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016年XX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18年全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自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和实施以来,我市消除疟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至2015年全市已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新沂、XX县、邳州、睢宁、铜山等5县(市、区)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威胁我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推进和成果巩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将继续围绕《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结合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疟疾防治项目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调整和完善监测网络,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有序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XX 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阶段目标任务。
一、年度目标2016年我市将继续有效推进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及时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确保达到以下目标:1、继续保持无本地感染病例。
2、对XX县、云龙、鼓楼、泉山、贾汪5个县(区)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二、防控措施(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保障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目标,结合全省消除疟疾形势,计划到2016年底,所有县(市、区)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进程和各地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落实本地区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按时达到本地区消除疟疾的阶段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1、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我市将继续全面推行消除疟疾“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每张2大滴血样,每滴约60μl)和抗凝全血5ml,并电话报告市疾控和省血寄防所。
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尽快将2张厚薄血片、2张滤纸血和抗凝血样本送省血寄防所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进行镜检和核酸检测复核,不能立即送样的可将抗凝血样本置-20℃保存,由市级疾控中心收集后统一在每月月底送省血寄防所。
(2)病例复核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县级疾控中心负责在3日内完成对网报疟疾病例血片的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
所有疟疾病例应在报告后3日内填写完成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通过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对镜检复核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镜检复核与初检结果不一致的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及时将样本送市血寄防所进行核酸检测复核。
个案流调时对病例的判定应严格按照“江苏省消除疟疾监测方案”中监测相关定义进行。
市级疾控中心负责及时对辖区内所有网报疟疾病例的血片进行镜检复核,并用显微摄影系统拍摄镜检复核所见疟原虫图片报送至省血寄防所;同时,负责将县(市、区)未及时寄送的滤纸血、抗凝血和复核后的厚薄血片在每月月底前寄(送)省血寄防所。
省血寄防所负责每月对所有网报疟疾病例样本进行镜检复核和核酸检测。
经市、市实验室复核后病例诊断结果如发生变更,应由病例报告地县级疾控中心或病例报告单位及时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订正。
(3)病例随访在病例规范治疗结束次日,由病例所住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病例完成疗程后,对服药和转归情况进行随访并补充填入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再次采制厚薄血片和滤纸血片各2张,送省寄研所检测,以观察抗疟治疗效果。
(4)疫点调查与处置病例居住地县级疾控中心应在病例网络直报后7日内组织完成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的调查,确定疫点是否存在传播疟疾的条件,并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的要求完成疫点处置,在7日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疫点调查与处置表”的信息录入和上报。
市级疾控中心将加强对疫点调查和处置的技术指导,省血寄防所将参与所有疑似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国外输入间日疟病例、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和重症病例的核实和疫点调查。
疫点调查时,对疑似本地感染病例,需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需对病例家属和四邻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与其同行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或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近5年内无媒介调查资料的县(市、区),如疟疾病例出现在疟疾传播季节,疫点调查需增加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内容。
疫点处置包括病例治疗、健康宣教和媒介控制。
在疫点调查中新发现的实验室检测阳性者按规定网报,并给予抗疟药规范治疗,并向居民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
对在流行季节(5-10月份)出现的疟疾病例,应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所有住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喷洒。
2、完善疟疾疫情通报制度为及时了解疟疾疫情动向,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省寄研所将继续开展每周疟疾疫情通报,县(市、区)疾控中心在发现病例时需电话报告省血寄防所,并按规定在3个工作日内将疟疾病例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上报省血寄防所,由省血寄防所及时完成疟疾疫情周报。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督促各地落实消除疟疾工作各项关键措施,省卫生计生委2016年将继续对全省消除疟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请各地对照通报,认真查找并改进消除疟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1、进一步加强传染源发现能力(1)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配备相对稳定的并通过上级业务机构培训合格的镜检人员。
重点加强乡镇级医疗机构的疟原虫镜检设备的配备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逐步加大快速诊断试纸条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县(市、区)疾控中心要有独立的、能正常开展镜检工作的疟疾中心镜检站,并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督导和质量控制。
(2)为按期达到《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指标,各地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和防保机构的相关医疗、检验、防保专业人员认真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
2016年市疾控将结合全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开展基层疟疾防治技术骨干的培训,重点加强县级疾控机构镜检负责人的技能培训。
2、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救治能力(1)XX市传染病医院为重症恶性疟救治定点医院,县(市、区)疾控中心需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的识别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尽量避免因误诊误治导致重症恶性疟病例死亡。
(2)为提高疟疾病例治疗及时率并进一步规范使用抗疟药,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按《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和《江苏省市抗疟药物使用和管理方案》要求储备抗疟药品,并加强对药品的保存和使用管理,定期报告药品使用和储备情况。
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均应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全市继续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实施免费抗疟治疗,并按要求实行全程督导用药。
(3)在疟疾传播休止期,由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组织对上年度发现的所有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病例进行休止期根治,并对在疫点调查中发现实验室检测阳性患者的自然村开展休止期扩大治疗。
(四)完善监测体系,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根据我市当前疟疾发病的形势和消除疟疾的进程,按照《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要求,我市将对已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地区开展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全市消除疟疾监测网络。
市疾控制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消除疟疾监测方案,各地应根据监测方案的具体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保障和巩固我市消除疟疾的成果。
1、疟原虫检测和质量控制(1)为保证“三热”病人血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卫生计生委将逐步为各市县(市、区)疾控中心镜检站和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镜检站配备或补充必要的镜检设备,并统一发放血检染色试剂等耗材和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并继续采购和发放快速诊断试纸条。
(2)按照《XX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全年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全市所有县(市、区)年血检任务数不低于辖区人口的0.2%;在输入性疟疾较多地区,要重点加强对外出务工归国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所有已检血片应至少保存一年备查。
(3)各县(市、区)疾控机构中心镜检站应按要求对所辖县(市、区)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镜检质控督导,保证“三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
县(市、区)级中心镜检站要复核辖区内各医疗单位10%的已检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市级中心镜检站要抽检本市各县(市、区)10%的已复核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并负责将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和滤纸血及抗凝血按要求送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
省血寄所每季度抽检各地5%已复核阴性血片,同时不定期对乡镇门诊镜检站已检血片进行抽检。
各级疟疾中心镜检站需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要求保留抽复检的血片和工作记录。
2、主动病例侦查对存在疑似本地感染病例的疫点内所有居民采取厚、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或RDT进行检测,并采集滤纸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所有县(市、区)必须对输入性间日疟病例的家属及四邻采取厚、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或RDT进行检测,并采集滤纸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如主动病例侦查新发现带虫者,则进一步扩大对疫点内所有居民采血检测。
疫点主动病例侦查新发现的确诊病例或带虫者均按照确诊病例上报、规范治疗,并按本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报告。
2016年拟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县(市、区),还需在本地区最后一例本地病例所在村对200名居民采取厚、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或RDT进行检测,并采集滤纸血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3、哨点监测(1)哨点医院监测。
XX市选择1家发热病人门诊量较大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3-5家重点乡镇卫生院作为哨点医院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在乡镇卫生院年发热病人血检比例不低于哨点医院年门诊发热病例数的10%,在二级医院不低于5%,在三级医院不低于1%。
(2)疟原虫对抗疟药物敏感性监测。