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统计学》第七章假设检验

人大《统计学》第七章假设检验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
x 0 z= ~ N ( 0,1) σ n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根据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样本值 z,当显著 水平为α 时,查 Z 分布表:
在双侧检验中,如果 z≥ Z1α,则拒绝原假设 H0 ;反之,则不能拒绝 2 原假设。 在左侧检验中,如果 z < Z1α,则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原 假设。 在右侧检验中,如果 z > Z1α ,则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原 假设。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例7.1】某车间用一台包装机包装成品食盐,已知袋装食 盐的净重服从正态分布,且当机器正常时,其均值为0.5公 斤,标准差为0.005公斤。某日开工后要检验包装机是否正 常运作,随机抽取了40袋,称得净重如下(单位:公斤):
α 请检验机器是否处于正常运作状态?( = 0.05)
z= x 0 n
σ
=
1507.625 1500 = 3.05 > 1.645 10 16
因此,拒绝原假设H0,即认为该种新技术显著提高灯泡的使 用寿命。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2.1.2.小样本情况下
σ 1.正态总体, 已知 正态总体, x 0 采用统计量 z = 对样本均值进行检验 σ n
§1.1 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 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
统计思想: 统计思想:
小概率原理 反证法思想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1、主要理论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一概率思想。 2、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反证法。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1.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原假设: 原假设:待检验的假设,也称为零假设。 备择假设: 备择假设:原假设的对立面,否定原假设后可供选择的假设。 例:某种饮料包装上注明“净含量500ml”,是否可信?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4.接受域与拒绝域
接受域:使原假设不能被拒绝的统计量所在区域。 拒绝域:使原假设能够被拒绝的统计量所在区域。也称否定域。
这两个区域是互补的关系,即检验统计量的实际值必落入且只能 落入其中一个区域,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即临界值 临界值。 临界值
H 对于不同形式的假设, 0 的接受域和拒绝域不同。
2
2.正态总体, 2 未知 正态总体, σ
检验统计量 t =
x 0 服从自由度为( n 1)的 t 分布,由于σ 2未知,一般 σ n 用样本标准差 s 来代替总体标准差 σ ,即:
x 0 t= ~ t ( n 1) s n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α ,查 t 分布表: 在双侧检验中,当 t > tα /2 ( n 1) 时,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
x 0 。 s n
由题中样本数据及已知条件得到: x = 1507.625 , 0 = 1500 , = 10.404 , = 0.05 , tα (15 ) = 1.753 s α 检验统计量 x 0 1507.625 1500 = = 2.932 > 1.753 t= s n 10.404 16 拒绝原假设 H 0 ,即认为该种新技术显著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
§2.2 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检验未知的总体比例π 等于某一假设值 P0 设
H0 :π = P; H1 : π ≠ P0 0
H (或 H1 : π ≥ P0 ; 1 : π < P0 )
检验统计量 z = σ
用样本比例 p 来代替π ,因此检验统计量调整为:
z= p P0 p (1 p ) n
p P0 逼近正态分布,因未知σ n
解:首先设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H 0 : = 0 = 0.5 ; H1 : ≠ 0 由题中样本数据及已知条件得到: s x = 0.4983 , 0 = 0.5 , ≈ 0.00655 , = 0.05 ,tα 2 ( 9 ) = 2.26 α
t = x 0 s n
=
0.4983 0.5 0.00655 10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解:首先设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H 0 : = 0 = 0.5 ; H 1 : ≠ 0 已知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及总体的标准差,故本题可以采用 Z 检验。 由题中样本数据及已知条件得到: x = 0.4989 , 0 = 0.5 , σ = 0.005 , n = 40 , α = 0.05 , Z1α 2 = 1.96 本题属于双侧检验,根据正态分布,有:
总体服从二项分布,样本量 n足够大且满足
p 的抽样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 p 的数学期望为 E(p) =π , p 的方差为 Var ( p ) = π (1 π ) , n
np > 5 时,比例 n (1 p ) > 5
样本比例经标准化后的随机变量则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
z= p π ~ N (0,1) π (1 π ) n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
