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补气补血中成药
3、气虚发热证
病机与症状: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中气下陷:内脏下垂
郁遏发热:身热(热不甚高,喜温饮) 自汗,脉大而虚软
补中益气丸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组成与方解 君:黄芪——补脾益气,升举阳气,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和血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气向上 炙甘草——调和诸药
特点: 1、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2、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四物合剂与归脾丸功效比较 相同 心脾两虚证 补心。气血双补,心脾 脾不统血证 两调
四物合剂
补血活血调经
营血虚滞证
三、气血双补中成药
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 八珍丸——补气益血(四君子加四物) 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八珍加黄芪、肉桂)
参苓白术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脾虚湿盛证。 病机与症状: 病机 脾胃气虚 水谷水湿失于运化
症状 四肢乏力,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舌淡脉虚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组成与方解:
四君子——益气健脾 山药、莲子肉——健脾止泻 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 砂仁——行气和胃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归脾丸
主治: 1、心脾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病机与症状: 思虑过度 心脾气血暗耗 心失所养:惊悸、健忘、失眠 脾气亏虚:体倦、食少 气不摄血:便血、吐血、崩漏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组成与方解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 补气以生血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特点: 本方具有补气、健脾、渗湿、止泻、行气之 功,药性平和,为益气渗湿法的代表方。
参苓白术散与四君子丸比较
相同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用治脾气虚证。
不同点: 四君子丸——以补气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兼能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之泄泻。
补中益气丸
主治: 1、脾胃气虚证 2、中气下陷证
2、培补五脏分为直接补益法和间接补益法 (1)直接补益法:虚在何脏就补该脏 (2)间接补益法:虚者补其母(培土生金)
五、注意事项 1、据因而补。 2、辨清虚实的真假。 3、注意调整脾胃的功能,做到补而不滞。 4、补益方宜文火久煎,务使药味尽出;服药时 间以空腹服用为佳。
一、补气中成药
1、概说:具有补气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2、脾肺气虚证的主要症状 肢体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则气促 面色萎白,舌淡苔白,脉虚弱 脱肛或内脏下垂 3、代表中成药: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 参苓白术散、玉屏风口服液、生脉饮、参麦注射液
第6节 补益中成药
一、概念 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中成药。 二、虚证的病因、病机 气 先天不足 血 五脏虚损 阴 后天失调 阳 气血两虚、阴阳两虚
三、补益中成药的分类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气血双补、阴阳双补 四、组方特点 1、补益气、血、阴、阳既要有所侧重,又统筹 兼顾。 (1)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2)阳虚补阳,常佐以补阴之品;阴虚补阴, 常佐以补阳之品。
生脉饮
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证。 病机及症状 温热、暑热、久咳 症状 耗气伤津:神疲乏力,汗多,咽干口渴 干咳少痰,气短懒言 治则:益气养阴生津
方解: 人参——补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 五味子——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补) (润) (敛)
特点: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敛阴止汗
生脉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具有毒性小,安全度大, 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中 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 调等病证,属于气阴两虚者。
参麦注射液
组成:红参 麦冬 功能: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 主治: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 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 此外,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并 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
四物合剂
组成: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病机与症状: 心神失养:心悸失眠,面色无华 血虚 肝失所养:头晕目眩,爪甲色淡 月经失调,或经闭 血瘀:少腹疼痛,甚瘕块硬结
治则:补血为主,和血为辅。 方解: 君:熟地——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活血,为养血调经要药 佐:白芍——养血益阴 川芎——活血行气 特点: 血中血药(熟地、白芍)与血中气药(当归、 川芎)相配,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正, 为补血调经之基础方。
养胃舒颗粒
主治:阴虚型胃痛 症状: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 口咽干燥,烦渴思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 少苔或无苔。 党参、山药、白术——益气健脾 黄精、北沙参——养胃生津 菟丝子——平补阴阳 生姜、陈皮——理气和中 山楂、乌梅——消食开胃
二、补血中成药
概说:具有补血功效,适用于血虚证。 血虚证的主要症状: 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唇甲 色淡,舌淡,脉细。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 淡,或经闭。 代表方:四物合剂、归脾丸
补中益气丸
特点:补气药与升提药配伍,为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
现代应用: 临床多用于气虚下陷证。 如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 肛、子宫脱垂、眼科之眼 睑下垂等属于脾胃气虚者。
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的比较
相同点:具有益气补中之功,用治脾胃气虚证。 不同点:
主要功效
补中益气丸 升阳举陷
主治
气虚下陷
特点
益气升阳法 代表方 益气渗湿法 代表方
四君子丸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主治:脾胃气虚证 病机与症状:
脾胃气虚 脾失运化:食少便溏 脾主四肢:四肢乏力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 脾虚及肺:气短、语声低微
功用:益气健脾
方解 君:党参——补气健脾 臣:白术——健脾燥湿 君臣相须为用,增加补中健脾之功。 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特点: 药性平和,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参苓白术散
渗湿止泻
脾虚夹湿泄泻
玉屏风口服液
【性状】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液体;味甜、 微苦、涩。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 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玉屏风口服液
黄芪—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补气固表止汗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
防风—散风御邪
益肺气,固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