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目的分析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市6000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主要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等。
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不吸毒、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避免输血与应用血制品以及及早治愈性病等措施的了解情况显著多于实施前(P<0.01);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态度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中小学生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D and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6000 cas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our city were selected.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STD and AID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knowing rate about routing of transmission of STD and AIDS increased among students (P<0.01).Measures,liked no taking drugs,not having premarital sex,using condoms,avoiding blood transfusions or avoid using blood product and to cure STD as soon as possible,had understood more than before education (P<0.01).The students′attitu de about STD and AIDS had significantly changed (P<0.05).Medical carebehavior had increase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It is increasing knowing rate and setting up the correct attitude about STD and AIDS by carrying out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Prevention;STD;AIDS;Health education目前,性病、艾滋病已逐渐发展为严重的公共社会、卫生问题,为有效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实施[1-2]。
青少年为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对中小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了解情况、态度、接受能力等进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3-4]。
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需要对其实施健康教育。
本研究对我市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9月我市的8所中小学校,运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小学四、五、六年级以及初、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6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60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6000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3242名,占54.03%;女生2758名,占45.97%。
1589名小学生,占26.5%,平均年龄(12±1)岁;2234名初中生,占37.2%,平均年龄(16±2)岁;2177名高中生,占36.3%,平均年龄(19±4)岁。
1.2 方法1.2.1 宣传教育和宣传时间通过上多媒体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发放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画和小册子的形式,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预防的措施与意义、安全性行为、正确求医行为以及避孕套在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发挥的作用等。
干预时间为半年。
1.2.2 问卷调查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知晓率、预防措施、态度以及就医行为等方面。
应用不记名方式,各校校医和卫生宣教老师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对其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填写完成后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比较通过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表1)。
表1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比较[n(%)]2.2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预防措施了解情况的比较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不吸毒、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避免输血与应用血制品以及及早治愈性病等措施了解情况显著多于实施前(P<0.01)(表2)。
表2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预防措施了解情况的比较[n(%)]2.3 对待性病、艾滋病的态度实施健康教育前,3864名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有排斥、恐惧心理,占64.4%,1587名学生对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占26.5%,549名学生了解艾滋病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占9.1%;2568名学生能够接受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学习,占42.8%,3432名学生不能接受,占57.2%;实施健康教育后,1403名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有排斥、恐惧心理,占23.4%,1587名学生对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占26.5%,3010名学生了解艾滋病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占50.1%;3682名学生能够接受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学习,占61.4%,2318名学生不能接受,占38.6%;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在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态度转变显著(P <0.05)。
2.4 学生的就医行为在怀疑自身感染性病后,干预前,5012名学生会到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占83.5%;647名学生会去私人诊所诊治,占10.8%;341名学生自己买药,占5.7%;干预后,5634名学生会到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占94.0%;254名学生会去私人诊所诊治,占4.2%;112名学生自己买药,占1.8%。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确诊是否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干预前,1853名学生认为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要坚定信心,勇敢挑战,占30.9%;干预后,3569名学生认为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要坚定信心,勇敢挑战,占59.5%。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艾滋病为目前全球中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高危人群,是对艾滋病进行预防、控制的关键[5]。
相关统计研究指出,全球约超过一半的艾滋病感染人员年龄不超过25岁[6]。
大多数文献研究证实,为有效降低艾滋病发生率,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增强人们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7]。
目前,我国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为处于性活跃阶段的青少年,随着青春期性发育的开始,青少年的性功能逐步朝成熟方向发展,由于性心理发育具有滞后性,导致青少年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
部分青少年为探索奥秘,可能会做出过激行为,导致发生严重后果,如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则很可能导致出现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情况。
研究显示,青少年具有较高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①青少年对性、生殖健康的态度不正确,缺乏疾病知识的了解和防御技能;②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没有正确了解,认为性病和艾滋病距离自己生活很遥远;③青少年性成熟年龄不断提前,性行为开端逐渐低龄化,且青少年无保护意识。
因此,对青少年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显示,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
因此,为中学生广泛性、持久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到大众传媒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主要通过阅读报纸、书籍以及观看电视等途径了解,从学校、家庭了解的途径较少[8-9]。
另外,受到我国艾滋病传播形势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艾滋病的认识、防治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还停留于无知阶段[10-12]。
因此,学校要注重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担起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重任。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生渴望获得、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并认为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3]。
据此,学校要加大该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使其有更多机会获得全面的健康知识。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对于转变中学生对艾滋病态度具有一定作用。
如在担心自己感染HIV方面,针具消毒不严格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实施健康教育不会对此产生较大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态度出现较大转变,表明随着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认识的不断加强,对艾滋病恐惧、紧张意识逐渐缓解[14]。
目前,常见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网络或者录像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等健康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为进行健康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将预防性病、艾滋病纳入到中学生的健康教育中,能够给学生提供正规途径学习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相关技能、知识,有效缓解期对性病、艾滋病存在的偏见,大大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率;此外,学生还能够将学校学得的技能、知识传播到社区、家庭以及同伴等;录像或者网络形式,在性病、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艾滋病进行宣传、预防、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在信息量增多的现在,网络具有个性化、易保存、私密性的特点,且能够大大加快社会信息传播,并给健康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较好渠道;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课运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作为主体,问题作为中心;在转变态度、掌握知识方面,能够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健康行为,进而在根本上为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奠定良好基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