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
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手法。
清照的词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
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出身于仕宦家庭,家中经济比较富裕,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她的父亲是曾为苏轼所赏识的李格非,这是一位苦心工于文章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同样“工文章”。
清照从小就受父母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
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她与明诚才学相当,志同道合,他们常常一起或鉴赏金石、整理古籍著作,或写诗填词,切磋才艺。
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夫妻情谊。
但这对伉俪相得的夫妻常有离时,爱得愈深,别时愈痛,即使短时分手,也会给女词人心中罩上一层阴霾,只身一人度日,愁云永日不开。
北宋末年,金统治者占领了北宋王朝,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造成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严重分裂。
在这种形势下,清照的生活也随即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一、李清照前期幸福美满生活中的词李清照多才多艺,既能诗词,又能文赋,还能书画,但擅长的还是词。
她创作的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即北宋时期。
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的、闲适宁静的,因为在这一时期,李清照主要生活在父母和丈夫的庇荫之下。
当然其间也免不了与丈夫有过短期的别离,使她愁绪满怀,只好借助于词来抒发自己的离愁。
因此,她的词主要是抒发自己对自然、对青春、对爱情的美好感受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风格,色彩较为明朗。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如果把李清照词都归纳为“闺情词”,可能比较笼统一些,因为她前期词除了表现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外,还有许多歌咏自然、青春、爱情的词,甚至还有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
词的基调总的来说是乐观向上的,虽然偶尔带有感伤的色彩,但是她那直爽的性格和豪迈的抱负常因受到抑制和阻遏而越发在创作中迸发出来,表现为一种热烈的追求和大胆的独创精神。
这不同于一般词人无病呻吟的哀怨之词,她敢爱敢恨,敢写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
李清照前期词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大自然,讴歌大自然的词李清照年轻时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欢外出活动,有时在水中荡舟,有时去郊外游玩。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自然景物观察得很细,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志趣。
她善于捕捉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
用清新活泼的笔触,细腻贴切的词句表现出活泼率真,朝气蓬勃的女主人公形象。
李清照讴歌大自然的词现存并不多,但其艺术价值相当高,在此类词中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笔描绘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但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客观主义的摹写,而是女词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赋予大自然以主观的色彩,表达了作者观察自然时的典型心情和深刻感受。
在作者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礼赞中,渗透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美好景物的性格特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描绘姑娘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
词人选择了几幅流动的美景:日暮的溪亭,藕花深处争渡的归舟和滩上惊飞的欧鹭,而人也早已融入景中,成为景中一点缀物。
尤其“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写酒醒后渡回舟的有趣境况,还想在这藕花世界流连欣赏,但已暮色苍茫,要想荡出这“藕花深处”,却又无路可通。
在焦急之中,不自禁地发出了“争渡,争渡”的呼声。
不断,这几声婉转的“争渡”,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
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欧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火红的芙藻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凑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这是一种多么动人的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整个画面散发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这首词是最能表现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充满了对自然、对青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朝气蓬勃,扬扬洒洒。
再看她的另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女词人在她被关在“寂寞深闺”里的时候,由花的凋谢感到青春的易逝,于是兴起一种惜花怜已的感情,所以在这时她的感伤只是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一种惋惜心情,是一种因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引发出来的“轻愁”,表现得较为委婉曲折。
2.大胆率真,深沉惆怅的爱情词李清照前期词中数量最多、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她的爱情词。
在我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深深地遭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依赖性,爱情方面也不例外。
