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景观类型常见地貌景观

地貌景观类型常见地貌景观

地貌景觀類型 林雨莊2.5.2.1火山地貌景觀 (長白山天池、五大連池、陽明山)火山是岩漿噴出地表的産物。

歷史時期爆發過的稱活火山,歷史時期以前噴發過而歷史時期未噴發的稱死火山。

火成岩地貌取決於火成岩的岩性和産狀。

最突出的火成岩地貌是火山錐、火山口、地熱破裂口、熔岩臺地、熔岩丘陵、熔岩高原(熔岩)盆地、熔岩島礁和熔岩島礁鏈等。

長白山火山群、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內蒙阿巴嘎旗火山群、吉林龍崗火山群、大同火山群、騰沖火山群、雷州半島火山群、陽明山火山群都是重要的火山地貌景觀。

大興安嶺五大連池、張廣才嶺鏡泊湖都是火山熔岩堆形成的堰塞湖,長白山天池是典型火口湖,大同火山與陽明山火山有火山地熱破裂口景觀。

泥火山由地下氣體噴出並湧出大量漿狀泥沙物質堆積形成,臺灣南部月世界數十平方公里內,幾乎草木不生,遇雨則軟如泥漿,天晴則堅硬如岩,並且露出許多硫氣孔起火燃燒就是泥火山景觀。

2.5.2.2安山岩地貌景觀 (臺灣蘭嶼、綠島)火成岩可分爲安山岩、玄武岩與花崗岩三種,安山岩的形成一般産生在大陸的張裂,或板塊擠壓邊緣的火山帶,噴發出地表的岩漿冷凝後稱爲安山岩。

海洋板塊因太平洋中脊持續張裂所以多由安山岩組成,大陸板塊中,直接由安山岩形成的山嶽地貌較少分佈。

但是環西太平洋彩帶島弧鏈,大多是由安山岩質組合而成的熔岩島礁,譬如臺灣東部外海蘭嶼島與綠島就是火山島,由許多安山岩組成。

2.5.2.3玄武岩地貌景觀 (大別山、武當山、天柱山)地殼受到強烈的拉張力量,將板塊張裂開,地底岩漿從裂縫中成線狀快速湧出漫流出地表,冷凝之後形成玄武岩。

推測華北板塊與長江板塊曾有撕裂錯動,大別山脈沿線分佈許多玄武岩地貌,尤其以天柱山、天堂寨、琅琊山爲代表,齊雲山則爲灰白色玄武岩與朱紅色丹霞地貌的混合。

玄武岩石柱是岩漿溢出地表冷卻收縮而成的柱狀節理切割所成,山東即墨馬山、臺灣澎湖、南京六合桂子山、吉林伊通、廣東佛山、福建澄海牛首山、四川峨眉山金頂均有玄武岩垂直柱狀結理的地貌景觀。

峨嵋山地質構造多樣,包括前寒武紀的沈積地層、構造斷層、流水侵蝕、岩溶和剝蝕等多種活動。

景觀上包含有與斷裂的懸崖峭壁、峽谷、剝蝕夷平面等地貌,單側陡峭雄險的金頂捨身崖,高差達700-800m,就是構造由背斜擡升夷平及玄武岩節理崩塌脫落所形成。

流紋岩地質景觀類似玄武岩熔岩的生成,由於流紋岩抗風化性強,在垂直節理發育的情況下,形成了一些造型奇特的石峰。

浙江雁蕩山即屬於流紋岩地質,地貌景觀被譽爲「天下奇鳳」,有石峰、石柱與熔洞地貌。

爲中白堊紀火山的代表,屬於復活型破火山演化類型。

從遙測與DTM結合的衛星照片來看,雁蕩山系顯然不同於其他浙江地區的山嶽地貌。

2.5.2.4花崗岩地貌景觀 (黃山、九華山)侵入岩體因上覆岩層被長期剝蝕而顯露地面。

一般情況下,有些脈岩在地表構成岩脊石嶺,另有些脈岩因易被風化侵蝕而在地表成爲線狀凹槽或溝穀。

花崗岩的抗壓強度及抗剪強度比較高,但由於花崗岩結晶程度比較高、淺色顆粒與暗色顆粒相間、含易溶或較易溶淋失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由於花崗岩體發育多組節理、球形節理與減荷裂隙等,所以出露的花崗岩較易風化與被流水深切。

花崗岩出露區多由棱柱狀山丘、象形奇峰怪石、深溝谷地、飛瀑跌水以及巨塊堆砌等構成奇特山嶽景觀,如安徽的黃山、九華山,山東的嶗山等。

有的花崗岩出露區又成爲特殊的近於封閉的小盆地。

安徽南部有比較多完整的花崗岩盆地。

(參考楊達源,自然地理學,2001,P.344)地殼變動熔融岩漿從薄弱處湧起後,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花崗岩,岩漿冷卻速度較爲緩慢,所以岩漿中的礦物有足夠的時間慢慢生長,形成粗粒的礦物。

