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学试题

天气学试题

天气学小试题1. 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升高的B 降低的C 不变的2. 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下界面湿度。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3. 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有利于锋生B 有利于锋消C 有利于湿度增大4. 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支扰动,()。

A 有利于气旋发展B 不能诱生气旋C多能诱生气旋5. 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的重建过程。

A东亚大槽B 副热带高压C 南支西风带6. 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B 南亚高压C 南海高压7.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A 冷性的深厚系统B暖性的深厚系统C 冷性的浅薄系统D 暖性的浅薄系统8. 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B 5月下旬到7月上旬C 6月中上旬9. 在高原天气分析中,常用()来表示气压系统的活动。

A海平面气压场B 3小时变压C 24小时变压D 天气区10. 造成我国雨带进退过程中的三个突变期的根本原因是()。

A 西风带环流的三次突变B 东亚大槽位置的三次突变C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三次突变11. 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12. 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B垂直运动C 曲线运动13. 中国的静止锋一般是由()演变而成的。

A 锢囚锋B 暖锋C冷锋14. 实践表明,()层上的气流对地面的锋面移动有引导作用,故称此气流为引导气流。

A 700百帕和500百帕B 850百帕和700百帕C 850百帕和900百帕15. 地面气旋发展,一般表现为其中心处正涡度随时间()。

A增大B 减小C 不变16. 夏季,青藏高原相对于四周自由大气是个(),它加强了高原上空大气南侧向北的温度梯度,使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

A热源B 冷源17. 冬季在乌拉尔地区有阻塞高压存在时,其下游的环流形势是稳定的,整个东亚处于宽广的()内。

A 大低压槽B 高压带1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

A 分别是动力性高压和热力性高压B 分别是热力性高压和动力性高压C 均是热力性高压D 均是动力性高压19. 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最明显的是()。

A 热带西南季风B 热带东南季风C 印度西南季风20. 中国发生雷暴最多的两个地区是()。

A 西南和华南地区B 华东和华南地区C华南和青藏高原21. 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是()。

A 近似圆锥形B钩状形和无回波穹隆C 近似矩形22. 多单体风暴模式中风暴内的气流特征为()。

A 倾斜上升气流B 垂直上升气流C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共存23. 飑线与冷锋既像又不像()。

A 飑线与冷锋都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界面B飑线是同一气团中形成的传播系统C 飑线与冷锋的空间尺度都可达到千余公里24.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产生的大尺度环境条件是()。

A 温带气旋B 锋面气旋C弱的静止锋附近有强的低空暖湿气流入侵25.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定义是根据()。

A 可见光云图上cb云的空间尺度B 增强红外云图上cb云的空间尺度C红外云图上卷状云顶的亮温和空间尺度26.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强风暴具有以下作用()。

A使上升气流倾斜,同时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B 阻碍上升气流的发展,但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C 阻碍上升气流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利于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27.造成暴雨的直接天气系统是()。

A大尺度天气系统B中尺度天气系统C天气尺度天气系统28.江淮梅雨天气特点是()。

A 雨季长,暴雨区集中B 雨季短,暴雨强度大C 雨季长,降水较为连续,有时可达暴雨29.气压系统中心轴线倾斜的根本原因是中心点上空存在着平均水平()。

A气压梯度B温度梯度C辐合区D辐散区30.急流轴的左侧、右侧的相对涡度分别为(),轴线附近的涡度梯度最大。

A 正、零B正、负C 负、正D 零、负31.冷空气影响西南地区的移动路径大致有四种:西方路径、西北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

其中“东北路径”是指()。

A冷空气进入南疆,经青海由川西高原入侵四川盆地,一部分翻大凉山从西昌、会理入云南,另一部分东南移入贵州B自北疆经河西走廊东南下,翻秦岭到盆地和贵州,然后从昭通进入云南,在会泽到广南一线形成准静止锋C从蒙古经河套直达盆地,然后向南向西扩展D从蒙古经河套北部直到达华北地区,在高空横切变线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下,由华北缓慢入侵川、黔地区32.在分析预报辐射雾的形成时,应考虑的条件是()。

