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浅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李清照前期作品初探[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的词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

时代和个人的经历使李清照的心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创作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本文拟探讨李清照前期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个性。

主要论述李清照前期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家庭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质,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个性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创作风格,这时期的词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前期词具有风格清新俊秀,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词思想内容艺术个性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她的词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¹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饱受战乱之苦,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词主要写少女,少妇时期写闺阁家园生活的题材,表现了李清照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显得清新明快,焕发青春活力,下面我就对李清照的前期词进行浅析。

一: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时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写作者的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起一滩鸥鹭。

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

从此词可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

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后一首词,李清照认为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这种景物和季节的变化也触动了李清照敏感的心,引起了她心中的惆怅之情,这种惆怅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作者短短的几句词中真可谓语浅意深。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春光的流逝,便预示着年岁的逐增,清照不免由此生发怅惘之情,借海棠花事感叹青春易逝。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

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出了一个富贵人家少女天真烂漫的形象。

她生活快乐,性格活泼,甚至有些不拘小节,你看那位如花少女刚“蹴罢秋千”,颇有倦意,连纤纤玉手也懒得抬,正“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时,听得有人来了,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光着袜子害羞地往屋里跑,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却又倚着门回头嗅嗅青青的梅子,那“和羞走”“倚门”及“却把青梅嗅”等一系列的描写,则将李清照如此忙乱慌张的原因点破,原来客人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未来夫君。

这一“回首”,再次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和与众不同。

多么真实而细腻,而把这样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活化出来的李清照,当时不就是一位热爱生活、天真烂漫的如花少女吗?这正是李清照早年的自画像。

通过上述不同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出生于文化氛围浓厚的、较开明的家庭,从小博览群书,因而有了自己的思想见解,非一般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贵族闺秀可比。

少女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其早期少女词抒写了这一时期的生活及感受,抒发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向往爱情之意,语调清新自然,不加雕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活泼率真、娇羞可人、烂漫多情的少女形象:加上其细腻的笔法,景物和感情的交叉描绘,使得这个时期的词作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

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热情缠绵,情殇辗转,对爱情苦苦守望的少妇时期俗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李清照幸运地嫁给了才情兼备,又与她意趣相投的赵明诚。

赵明诚人品学识俱佳,是一位聪明好学的青年,他读书极博,酷好书画,是一位金石学家。

夫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的她,在庭院深深诸多约束的赵府之内只有丈夫是知心人,可是丈夫又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

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地悲愁和苦闷。

思念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述于笔端。

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词人相思愁苦的爱情主流。

这段时期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送别了丈夫,李清照反复回忆夫妻恩爱的岁月却独守空闺,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一种无尽的相思挥之不去,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让她刻骨铭心,离愁别恨跃然纸上。

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借描写重阳赏菊委婉地表达了闺中寂寞和离情,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重阳佳节本是团圆之日,可是此时夫妻分居两地,于是没了赏菊的兴致。

一句“半夜凉初透”,写尽半夜凉透的冷寂,凄清,给人以无限寂寞清冷苦况。

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以愁字起,以瘦字止,情思绵绵。

整首词无一字言情,却句句是刻苦铭心的情语,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李清照正是用她的女性之笔,进行大胆地真情告白,倾吐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强烈的执着,为世人谱写了一首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少女、少妇的日常生活与爱情悲欢,或写出闲适之趣,或绘出了爱情之乐,道出相思之苦,反映了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性格和感情。

我们从她的前期词中分析可看出他的词之所以使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主要以下两点;一:情景交融,婉约含蓄李清照以自已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内容上多写一些离情别绪,在表达手法上以委婉,细致,曲折见长,为当时日益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清照的词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的词流露出文化女性矜才尚艺的人生意趣。

如《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

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

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

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李清照常以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心理把难以言传的相思之情写得形象化,具体化,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又如另一首《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李清照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

伤春、怀人,相辅相成。

“崔”、“弄”两词琢炼得妙。

“弄”字写出一幅风雨戏云,阴云飘卷的动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李清照笔下的女性个个有气质,有人格,有对生活对理想大胆地追求,在这些人物身上,自然带有她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影子,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情态上都烙印着李清照本人的痕迹。

充分展现了当时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

二:熔炼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她善于把那些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缀成极其清新鲜丽的词句,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她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只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浅俗的语言,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如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如“种种恼人天气”、“万千心事难寄。

”、“更看今日晴未”等,浅畅自然。

黄蓼园《蓼园诗选》评曰:“至前阕云‘重门须闭’,次阕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

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深成”。

堪称闺情诗中的上品。

又如《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

重阳佳节。

秋菊盛开,一阵清风吹来,珠帘闪动,一位美丽多情少妇闪出窗来,由于日夜思盼阔别久离的丈夫。

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尽管思念之词未着一个,但人物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朱彝尊《(红盐词)序》说:“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

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

”用他们的话来评价李词的这种笔力,是十分恰当的。

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李清照的话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她特别善于运用双声迭韵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