如果需要判断参数是否偏大(偏小)的情况,则采取左侧 需要判断参数是否偏大(偏小) 需要判断参数是否偏大 (右侧)检验。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5.假设检验的具体步骤
(1)建立假设。 (2)确定检验统计量,并确定该统计量的分布情况, 然后依据样本信息计算该检验统计量的实际值。 (3)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并确定临界值。 (4)将检验统计量的实际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做出 是否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分类: 分类:
参数假设检验,简称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或者自由分布检验。
第七章
假设检验
§1
假设检验基本问题
§2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3 二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 假设检验基本问题
§1.1 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1.3 关于 p 值 §1.4 两类错误 §1.5 假设的建立问题
§2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2.2 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2.3 正态总体的方差检验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2.1.1.大样本情况下 样本均值 x 的抽样分布均为正态分布,其数学期望为总体 均值 ,方差为 σ 2 n ,其中σ 2 为总体方差。 检验统计量
z= x 0 σ n
§1.5 假设的建立问题
实践中一般采取“原假设处于被保护地位 原假设处于被保护地位”的原则, 原假设处于被保护地位 即将没有充分理由便不能拒绝的命题作为原假设,其对 立面作为备择假设。
一般将已有的、固有的、经验的命题作为原假设,将想 要证明成立的命题作为备择假设,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小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H1 : ≠ 500ml 该假设可以表达为: H 0 : = 500ml 其中,字母 H表示假设,下标0表示原假设,下标1表示备择假 设。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零假设与备择假设并不一定完全对称。 假设的形式: 假设的形式: 双侧检验:H 0 : = 0 H1 : ≠ 0 单侧检验 左侧检验: H 0 : = 0 H1 : < 0 (或者 H 0 : ≥0 ;H 1 : < 0 ) 右侧检验:H 0 : = 0 H1 : > 0 (或者 H 0 : ≤0 ; H1 : > 0 )
n = 200 ,p =
z =
157 α = 0.785 , = 0.05 , Z1α 2 = 1.96 200
§1.4 两类错误
进行假设检验时会犯两种错误:
①零假设正确却被拒绝,称之为“第I类错误”; ②零假设不正确却没有被拒绝,称之为“第II类错误”。
§1.4 两类错误
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α ,即前面提到的显著性水平。 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β 。 在一定样本容量下,减少 α 会引起 β 增大,减少 β 会引起 α 的增大。 假设检验中人们普遍执行同一准则: 首先控制弃真错误( 错误)。 首先控制弃真错误(α 错误)。
≈ 0.821 < tα 2 ( 9 ) = 2.26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H 0 ,即不能认为包装机器运作不正常。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例7.4】(续例7.2)若没有灯泡寿命标准差的经验数据, 试检验判断该种新技术是否显著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 ( α = 0.05 )
解:首先确定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不变,但检验统计量换为 t =
原假设。 在左侧检验中,当 t < tα ( n 1) 时,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 原假设。 在右侧检验中,当 t > tα ( n 1) 时,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 原假设。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例7.3】(续例7.1)若其它条件不变,但抽查样本量减 为10,且事先并不知道机器正常时的标准差信息。试检验机 器是否处于正常运作状态?(α = 0.05 )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2.1.3.选择统计量的总结 . . .
如何选择检验统计量
大样本(
σ
σ
σ
σ
§2.1 总体均值的检验
§2.1.4.计算机实现结果
例:SPSS
SPSS软件中对原始数据(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方 差是否已知并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对于均值检验采用的统 计量均为t统计量。
§2.2 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双侧检验的接受域为检验统计量分布曲线上两临界值之 双侧检验 间的区域,而拒绝域分别位于两端;
如果是只需判断有无显著差异 只需判断有无显著差异的情况,则采用双侧检验。 只需判断有无显著差异
§1.2 基本概念及检验步骤
左侧检验的拒绝域位于接受域的左侧;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的拒绝域位于接受域的右侧。 右侧检验
§1.2 基Leabharlann 概念及检验步骤2.检验统计量
检验使用的统计量称为检验统计量 检验统计量的构造形式为:
检验统计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