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海绵城市材料项目背景
综合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新动能加快成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新产业实现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2.2个百分点。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4个百分点。

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降低。

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39元,同比减少0.35元。

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海绵城市材料投资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
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
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项目规划咨询单位:泓域咨询机构Macro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工业园区。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十二五”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稳妥应对动力转换和发展转型带来的压力挑战,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三个跨越”:生产总值跨越5000、6000亿元台阶,2015年达到6446.1亿元,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越300、400、500亿元台阶,达到542.7亿元,年均增长17.9%;人均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台阶,达到1.5万美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8.5%和13.9%。

县域实力不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个,比“十一五”末增加6个。

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7.7:58.9:33.4调整为6.8:51.6:41.6,是全市服务业比重提升最快时期。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351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1.1%,比“十一五”末提高4.4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3%,累计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210项,创客空间、金融超市等特色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效。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4%,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1.2%,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个和5.4个百分点。

(三)项目用地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工业园区。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8682.66平方米(折合约87.98亩),净用地面积58682.66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7.98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海绵城市材料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海绵城市材料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13%,建筑容积率1.2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3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2.02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
坚持改革开放,形成制造业全面开放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制造业发展中,产品模块化程度不断提升,生产过程可分性日益增强,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进步带来交易效率显著提高、交易成本明显下降,基于价值链不同工序、环节的产品内分工获得极大发展,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导形式。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拓展、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日趋加快,新兴工业化国家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全球价值链日益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新态势。

因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制造业对外开放步伐,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我国制造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制造业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到相关国家投资兴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工业园区等,推进产能合作和技术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

发展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企业持续涌现。

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经济新常态
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在稳增长方面继续发挥明显效果,经济增长呈现走稳态势。

与之联系,就业形势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为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1000万人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就业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307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3%。

在就业和保障基本民生各项政策支持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收入增长和基本民生的稳定,也表现在消费平稳增长方面。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此外,在稳定投资、支持出口各项政策引导下,投资增长由落转稳,出口增长低位趋升。

市场需求的“*”平稳运行,拉动了经济增长趋稳,使国民经济总体形成可持续的循环状态。

五、项目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净用地面积58682.66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45261.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006.0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7669.50平方米,根据测算:计容建筑面积71006.0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绿化面积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58682.66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购置生产及检测设备共计109台(套),设备购置费5540.91万元。

七、主要能源供应及节能分析
(一)主要能源供应
1、本期工程项目生产用电为三级负荷,年用电量1237495.49千瓦?时,折合152.09吨标准煤。

2、根据测算年总用水量32744.90立方米,折合2.80吨标准煤,主要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

(二)项目节能分析
“海绵城市材料生产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对生产工艺、电气设备、建筑等方面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年用电量1237495.4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32744.90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154.89吨标准煤/年。

根据测算,达纲年综合节能量54.4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0.92%,因此,该项目属于能源利用效果较好的项目。

(三)产业节能“十三五”发展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