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误分析试题(学习类别)

偏误分析试题(学习类别)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

(1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

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

“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

(2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

(2分)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1分)
(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

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

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

(2分)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

(5分)
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
(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

(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

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