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
1)“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
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会员培训。
2)提出把育人为本教育工作作为基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强大
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
核心任务。
3)提出三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习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
施教。
4)到2020年,我们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
力资源强国。
5)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
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师德是教师考评的底线,可以一票否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
4.《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
养学生的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5.《未成年人保护法》:
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义务性)
6.《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
8.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2)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3)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学方法
4)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5)“两全”:全面发展。
全体学生;
9.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严谨治学。
10.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
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11.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应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12.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
越轨行为即违规、违纪。
13.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
要用教育法律条文来表
现。
是属概念,包含在教育法概念的外延之中。
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而不是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14.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核自发性的,主要是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
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15.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律救济途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非诉讼的调节与仲裁。
16.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17.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8.《国务院办公厅源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到2020年,要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互扶、文化引领
的=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9.国务院于2015年6月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
到2017年,乡村学校教师资源要准不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20.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受教育权。
21.教育法律法规的构成要素:假定、处理、制裁
22.教育领域中的法律救治:教师申诉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
政诉讼、行政赔偿、民事诉讼。
23.教育领域的法律救济方式:教师申诉、受教育者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行政赔偿、民事诉讼。
24.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
道或方式。
一般可分为: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社会救济
25.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律救济的途径有:行政救济、司法救济、非诉讼的调节或
仲裁
26.教师可以才有的行政救济的途径:行政复议、教师申诉
27.教育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包括:事后救济、职权专属、正当程序
28.《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学生为先、师德为先、能力
为重、终身学习。
29.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的教师。
30.建国后我国最早颁布的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31.199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
32.1994年,《教师法》——第一部教育单行法
33.1995年,《教育法》
34.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5.2006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
36.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体现在:
1)教育专门性
2)教书与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内容的全面性
4)功能的多样性
8.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制)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中小学教师应遵循的职业规范包括: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0.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1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师表。
1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标志:教师公正
1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语言道德、教育教学道
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教育民主原则、教书育人原则。
1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