成爲顯著的隆起地形,上面的地殼覆蓋層經過擡升與剝蝕。

經過氣候、水流侵蝕與重力崩塌作用後,才會露出花崗岩山塊。

因爲花崗岩在岩漿侵入地底時與地殼的岩石産生熔融現象,所以産生較酸性的岩漿,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矽成分(石英),其質地堅硬,岩性平均,垂直節理發育,常形成險峻挺拔、峭壁聳立的雄奇景觀。

中國的花崗岩山地分佈最爲廣泛,燕山山脈至雲貴高原以東的第二、三級地形階地上,如大小興安嶺、燕山、陰山、賀蘭、祁連、秦嶺、大別、泰嶗地塊、皖南山地、浙閩沿海等許多爲花崗岩所組成。

由於中國北方與南方氣候幹濕差異頗大,花崗岩岩塊受雨水侵蝕情況顯著不同,華北地區山嶽岩塊巨大,表面平滑,岩隙少且土壤多流失,植被稀少;華中、華南地區山嶽受雨水滋潤侵蝕,岩塊相對較小並且粗糙,岩隙母岩風化成爲土壤,植被較爲茂盛,因此山嶽景觀面貌大不相同。

[著名的風景區山東嶗山,安徽黃山、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天臺山、莫干山,江西三清山,福建太姥山、清源山、鼓浪嶼、鼓山、青芝山,廣東白雲山、羅浮山,廣西桂平西山,海南五指山,湖南衡山,湖北九宮山、黃岡山,河南雞公山,陜西華山、太白山、終南山,寧夏賀蘭山,甘肅祁連山,遼寧千山、醫巫閭山,吉林老嶺,北京雲蒙山,天津盤山等都屬於花崗岩地質景觀[9]黃山爲中國最著名的山嶽景觀,屬於中生代花崗岩地貌,以雄峻瑰奇而著稱,主峰海拔1864公尺。

約1.4億年前晚侏羅世時期,地下岩漿沿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約六千萬年前,岩體又發生較強烈的隆升。

隨著地殼的間歇擡升,覆蓋層遭受風化、剝蝕及各種擠壓斷陷之地應力的作用,産生出不同方向的節理岩體峰林地貌。

,形成了現代的黃山面貌。

從衛星遙測照片上觀察,在黃山突起的古老花崗岩地塊上,有許多個方向的構造線交織切割,在10x10平方公里平面中約有六十余座山峰(參照衛星遙測與DTM結合的衛星照片001)。

黃山的地貌景觀特色在多山峰,山峰的間距約800-1800米,構成最佳的視覺觀察距離;山峰間構成許多包覆感空間(多方向的深谷),構成景觀實體與虛體的比例美感。

尤其西海大峽谷、北海景區與光明頂三處,觀景者取得上位與中位元的位置,視覺視角垂直與水平視角均大於160度,視覺範圍內包容了許多個奇峰、深谷,得到很大的視覺體驗滿足。

再加上裸露岩石、雲海與青松等地質景觀、氣象景觀與植被景觀,黃山成爲最優的山嶽地貌景觀區。

華山以險峻雄奇聞名,主峰海拔 2160公尺,平均坡度 20至 40度。

約 6億~10億年前,華山古老的變質岩隆起,燕山運動時,大量花崗岩漿侵入于太古代太華群片麻岩中,又受到渭河地內層的花崗岩基脫穎露出。

因爲岩體周圍的古老片麻岩受花崗岩侵入體形成後,産生了幾組節理,受風化侵蝕後,有些岩塊沿垂直節理脫落下墜,形成多懸崖峭壁的華山的地貌景觀。

2.5.2.5變質岩地貌景觀 (廬山、五臺山、點蒼山)地底岩石歷經高溫或高壓之後,成分核結構發生改變,形成新的岩石,稱爲變質岩。

不僅礦物成分和結構發生改變,色澤紋理與岩性軟硬也都各自不同。

譬如砂岩變質後重行結晶造成石英岩,白雲岩變質後重行結晶可造成蛇紋岩、大理石,由於變質岩的岩性差異大,受風化侵蝕條件不同,組成的山嶽地貌景觀的風格特色也非常多樣。

變質岩主要産生在板塊擠壓最激烈的造山帶,大興安嶺、太行山、湖南盆地西緣、雲貴高原西緣、青藏高原周邊、臺灣山脈等都是主要變質岩分佈地,因此和闐玉出於昆侖山、翡翠綠玉出於緬甸、點蒼山出大理石、花蓮出蛇紋石與臺灣翠玉。