她们总是希望在爱情上找到精神寄托,寻求满足和安慰。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爱情的要求总不能得到满足,女子往往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因此,爱情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无数文人写下了闺怨离愁的诗词篇章,但都是为女主人公代言。
尽管抒写她们悲欢离合的感情是真实的,但是她们都无法深入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了解她们对爱情的真切感受。
何况这些文人笔下的女主人公大都是歌儿舞伎,居于被侮辱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些作品许多都掺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
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虽有压倒须眉的才华,但这种具有民族意识积淀性的女性意识也很自然地构成她创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她敢于对爱情勇敢表露,大胆追求,热烈歌颂。
在她的爱情词中,女主人公形象不是歌伎而是贵族世家闺的她自己,不是男作家的妇女代言,而是女词人为自己写心。
这类作品比较突出的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以含蓄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日夜思念远方情人的女子形象。
抒写了作者只身独居,寂寞无聊的惆怅心情。
离别的愁苦和日夜相思使她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的良辰美景更加深了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也只有一个女性作者才能感受到一个青春少妇不仅她的容貌如黄花般雅洁婉丽,作为一个思妇,她的苦境又与黄花的命运极为相似。
3.追求理想世界的人生道路的“鹏举之志”的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意识无情地窒息了女性世界的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女性的“自我”只能命定地满足于社会结构中预先规定好的地位与权益。
然而李清照渴望着打破这种封闭式的精神束缚,她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务求高远,她对那个时代压抑妇女情感的封建礼教深怀不满,她要追求她的理想世界。
如《渔家傲》,在与大帝的对话中叙述了自己上下求索,恐无所成的焦虑,苦心为诗而又于事无补的遗憾。
表达了渴望鲲鹏展翅,直飞理想世界的热烈向往。
如上所述,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比较单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论调。
这种保守的观点也就束缚了女词人的手脚,使她未能打破词的樊篱,以至她的心境未能更充分地呈现出来。
(二)李清照前期词的艺术成就李清照的词尽管在思想上存在的局限性,但在艺术上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的一代词风。
她的词以婉约著称。
以婉约一词来评李清照的词,主要指她那些细致婉转的作品,这是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其艺术风格中的主要方面。
此外,她又具有其他词派的某些特色。
总的来说是细腻优美,明快活泼的。
1.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从其内容来说人们几乎一看便知,但其表现的艺术技巧,却别具风格,使人惊叹,特别令人叹赏的是那词的意境的新奇感,描叙的婉曲性,语言的通俗化。
李清照对于词境的开拓,对于生活中美的发现有自己的独到之外,生活中的素材一到她笔下,就好像纯白的日光透过三棱镜,而显现出色彩缤纷的绚丽世界。
赞美大自然的山水田园之作,前人不知写过多少优美篇章,而在这首词中却出人意外地把一刹那间美的感受写成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这有趣的故事中,有人物、有场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读后不仅使人觉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而且使人感到情深味永,新奇可嘉。
2.婉转含蓄词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抒情诗,通常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字面不涉及本题,正意却要溢于字里行间,即“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中味”。
在这一点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独得其妙的。
全词所写是夏日游饮归来途中的一个片断,着重写的是印象最深的一瞬感受。
但对这片段和瞬息,却不是正面出之,而在通过回忆表现的;但回忆又不是信手直写,而是借助于醉态表现的,对于醉态的描写,也委婉有致,寥寥六句,一句一个画面,一句一个境界,一境推进一境,层次曲折起伏。
词的末尾,在似乎无意跌出的新境中戛然而止,仿佛使人感到游人刚刚从酒醉之中醒来,却又醉在那迷人的自然景物之中,醉上加醉,乐不堪言,峰回路转,曲折动人。
3.以强烈、真实的感情为自己写心在李清照词中所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的,她的才华出众,文采风流,学识渊博,性格豪爽,感情热烈,无不在词中得到展现,她的闺阁生活,夫妇爱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不反映在其前期的词中,读她的词,即能想见其人,理解其性格,领会其精神的理想,使读者深入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她的词是其心血的结晶,感情的花朵,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总之,李清照的前期词,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住与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但也流露出时代的感伤。
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不论就题材的选择还是由此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独树一帜,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股清风。
二、李清照后期凄凉悲苦生活中的词李清照自靖康元年南渡逃亡之后,亡国之痛,夫死之悲,流落之苦,一连串悲惨的遭遇接踵而至。
悠闲富贵的美满生活,清照只过了25个春秋便结束了。
从此,清照在人生道路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她难以再打起精神来,开始步入不幸之路。
但是痛苦的流亡生活却使她眼界开阔了,有机会看到现实社会,接触到下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