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环境是影响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财务管理环境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更有其社会属性的一面。
因此,财务主体与财务管理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就不仅体现了一种技术关系,还包括了财务主体与其他财务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内,这种社会关系则集中表现为各种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的存在说明财务管理绝不是类似自然科学的一种技术或方法,而是蕴涵了丰富制度内容的社会科学。
一、财务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对财务关系的研究受企业理论的影响很大。
事实上,企业理论对整个财务管理理论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一个“黑箱”,主要从技术的角度,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把它们当成行为方式与消费者完全一样的生产者来研究。
这种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完全有效的黑匣子,在它内部,任何东西都能十分顺利地运行着,这显然与实际不符。
可以说,对制度和经济关系研究的缺乏是传统企业理论最大的缺陷。
与传统的企业理论相对应,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是偏重于数量和技术层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对制度和财务关系层面的研究却没有得到重视。
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经济学理论的提出,把经济学的研究从重技术层面的研究转向了重制度层面的研究。
这些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制度因素是影响经济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企业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
与此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开始从重视数量研究逐渐转向重视制度和财务关系的研究。
我国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对财务关系的研究,这可能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比较重视生产关系的研究有关。
有不少学者认为,财务关系是体现财务本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但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那时企业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主体,因此对财务关系的研究更多地是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很少涉及企业内部的诸财务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引进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比较重视财务管理技术和数量分析方法的引进,而对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有关制度的内容则很少提及。
这种做法导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开始转向了技术和数量层面,对财务关系的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被忽视了,这无疑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一大失误。
事实上,这种研究失误的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
特别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企业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已逐渐转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主体,企业的各利益关系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而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和冲突,我国现成的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解释。
因而,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薄弱,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在那一时期非常普遍。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仅从数量和技术的层面研究财务活动是
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制度的层面深入研究财务关系。
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对财务关系的研究又开始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且在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财务管理学者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要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进行,并与企业治理的要求相适应。
近年来我国财务学界提出的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等,都是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形成的研究成果。
因此,对财务关系的研究仍然应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财务主体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对财务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现象和本质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按照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的影响不同,我们把财务管理环境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具体财务管理环境,即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中对对企业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有直接影响的外部条件和因素。
从所有者和经营者作为财务主体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包括债权人、供应商、顾客、政府和职工等方面;另一部分是一般财务管理环境,即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等等。
我们认为,上述分类虽然把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主体的财务机制运行联系起来,但主要还是从财务管理活动的现象和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的,尚没有触及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这也是由财务管理环境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深入分析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主体财务决策的联系,并侧重从制度的层面研究财务主体财务决策的内容,就不难看出,财务主体的各种财务机制其实质都是在处理与其他财务主体的财务关系。
虽然影响财务主体财务机制运行的有具体财务管理环境和一般财务管理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但是从其所涉及的财务关系来看,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各特定财务主体与其他财务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涉及的空间范围是在企业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以内,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诸因素只是对财务主体处理上述财务关系时产生影响,而并不是另外产生一种超越企业治理契约或公司治理结构的新财务关系。
这一解释可以从另一角度印证我们前面阐述的财务管理环境归根结底都具有微观性的观点,也充分说明了与企业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相联系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体现着企业与各个方面的财务关系。
这些财务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所有权的性质,体现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产权和经营权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3、企业与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所有权性质与受资的关系。
4、企业与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
这里体现的也是债权债务关系。
5、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
它体现了国家以政府管理者和所有者身份参与企业资金分配的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是在实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条件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进行计价结算所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它体现了职工和企业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主要有七个方面的不同利益主体,这七个方面的利益主体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财务主体。
每一个财务主体都可能与其他六个财务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对每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务管理来说,其都要涉及六种不同的财务关系。
而从企业治理结构的整体来看,所需要研究的财务关系则达多种。
虽然每一个特定财务主体都需要考虑6种财务关系,但这些财务关系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每一个财务主体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难以兼顾各种财务关系,通常只能根据决策的具体问题着重考虑那些重要的财务关系。
但哪一种财务关系是重要的,在不同的时期及对于不同的决策问题而言是不同的。
每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务决策都会影响或改变其与其他财务主体的财务关系,这种改变又可能引起其他财务主体对财务关系进行再调整,其他财务主体对财务关系进行的再调整对每一个特定财务主体来说则属于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又可能引起该特定财务主体对其与其他财务主体的财务关系进行再调整。
由此可见,在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不断演绎着新的财务关系。
各种财务管理活动,究其实质,都是在对财务关系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
因此,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的本质,而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活动则只不过是财务管理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