中國由變質岩構成的山嶽景觀資源著名有點蒼山(大理岩)、廬山(雜岩)、五臺山(綠色片岩、變質礫岩)、嵩山、梵淨山等。

泰山以山體高大及形象雄偉著稱,主要爲寒武紀古地塊,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的地質演變,漕溝、懸穀、陡崖、險峰等均有發育。

泰山雜岩組成的南坡,山勢陡峻,山巒層層疊起,於岱頂會聚,因而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景觀描述。

廬山地質爲變質核雜岩組成,是由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地壘,最高海拔1474米。

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 (地質學家李四光認定廬山爲第四紀冰川形成之地貌)。

堅硬的岩塊形成許多山峰與橫嶺,軟弱的石英砂岩受雨水侵蝕與襲奪,形成許多峽谷、急流與瀑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說明廬山地貌的多變異性。

嵩山形成包含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又歷經燕山、嵩陽、中嶽少林等多個構造運動,使嵩山形成複雜多樣的地貌景觀。

岩石地貌包括岩漿岩、沈積岩、變質岩、登封朵岩等,以主峰地帶的石英岩簇林地貌最爲著名。

五臺山位居太行山主脊位置,號稱華北屋脊,最高處爲五座平頂山峰組成,岩層主要組成是綠色片岩與變質礫岩,綠色片岩是大古代海洋中裂谷內沈積和火山噴發形成的岩層組合;變質礫岩經歷多期變質作用,保存留了前寒武紀罕見的中高壓變質岩系。

梵淨山海拔2572米,相對高差懸殊,由千枚岩、板岩、片岩組成,在風化、侵蝕作用下,造就了無數奇峰怪石,如鷹嘴岩、蘑菇岩、冰盆等。

點蒼山由石灰岩變質的大理岩構成,山石如玉,山峰險峻,都深具景觀價值。

太魯閣峽谷,本身就是巨大的變質岩,第四紀以來由於板塊擠壓與流水侵蝕形成坡度60度以上的大峭壁峽谷,數百公尺高的岩塊大多由蛇紋石或大理石所構成,深具景觀特色。

2.5.2.6石英砂岩地貌景觀 (張家界、紫金山)在過去數十億年的地質歷史中,地殼板塊不斷的上升下降,大岩塊母質受到風與水的侵蝕、搬運、堆積,形成許多細塊、碎屑與粉末,經過重力沈澱與堆積作用,構成低窪地與海洋的底層。

常見的有礫岩、砂岩、石灰岩、葉岩與生物礁岩,沈積物質經由海底重力或流水動力擠壓常形成層狀的膠結狀態。

露出地表後再經自然雕琢(風化、流水侵蝕及崩塌),形成各種沈積岩地貌景觀。

鬆散堆積物組成的形體,地貌較爲低平,不易維持長久(數千年);但是鬆散軟弱因爲容易受到風化或流水外力雕琢,奇岩怪石或峰林洞穴形成相當吸引人的旅遊資源。

最常見的沈積岩地貌爲石英砂岩亦貌、喀斯特(石灰岩)地貌、丹霞(砂岩)地貌、礫岩地貌、平頂山地貌等。

石英砂岩的特性是硬且脆,它的抗壓強度比抗剪強度大10倍左右,比抗張強度大30倍。

在砂岩受擠壓變形的時候,經常最先沿彎曲的部位出現張裂隙,隨後沿與作用力大致成45度相交的最大剪切面形成剪切裂隙。

對於地貌塑造來說,石英砂岩的多項特徵中最重要的是砂岩的礦物成分及其膠結成分、層理構造、破裂構造的密集程度以及砂岩的滲透性等。

(注2.5-1)張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發育於泥盆系雲台觀組和黃家磴組,由新構造運動和外力作用條件下形成的獨特地貌。

由於岩溶的特性,雖然相對高差不大但是溶蝕切割劇烈,形成峰林、方山、峽谷、嶂穀、岩溶洞穴、石鐘乳等地貌景觀資源。

由於石英砂岩屬於沈積層溶蝕與崩落,因此峰林頂部海拔高度相差不大,橫向的堆積紋理也相近,形成景觀特徵。

在2500公尺的景深距離與水平120度的視覺觀賞範圍中,可清楚觀察到十餘個峰柱,有相當高的觀賞價值。

矽質膠結的石英砂岩,由於抗化學風化和節理稀疏而最堅硬抗蝕,常構成外表爲赭色的支離破碎的懸崖、單面山山脊和高聳的山丘。

南京紫金山單面山由矽質膠結的石英砂岩與砂礫岩混合構成的、雨花臺方山、六合方山,砂礫岩中混合玄武岩礫石與瑪瑙質礫石(雨花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