A冷却条件+水汽条件B冷却条件+水汽条件+层结条件C冷却条件+水汽条件+风力条件D冷却条件+水汽条件+风力条件+层结条件33.对流温度Tg在T-lnP探空曲线上的算法是:通过地面露点温度沿等饱和比湿线与层结曲线相交于C点(对流凝结高度),再过C点沿()下降到地面,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对流温度Tg。

A湿绝热线B干绝热线C等饱和比湿线34. 在预报积冰时采用Tf=-8D。

Tf为霜点温度,D为同一点的温度露点差(T-Td),在实际工作中-8D与实际温度T的比较可以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进行。

首先根据探空曲线求出各层的温度露点差、并乘以-8,得出Tf,然后再将各层的Tf值点绘在探空图上,连接各点,即得出霜点-压力曲线(简称霜压曲线),如果(),可以认为有过冷却水滴存在,便有发生积冰的可能。

A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右侧的层次,T都小于TfB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左侧的层次,T都小于TfC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右侧的层次,T都大于TfD霜压曲线在温压曲线左侧的层次,T都大于Tf35. 用探空资料预报对流云时,要着重分析低层大气的稳定度和湿度情况,如果预报白天()就会有对流云出现。

A地面最高温度高于对流温度时B地面最高温度低于对流温度时C地面最高温度等于对流温度时36. 地表水份蒸发作用能使空气湿度增大,能使()。

A露点升高B露点降低C露点不变37. 辐射雾多形成在气压梯度较小的气压场中,风力微弱,露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水汽平流作用而引起的露点变化B降水而增大地面蒸发C地表水份蒸发,水汽在地面的凝结和凝华和垂直交换38.近地面空气层湿度越大,()对辐射雾形成最为有利。

A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有所减少B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有所增加C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保持不变39.水平温度梯度在锋区边界上是()。

A连续的B不连续的C等于零40. 在有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高空急流()的高低空急流耦合常常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发展。

A入口区B平行区C出口区41. 大气的层结状态是指()在垂直方向的分布。

A温度B露点C温度和湿度D密度和气压42. 西风带波动按其波长可分为三类,即()。

A 超长波长波短波B 长波短波超短波C 长波中波短波D 行星波罗斯贝波长波43.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近地面部分受摩擦影响是随高度降低而()的。

A 减小B 不变C 增大44.气压局地变化和水平运动引起的气压变化相对于垂直运动引起的气压变化是()。

A 很大的B很小的C 差不多45.冬季中国的主要天气过程是寒潮过程。

()是主要的天气现象。

A 降温和大风B 浮尘和扬沙C 降雪和低能见度46.在整个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分布随纬度升高而()。

A减小B 增加C 不变47. 冷锋式切变线是()之间的切变线,性质类似于冷锋。

A 偏东风与西南风B 偏北风与偏南风C 东南风与西南风D 偏东风与偏西风48. 由春到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是()。

A 由北向南移动的B由南向北移动的C 稳定少变的49. 当大陆上的冷高压南移入海变性时,会使海上的副热带高压()。

A 增强B 减弱C 强度不变50.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A 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B 不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C 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D 不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51. 在兰勃脱投影图上,某一点的东西方向()。

A 平行于图纸上下边方向B 平行于图纸左右边方向C 与通过该点的纬线的切线方向相同52.地面图上有气压槽的地方()。

A 一定有锋面存在B 不一定有锋面存在C 一定没有锋面存在53. 在我国南方,地面锋线位于高空切变线的()。

A南侧B 北侧C 正下方54. 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青藏高原的北缘等压面图上经常有一个等温线密集带,这种等温线密集带()。

A 一定是锋区B 不一定是锋区C 一定不是锋区55. 在我国,锋生过程多伴随()而出现。

A 高压脊的加强B低压槽的加强C 有利于湿度增大56. 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是()。

送分题A 高空槽B副热带高压C 冷锋57. 如果与锋面配合的高空槽在减弱,则锋面将()。

A随之减弱B 迅速加强C 迅速南移58. 气压系统中心轴线上的任何点的水平气压梯度()。

A 大于四周的气压梯度B 小于四周的气压梯度C 等于零59. 当台风上空卷云只向某一个方向扩展时,预示台风将向()移动。

A 北方B 西方C 南方D 卷云扩展方向60. 如果孟加拉湾有强大而稳定的南支槽,受槽前西南气流阻挡,则向南爆发的寒潮有可能()。

A 迅速南移B 转向东去C 出现锋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