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1.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 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2.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A. 加入氢氧化钠
B. 加入AgNO3溶液
C. 加热法
D. 加入一种合适的酸
3.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4.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必要时可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 氢氧化钡 B. 氯化钡 C. 硝酸钡 D. 氢氧化钠
5.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B. 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C. 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D. 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6.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7. 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 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 (NH4)2SO4
B. NH4NO3
C. NH4Cl
D. NH4HCO3
8. 以下性质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含有NH+4
C. 可分解放出氨气
D. 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9.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 甲:Ca(OH)2;乙:稀盐酸
B. 甲:水;乙:NaOH溶液
C. 甲:NaOH溶液;乙:水
D. 甲:稀盐酸;乙:NaCl溶液
10.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11.把a L含(NH4)2SO4、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3)为( )
A. b-2c
a mol·L-1 B.
2b-4c
a mol·L-1
C. 2b-2c
a mol·L-1 D.
2c-4b
a mol·L-1
12.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后,体积缩小,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O2
B. 肯定没有Cl2、NH3、NO2
C. 肯定有NH3、NO、HCl
D. 肯定含有NH3和NO
13.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14.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 A.NO 2B.HCl C.CH4D.NH3
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品,完成下列实验。
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已知:2NH3+3CuO N2+3Cu+3H2O。
(1)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瓶中固体NaOH可以用________代替。
(填写代号)
A.碱石灰B.氯化钠C.生石灰
(3)证明NH3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有一不当之处,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改进部分的装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