完的涂料要注意密封。
6.1.注意对涂膜防水层的保护,涂膜实干后,应在上面做完水泥砂浆保护层,才能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并要小心不得刺破防水涂膜。
6.1.雨季施工后,要使涂膜在3~4小时内不受雨淋。
五级以上大风时,停止施工。
气温低于10℃时可酌加促凝剂或加50℃热水来保证固化时间。
6.1.防水施工完毕,经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质量保证措施7.1.施工前,对所有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以确保操作工人做到心中有数,对特殊部位要重点跟踪检查。
7.2.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者不得进行施工。
7.3.现场施工负责人或带班班长要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动态,以便合理安排施工。
7.4.施工负责人或带班人要做好跟踪检查工作,特别要注意检查所提到的各细部(如阴阳角、搭接长度及位置等),同时做好每天的施工记录。
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在做防水保护层时,应注意成品保护,防止施工工具等尖锐物损坏保护层。
一旦发现防水层被破坏,应及时修补,杜绝隐患。
7.5.平面防水甩出的预留茬头,应砌砖予以保护。
见附图。
7.6.教育施工人员严格保护自己的劳动产品,以防其他工人或施工机具碰撞而出现质量隐患。
7.7.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项:技术交底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材料挂牌制度过程检查制度工程质量违规处罚制度成品保护制度7.8.涂膜防水层的基层一经发现有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应立刻进行修补,凹凸处也应修理平整。
基层干燥程度仍应符合所用防水涂料的要求方可施工。
8.质量标准8.1防水质量标准8.1.1.保证项目防水材料的规格、性能、配合比必须按设计和有关标准采用,应有合格的出厂证明。
防水层的细部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防水层严禁有破损和渗漏现象。
8.1.2.基本项目:基层应平整,无空鼓、起砂。
涂刷应均匀,不得有漏刷、透底和麻点等现象。
接头接茬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8.2.质量检验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三处。
9.安全及文明施工9.1.所有到场的材料要分类进行堆放,并悬挂标识牌。
9.2.施工前,施工负责人或班长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使作业人员人人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9.3.所有进场施工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9.4.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所有操作面上的废料头要及时清理干净,集中堆放,不得到处乱扔。
9.5.要加强材料的堆放及施工现场的防火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10.成品保护措施10.1.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手指按无印),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
10.2.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满足养护时间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10.3.防水涂料伸出垫层后,要做好保护,以防暴晒、破损。
10.4.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作保护层。
附图一:防水层遇桩头做法:主体结构底板桩基础桩基础钢筋桩头表面水泥基渗透结晶封闭钢筋混凝土基础筏板120厚C15混凝土垫层素土夯实2.0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附图二:防水层阴阳角做法: 附图四:地下室施工缝防水做法附图三:防水甩茬保护附图五: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做法附图六:地下防水做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